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影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在古裝電視劇這一塊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樣子,各類古裝劇應有盡有,從仙俠到宮斗、從修仙到皇位爭奪,大有一副空前繁榮的樣子。在這之中就有著這樣一部古裝劇一直在劇情上飽受爭議,它就是一個月前開始播出的爭奪皇位類古裝劇——《鶴唳華亭》。相信稍微有些許了解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其中的劇情,那是一位無實權、受盡磨難的太子的自我救贖。人生若只如初見,再做一次選擇的太子還會不會選擇 這樣的 人生呢?這樣看似充實還有很多生活樂趣的人生或許才是一代皇位繼承者應該有的際遇,素衣披肩著期盼美好只能在夢裡實現。或許人們只看到那深沉的虐心、虐情,但又有誰能夠細微地去體會那灰暗背後蘊含的柔情呢?
太子蕭定權(由羅晉飾演)的老師是由先帝欽點的尚書令 盧世瑜(由王勁松飾演),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但只有蕭定權清楚在平日裡老師對自己而言既是嚴師又是益友。在平日裡的逐漸相處中,慢慢的老師變成了比自己父親還要重要的人,這也自然是為什麼之後老師離去時太子是何等的傷心。因為從一定意義上講他不僅僅是蕭定權的老師,更是太子最信任也最值得去交託真心的人,在他們的身上似乎很少見到所謂的君臣有別,更像是平常百姓里父子之間的關係。
如果說太子以兼濟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儲君應該具備的品質的話,那麼無疑太子的老師就是一路指引著蕭定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那個人。有著恩師的諄諄教誨,才有了後來對事務左右逢源的太子殿下。在之後的一次罷試事件中,太子被罷去原本的官職被迫下放到昭陵,在古代下放就意味著遠離朝政並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就在這個關乎天下社稷的節骨眼上,尚書令做了一件感動天地的事情——把全部的罪名都包攬在自己身上,隨後因為無言面對天子恩德而撞死在太子殿邊上那冰冷的利器上。
那句「臣去也」哪怕現在都依然迴蕩在觀眾的耳畔,或許大家只見到了那眼中的決然,但是否細細品味過那從眼眸深處散發出的柔情似水般的關懷呢?人死不能復生,恩師已經仙去,但他的靈魂會以另一種形式存活下來,一直呵護著太子,直到看到他真正做到獨擋一面得地步。
一直以來在《鶴唳華亭》里的這段父子情就是廣大觀眾的吐糟點也是遺憾的地方,從本劇首播起直至現在,《鶴唳華亭》就向觀眾亮相出一番不一樣的父子情,兩人似乎一直就處在對立面,又針鋒相對又以另一種形式相愛著。這樣看似虐心的父子愛實際上是在為後來的劇情發展做推動,是在為劇情深度橫延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是參照作者原文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做出的抉擇。
或許很多觀眾只看到了明面上 的虐心就開始逐漸厭惡起這部電視劇了,在這個快時代的當下,選擇非常多,與其看著這樣那樣的虐心情節委屈自己,不如出門左轉看點心情愉悅的。這個時代的人們都可能是這樣的急躁,殊不知只有一番深入品味過後才更能體會生活的美好,才會更加珍惜身旁那來之不易的幸福。
這樣君不為君、臣亦非臣、父子不合的 局面下,明面上的責備與謾罵要顯得更為令人印象深刻,可有何人能真正看出皇上(由黃志忠飾演)的一番苦心呢?從劇情一開始,皇上就不喜歡先帝立下的 儲君,這也就導致了整部劇的前半段也即是直到現在三十來集,太子殿下都是一個「愛哭鬼」的形象,但一定意義上也只有這樣卑微的樣子才更能引發觀眾的同情。身在高位的皇上難道就沒有一點同情心嗎?難道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就這樣對待嗎?不,不是的,人們只看到了表面,皇帝也是普通人出身,又怎會沒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呢?只是他不能也不允許這麼做,因為他是皇帝,他有權利更出於義務需要為天下百姓負責。在有意為難儲君的背後,是一聲聲無言的呵護,自己的骨肉連疼都來不及,又怎會去責備呢,那在接受範圍內的責罰難道不是罰在兒身痛在爹心嗎?
那無言的細微呵護、無聲的溫情以待,以責罵的形式給予於孩子,那一味打壓的背後是來自父親嚴厲的關懷,而那更是皇帝對未來繼承人的考驗。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禪讓就把如此艱巨的任務交託到太子手中,那將是對天下百姓的不負責,更是置一手打下的江山於不顧。這才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好君王,於情於理太子接受這些在接受範圍內的責罰都是應該的。在那虐心的背後,皇帝眼裡的深情該與何人訴說,眼底的柔軟又該置於何處?
蕭定權身為一朝儲君,按理來講身旁的摯友應該是數不勝數,但在他這裡卻不見得如此,手足雖多但能夠稱得上知己的只有小表哥顧逢恩一人(由鄭業成飾演)。從劇情發展到現在來自上層老一輩元勛的擠兌以及爹爹的毫不關心都一度讓蕭定權感覺人生毫無可戀。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人生里的陽光出現了,從小缺乏母愛的蕭定權對親友的陪伴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重,這也是後來兩人關係過硬的重要原因。
顧逢恩對蕭定權這位名存實亡的太子而言,不僅僅是朋友和親戚,更像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是那種最純粹的過命兄弟。但是他們兩個就像是不同世界的人,太子早期的生活經歷決定了自幼就寡言少語還伴隨著些許壓抑憂鬱的情緒,而顧逢恩就像是那個樂天派的代表填補了缺失的歡樂。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某些原因曾經的摯友在自己的懷中死去,死前他輕撫著太子的臉龐,那是生命的交託,眼中無盡的深情是不言分說的祝福。看似親友一個接著一個離去的那種虐情的背後,是對世間各種真情的更全面的體現,相信若能夠重來一次太子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哪怕這個選擇路上充滿了生離死別。
從一定意義上講,喜劇給人來的喜悅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周,但悲劇刻在心中的痛卻會延續好幾年甚至是永遠。現在的社會被急躁的氣氛所充斥著,越來越急功近利的人們會寧願選擇枯燥無味的電視劇,也不願意去看這種虐心的悲劇。這或許是時代變化的更深層次的體現,但一定意義上講難道不是一種退化麼?空洞的喜劇或許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慰藉,但更多意義上還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是不滿足於當下生活但又迫於現實的合理反擊。
只有經歷過悲的痛苦才更能領悟生活的真諦,一味地尋求喜劇的快感是不可取的,生活本就是有喜有悲,這有這樣悲喜交加的人生才更為精彩。於情於理,《鶴唳華亭》作為古裝類悲劇的代表是值得去嘗試的,在一番細細品味各個演員的本色出演之後恍然悟出的人生哲理才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那看破世事艱辛後的暢然痛快也是命運最友好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