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機為什麼在中國失敗了?

2019-12-18   深藍學府

近日,關於「三星中國裁員」的消息不脛而走。據悉,手機業務是裁員的「重災區」,有消息稱三星在中國的11個分公司和辦事處最終會合併成5個,裁員比例高達三分之一,被裁的幾乎都是三星手機在中國的一線銷售人員。對此,三星沒有直接否認裁員的消息,而是官方發布了聲明。聲明稱,三星電子以5G產品為核心調整了產品線,此次「業務調整」是為了強化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移動業務,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

三星

儘管三星的回應宣稱是為了更好地發力5G,但外界卻都清楚,三星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並不好過。今年9月,三星關閉了惠州最後一家中國手機工廠,而最近幾年,三星在印度和越南加大投資,設立了許多新工廠,年產1.2億部手機的印度諾伊達工廠成了三星全球最大工廠。這些南亞、東南亞國家無論物流體系還是技術工人、工程師都無法與中國相比,箇中滋味,恐怕三星自己最清楚。

5年前,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高達近20%,但2018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334萬部,市場占有率僅為0.8%。大廈傾倒,一潰千里。

2016年,Note 7「爆炸門」讓三星品牌嚴重受損,在石家莊的一次訂貨會上,三星中國區高管集體向經銷商下跪,一時輿論譁然。三星公關稱,韓國高管是因為經銷商在三星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大量訂貨,感動下跪,而中國區高管是「被感動下跪」,是自覺自愿的行為。但從網上流出的現場圖片看,有兩個中國高管是被按著頭下跪的。求經銷商訂貨,卻沒有向中國消費者道歉,不僅如此,三星一度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召回了Note 7,唯獨不召回中國市場的產品。但三星手機在中國迅速衰落並不是自那時才開始的。

2013年三星達到了市場份額的高峰之後,小米第二年就異軍突起,超越三星排名第一,而三星跌至第二,跌幅達到22.4%。到了2015年,小米保持第一,華為成為第二,蘋果第三,OPPO和vivo分列四五,此時的三星已經是「Others」。在市場上失去了存在感,在渠道上喪失了話語權。

三星Note 7

在最順風順水的時候,三星手機的問題被潛藏了,比如本土化做得不夠,介面功能不符合中國人審美和使用習慣,系統優化不足導致慢、熱、卡。更大的問題是由於企業冗長的層級機制,渠道難以下沉,許多地方沒有代理商,庫存積壓降價拋售更是家常便飯。

憑藉各自在網際網路和線下營銷渠道的深耕,華為、小米、vivo、OPPO等國產品牌全面崛起,保守的三星在中國失寵已經是時間問題,產品的缺陷也更多暴露出來。臭名昭著的Note 7爆炸事件,也不是三星第一次在中國市場傲慢。2012年,Galaxy S3發售後,因質量問題,部分手機出現無法充電、無法開機的問題。而三星當時就選擇了差別對待:海外消費者可獲免費維修或更換新機,中國內地消費者卻不得不花上千元維修費。

三星不是沒有想過挽回中國市場。過去兩年,三星開始改變過去區別對待中國和歐美市場的不同態度,在中國增加了以舊換新、換屏及電池檢測優化等服務。三星給S9系列定了全球最低價,又將A系列產品全部交給中國設計生產,以符合中國人審美和使用習慣。但儘管做了上述種種努力,三星依然無法在中國市場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