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臨沂岸堤水庫溢洪道以216.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泄洪。
8月18日,臨沂北城新區的沂河陽光沙灘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孩子們嬉戲玩耍,市民悠閒散步。而就在幾天前,這裡曾被洪水淹沒。
8月13日至1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使我省沂沭泗流域遇上了異常艱險的「大考」。沂河發生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臨沂水文站14日19時7分最大流量10900立方米每秒,列1950年有實測資料以來第3位(歷史最大流量15400立方米每秒,1957年);沭河發生1974年以來最大洪水,其中重溝水文站14日19時22分最大流量5940立方米每秒,為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泗河發生超警洪水。
「至14日上午,臨沂、日照、泰安等市已降下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沂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76.4毫米,沭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81.2毫米,且強降雨仍在持續……」回憶起當時緊張局面,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武甲慶仍心有餘悸。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水利廳於14日13時及時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下發《關於做好沂沭河暴雨洪水防禦工作的通知》,全力以赴做好洪水防範應對工作。
「這是我工作30多年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風險特別大且帶來壓力異常大的狀況。」臨沂市水利局總規劃師朱逢春說,本次強降雨過程天氣形勢異常複雜,臨沂出現了多個歷史極值,其中位於沂河流域中游的沂南縣強降雨持續時間長達九小時以上。如何科學精細實施水利工程聯合調度,是確保打贏這場洪澇災害硬仗的關鍵。
「科學精細調度,就是要系統分析研判水雨工情,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同時,綜合考慮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科學調控泄洪流量,發揮蓄滯洪水、削峰錯峰的作用,實現水利工程的防洪減災效益,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朱逢春告訴記者,通過臨沂市水利局「智慧防禦」平台,科學預判水庫河道可能發生的洪水情況,實時監測調度大中型水庫水位和開閘泄洪情況,提前通知沂河、沭河、祊河等重要河道攔河閘壩,按照「先下後上」的原則,依次全部敞泄或塌壩運行。
在強降雨過程中,沂河支流東汶河、蒙河均發生百年一遇超標準洪水。位於東汶河上游的岸堤水庫是全省第二大水庫,也是臨沂最大水庫,至14日8時,水庫24小時最大降雨量和最高庫水位均已突破歷史紀錄。
為應對不斷上漲的洪水,淮河防總要求做好啟用邳蒼分洪道準備,並提請地方政府於14日16時前完成人員撤離、口門封閉等行洪準備各項工作。
「啟用邳蒼分洪道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朱逢春告訴記者,邳蒼分洪道已有近46年沒啟用,分洪道里11.2萬畝土地均是高附加值農作物,一旦分洪便一掃而光,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但本著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我們毅然決然做好啟用分洪道的全部準備工作。」
為避免啟用邳蒼分洪道分洪,盡最大努力減少洪水災害損失,各級水利部門會商研判後,依靠省、市適時精準的水情監測和洪水預報(累計完成水情監測16285站次、作出洪水預報75站次,發布洪水預警12次),充分運用岸堤、田莊、跋山、唐村、許家崖等27座大中型水庫群統籌調度,其中,岸堤水庫最大入庫流量4770立方米每秒時,控制出庫流量不超過1060立方米每秒,直至控制到600立方米每秒,發揮了攔洪削峰的關鍵作用。通過水庫群調度,減少了沂河臨沂站洪峰流量3400立方米每秒。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同步調度運用沂河劉家道口樞紐和沭河大官莊樞紐工程,利用東調南下工程加快洪水下泄,沂河洪水分3000立方米每秒經彭家道口閘分沂入沭、7900立方米每秒經劉家道口閘南下入駱馬湖;沭河大官莊樞紐新沭河泄洪閘按6500立方米每秒東調、人民勝利堰閘最高按2800立方米每秒南下。
「通過科學精細調度水庫、攔河閘樞紐等一系列防洪工程,將沂河最大洪峰流量控制在12000立方米每秒以內,守住了不啟用邳蒼分洪道分洪這張『底牌』,最大程度保證了邳蒼分洪道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武甲慶表示,在這次科學應對沂沭泗大洪水過程中,最大限度發揮了各類水利工程的防洪減災作用,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實現了人員傷亡、工程重大險情「雙零」目標,綜合效益顯著。
8月19日上午,岸堤水庫溢洪道正在以216.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繼續泄洪。「預計今天夜間將降到汛限水位以下。」岸堤水庫管理處主要負責人丁文金告訴記者,經過2018年以來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庫汛限水位比原來提高1米,庫容增加約1億立方米,此次強降雨過程,充分驗證加固後的工程處於可控狀態、經得住考驗。「當前我省仍處於防汛關鍵期,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新一輪降雨,我們已做好全方位準備工作。」
記者 方壘 韓適 通訊員 趙新 王豪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