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會,由於門第觀念太深,所以很難實現階級跨越,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就造成了貧富差距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這是一種雖不合情理、卻又十分正常的社會狀態,詩人們也經常會通過描寫窮人和富人巨大的生活質量差異,來諷刺社會現實。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節選)
唐·杜甫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應該是描寫貧富差距最出名的一句詩了。
豪門貴族,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有美人伴舞、有貂皮取暖、有金盤玉器盛放食物、吃的都是駝蹄羹湯,香橙、金橘這些奢侈的食物,這些食物散發出誘人的芬芳(一說是美食多到吃不完,都放臭了),而路邊的窮人卻因凍餓而死,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
這首詩500字,每句5個字,共有100句,可想老杜當時看到這一場景,有多少血和淚,才會寫出這一鴻篇巨製來控訴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
《古宴曲》
唐·於濆(fén)
雉扇合蓬萊,朝車回紫陌。
重門集嘶馬,言宴金張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無力。
十戶手胼胝,鳳凰釵一隻。
高樓齊下視,日照羅衣色。
笑指負薪人,不信生中國。
肼胝(piánzhī),指手上的老繭。
通過描寫貴族的宴會,來表現貴族生活的奢靡,前四句寫赴宴的場景,你看這些貴族的儀仗隊,打著羽扇、穿著華服、騎著駿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上。
中間四句寫宴會中,貴族們在侍女的服侍下,盡情享樂,反觀窮人,要十戶人家辛勤勞作,把手上老繭都磨起了,才能換來一枝貴族用來裝飾的鳳凰釵。
最後寫貴族酒足飯飽後,穿著華麗的服飾,站在高樓上,指著門下的勞動人民嘲笑道:哈哈,真是難以置信,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窮)人?
這首詩,不僅體現了貧富差距之大,更辛辣地諷刺了貴族有錢人,荒淫無度為富不仁的醜惡嘴臉。
《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北宋詩人張俞的《蠶婦》,一首課本詩。
一個養蠶為生的婦女,進城賣蠶絲的所見所感,開開心心去賣蠶,哭哭啼啼回家來,為什麼?因為真正能穿得起絲綢衣服的人,不是辛勤勞動一輩子的養蠶人,而是那些不用幹活,只需要享樂的貴族有錢人。
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實,貴族(剝削階級)不勞而獲,窮人(勞動階級)卻衣不蔽體,短短20個字,通過對巨大的社會貧富差距的描寫,既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更表達了對剝削階級的不滿。
《輕肥》
唐·白居易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這是白居易組詩《秦中吟十首》,這整組詩,都充滿了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和諷刺,特別是《輕肥》這一首。
你看這首詩,共16句,其中前14句都是在寫富人的生活,他們飛揚跋扈,騎著高頭大馬,穿著代表著身份的服飾,互相攀比誇耀著去赴宴,宴會上,珍饈美味、美酒佳釀羅列成山,一頓飽食之後,神氣愈發驕橫跋扈。
極盡描寫貴族的奢侈驕縱之態後,筆鋒一轉,僅用兩句結尾,卻讓人感到強烈的震驚和和悲哀,因為在這些貴族沉迷於酒池肉林的時候,江南剛剛遭遇了一場大旱災,老百姓苦不堪言,衢(qú)州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恐怖局面。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在貧富差距過大的古代社會,人自然而然被分為三六九等,上等人和下等人簡直生活在兩個世界,那些貴族「笑指負薪人,不信生中國」,豈止是貴族不敢相信,當我們讀著這些詩的時候,不也會被詩中所描寫的現狀震驚嗎?
這些詩,都通過強烈的對比,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象並列在一起,既反應了封建社會的不公、對勞動人民的迫害,又真實反應了生活,不論在文學價值上,還是在歷史價值上,都是難得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