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安哲的長鏡頭太迷人了,我全身心地被吸了進去。
重溫安哲的《塞瑟島之旅》之後,我再次被其所吸引所打動。
這是安哲[沉默三部曲]第一部,它講述的是個體受困於歷史的巨變中,無法安身,精神無法寧靜。
探討了過去與當下的對立,放逐與回歸的痛楚,以及溝通的隔閡,愛情的虛幻與意義,存在的孤絕等,引領我們進行了一場心靈探索之旅。
斯皮羅,一個白髮蒼蒼的孤獨老人。
長期流亡蘇聯的他,終於32年後重返祖國希臘。
這是一場回鄉之行,亦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
而他的歸來,沒有想像中的親近,似乎和這裡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老友出現,多得是喧鬧和為難的記憶閃現,少了些溫暖人心的深入交流。
女兒對他多年前的出走耿耿於懷,在他的主動要求下才獲得了女兒的擁抱。
妻子維特琳娜對他懷有複雜的情感,期待他的出現但也對他重建家庭抱有不滿。
與家人見面不久後,他選擇了默默離開,兒子亞歷山大陪他來到了年輕時住過的旅店。
舊地重遊,當年年輕的妻子,青春的自己,熱烈的情感躁動,這些都已少了太多幸福的影子,唯有疏離和傷感襲上心頭。
一家人回到曾經生活多年的村莊,吹起了熟悉的鳥語,也只有一個當年的老友了,更多的夥伴都已成了墓碑。
如今的村人都已搬離了村子,紛紛要出售自己的土地,曾經摯愛的故土已得不到現在人們的珍視。
而沒有家園的斯皮羅,異常渴望這份土地的溫暖,不同意買地而影響他人的利益,他被村人所不友好對待。
接著,一場火災後,斯皮羅也失蹤了,警察日夜搜尋無果,最終在老友的鳥語幫助下找到了他。
維特琳娜牽著斯皮羅的手,淚流滿面:你沒有變,當你害怕時你總是離開。
冷風中的兩人,彼此內心溫暖,如同一幅畫慢慢消失在我們眼中。
然後,沒有了身份的斯皮羅,面臨著再一次地驅逐的殘酷命運。
所幸,深愛他的維特琳娜堅定地站在他的立場,選擇同他而去。
警察將他帶到老的碼頭,還是錯過了登船的機會。
在大雨中,斯皮羅被安置在海中的隔板上,而岸上有一群人正在進行歡樂的表演.....
多年漂泊之後,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似乎,曾經擁有的,曾經跳動的生命在這片土地上再也尋不回了。
最終,斯皮羅和他離別多年的愛人漂在愛琴海中的浮岸上,直至永遠.....
看了安哲羅普洛斯的《塞班島之旅》,久違的滿足。
很多人覺得這片子比較悶,其實,並不然,除了標誌性的長鏡頭,詩意的場景,疏離的氣質,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點。
細細看下來,你就會發現,安澤特別擅長將淡淡的情緒慢慢的拉長、放大,然後會在一個個不同地方,讓人心中的情感迸發而出。
比如,第一遍看的時候,我前面一直不明白老人言行為何如此古怪不合常態,直至老人回鄉後受到不理解和不友好的對待,我進入了這個老人的角色,而到了後來老人在雨中被隔離在海中,他妻子和他人討論他的問題時,我內心的悲傷、難過,再也抑制不住了。
原來,前面的一切都在鋪墊,都是為了臨近結尾處他們的溫情擁抱,更多的人的情緒累計會在這裡爆發。
第二遍看時,我關注很多的細節後,發現影片是如同網友所說的這次老人的回歸之旅,可以說是兒子亞歷山大腦海中的一次臆想。
原來,賽瑟島並不真的存在。
原來,生命自開始到最後,我們都是孤獨而與世界的一切脫離的,那些揮之不去的孤獨,屬於生命最終的漂泊,誰都改變不了。
正如網友所說:相信每一個帶著地球流浪的現代人都能在遙遠而壯闊的《塞瑟島之旅》里找到共鳴。
是的,沒有了身份的斯皮羅是個赤裸裸的流浪者,而在腦海中演練這一切的亞歷山大何嘗不是一個心靈漂泊的流浪者,我們每一個人,不也都是在茫茫時間流逝中,不斷尋找不斷漂泊的流浪者嗎?
每一個漂泊的個體,或許改變不了無法控制的消逝,昔日的情懷和迷戀,甚至是孤獨的宿命,但總要相信帶點什麼(比如愛),這樣內心才會快樂一點。
電影中有這麼一句話,記憶深刻:令我感到恐懼的是,我時常發現自己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後我看著自己,它(性)是唯一提醒我還存在的東西。
何其悲涼,何其感傷。
這一切,何嘗不是愛的缺失的後果。
人一旦缺少了愛,就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當愛少了一份克制,情感就會變得沒有不再純粹,人的精神就很容易沉淪,從而陷入虛空的矛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