定業真的不可轉嗎,有兩個故事截然相反,那念佛帶業往生怎麼說呢。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定業不可轉」,而且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發生過一件事。第一個故事: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印度有一個小漁村,村裡有一個大水池。有一年天旱,水池快乾了,池中的魚無處可逃,被村中的人盡情捕撈、烹吃,最後只剩下了一條大魚,也被捕捉了,只有一個小孩從沒有吃過魚肉,只是那天在那條大魚的頭上用小木棍敲了三下來玩耍。到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當時的國王——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便娶了釋迦族的一位女子,生了一個太子,名叫琉璃。琉璃幼時在釋迦族所在的城中上學,一天因戲坐佛的座位,被人辱罵,並被扔下,他便懷恨在心,誓言將來一定要殺盡釋迦族的人。
後來琉璃繼承了王位,便帶領大軍攻打釋迦族,將釋迦族人盡數殺戮,當時佛的頭也痛了三天。期間佛的諸大弟子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佛說:「定業難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不信,用神通將500個釋迦族人裝入缽中救走,滿以為營救成功,到安全地方放下來看,卻發現500人全部化成了血水。諸弟子不明,前來向佛請教,佛便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說出。原來,現在釋迦族人的前世就是前述那個小漁村的人,琉璃王就是當初那個水池中的大魚,他率領的軍隊就是水池中的魚類,現在被殺的人都是當時吃魚的人,佛當時就是那個敲魚頭的小孩,因為敲魚頭三下,所以現在也要受頭痛三天的果報。
這個故事是說明了「定業不可轉」,但是釋迦牟尼佛曾教韋希提夫人,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有十六個觀法,韋希提夫人跟她的宮女因此親眼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現形,她們都發願,願意往生。再一個阿闍世王犯了五逆重罪,是要下無間地獄的。但是他最後懺悔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而且品位不低,上品中生,這說明「定業是可以轉的」。所以佛陀為何不讓釋迦族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釋迦族就免去了被殺的後果。但是佛陀只是再三勸過琉璃王不要大開殺戒,但是琉璃王沒有給佛陀面子,很讓人費解。
第二個故事:從前,在離城市不遠的一座森林裡,有一位師父證得了神通。其中的一通就是宿命通。老師父得知自己的一個八歲的小弟子只有七天的壽命了,不忍心看著他死在寺廟中。於是,老師父找到這位小沙彌並告訴他說:「你離家多日,你的父母很想念你,趁這幾日寺中無事,你可以到家中住上幾日,到第八天再回來就是了。」小沙彌很高興地辭別了自己的師父。就在小沙彌回家的途中,一陣烏雲襲來,天空下起大雨,他看到一群螞蟻正在忙著搶救很快就要被大雨衝垮的蟻穴。小沙彌不由分說,急忙用泥土把雨水擋住,這樣雨水沒有淹到蟻窩,使一大群螞蟻幸免於難。直到看著螞蟻將窩搭好,完全脫險後,小沙彌才離開。
小沙彌回到家中,家裡一切安好,沒有發生任何事,他更沒有像師父預料的那樣在第七天死去。到第八天,小沙彌回到了師父那裡。老師父看到自己的小弟子回來,感到非常奇怪:「難道我證得的宿命通出了錯?」他知道其中一定會有玄機,於是,入定觀察,方得知小沙彌是因救了螞蟻而延長了壽命。老師父又說:「你的壽命本來就只有七天了,是因為你救了那麼多螞蟻,所以壽命才得以延長到八十多歲」,所以小沙彌改變了命運,轉了所謂的定業。
法師開示:也不是定業不可轉,所謂「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而且念佛功德也能轉業,那裡是定業不可轉?如果不能轉就變成常法了。萬法皆是無常、不定法,法法因緣生,因緣滅嘛!那有變不了的呢?說定業不可轉也能轉,沒有不轉的;不可轉的是『緣』不具足。當知法法都是相對的,沒有不能轉,不管什麼善惡業都能夠轉變。定業是堅固的執著,不是不能轉,是你決定不肯轉,那就沒有法子,佛也幫不上忙。這個東西是要你自己覺悟,你自己去轉,這才行!佛只能教給你方法,把這道理給你說明白、方法給你說明白,事是要你自己去做的。所以大乘教裡面佛常講,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誰度的?自己度的。自己覺悟,自己度自己,這是真的。
依據因果報應,因果是通三世的,前世過去世今生和來世。可以說過去世是從無始劫,無始劫我們造作了很多善的業和惡的業,當然也有不善不惡的業。所以有善惡,我們就會受到善報和惡報。但是這兩種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是業力。如果定業不能轉,我們就沒法出離六道輪迴,更別說成佛了。所以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勸我們具足信願念佛,就可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滅80億劫生死重罪,所以經常念佛,就是念念在滅罪。我們是凡夫,可以說我們一品煩惱也沒有斷,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凡聖同居土。雖生到凡聖同居土,我們每天見到阿彌陀佛,每天見到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等這樣的等覺菩薩,天天見面,天天聞法。聞法是從來沒有間斷的,不但阿彌陀佛說法不間斷,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統統說法。在《觀經》裡面我們見到,西方世界寶樹非常之多,處處都有七寶行樹,樹下佛都在那裡說法,都是阿彌陀佛。
所以,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之處,發了四十八願渡眾生。只要具足信願,不管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還是散亂心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兩者只是品位高低的差別,統統做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菩薩。等同於八地菩薩的三不退,只有八地菩薩才圓證三不退。個人靠自力修行,第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才修到八地菩薩的水平。所以大安法師開示:往往一般的人總認為自己了不起,一修行他就目空一切,認為自己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沒有對自己的業力做冷峻解剖的結果。
所以靠自力成佛是很難的,這個要有自知之明。這是從善導大師到印光大師一直強調的,不能自負。其實禪宗的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唯有永明延壽大師,一生兼二宗的祖師——禪宗和凈土宗的祖師。所以他老人家就有資格來比較禪宗和凈土宗之間的異同。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這句話,實際上是勸禪宗開悟的人和參禪的人,也要具足信願念佛,這樣才能往生西方凈土,一生成佛。
所以「信願」在念佛帶業往生西方凈土當中很重要,要做到深信切願。念佛是成佛的捷徑,所以這一生選擇念佛法門是明智的,畢竟一生成佛。一生就可解決生死和六道輪迴,得到永恆,就是《心經》上講的「不生不滅」,就是我們的佛性。定業真的不可轉嗎,是可以轉的。有兩個故事截然相反,那念佛帶業往生怎麼說呢。念佛成佛,就可改變自己的定業。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