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雲端·園區頭條]
1·廣州知識城打造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消息,2019年10月15日,2019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期間,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與新加坡凱德集團、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簽署《關於中新廣州知識城之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合作協議》。據了解,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大道以北、九龍大道以東和穗莞深城際鐵路西側,將以中新國際科技創新高端產業園區為定位,開展科技創新、智慧財產權、智慧城市、金融服務、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打造中新雙方產城融合和創新發展的標杆園區。未來5-10年內,示範區預計將引入投資500億元,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智能製造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金融服務、科教服務與數字創意產業及總部經濟。
2·河北滄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有了「航天引擎」
據環球時報消息,在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項目等支持下,滄州開發區管委會攜手中國宇航學會等機構,探索推動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路徑,共建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並將充分發揮學會的紐帶和橋樑作用,為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服務。根據京津冀三地發布的《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台建設的意見》,河北滄州經濟開發區是「京津冀現代製造業承接平台」之一。滄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郭萬義說,作為2018京津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河北省單體投資最大的簽約項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項目等落地,將通過培育航空航天新引擎,加速把滄州開發區打造成一流千億級現代產業基地。開發區內還有總投資11.8億元的管道科技產業園,主要建設管道產品轉化基地、管道企業孵化器等;汽車配件產業園是支撐開發區現代汽車產業基地的主要產業園區;創業創新產業園包括國家級創業中心、小微創業園等多個孵化器,創新創業平台和載體日益完善;新型材料產業園有鋁基銅基新型材料等一批項目等。「這些產業園和項目,不但為打造千億級開發區蓄能啟航,也將為航天技術和成果轉化提供生產基地和研發、配套的基礎,共同把滄州開發區打造成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基地。」賈惠利說。據統計,2018年,滄州開發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279.12億元,同比增長25%;全區入統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全部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3%;進出口總額完成13850萬美元,同比增長42.35%等。
[中經雲端·國家級園區]
1·江蘇省宿遷經濟開發區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據宿遷網消息,發展實體經濟、加大創新創造、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全面深化改革……近年來,作為宿遷市工業主戰場,在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引領下和廣大幹部群眾的拼搏下,宿遷經開區先試先行、敢闖敢幹,使今天的宿遷經開區變為一座創新之城、開放之城、活力之城。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和領先的系統集成商,2018年5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宿遷經開區投資建設天合光能(宿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進行單晶、多晶等高效光伏組件及光伏衍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天合光能在一期項目基礎上對宿投資再加碼,實施建設二期、三期項目,投資總額超百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已經投產,二期、三期項目將於2020年全面建成投產,可實現年開票銷售245億元,稅收超10億元。宿遷經開區一手抓現有企業改造提升,一手抓載體平台建設。在企業改造提升中,宿遷經開區以「511」工程為抓手,加快企業轉型步伐,推動產業結構調高調優調輕,積極推動有實力的企業特別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等形式,實現「掛大靠強」「靚女先嫁」;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動企業開展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技術改造,積極引入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堅持「內培」與「外引」並重,支持區內有條件的企業與國內外大品牌、大集團合作,讓更多優秀本土企業獲得不斷成長的機會。近年來,宿遷經開區緊緊把握民生「脈動」,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百姓呼聲最強烈、需求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入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民生重點工程,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2·陝西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
據新華社消息,以人為本讓百姓共享發展紅利,以綠色生態為基底破解「大城市病」,以現代產業體系為內核驅動城市發展……作為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陝西西咸新區不斷開拓創新,在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產城一體等先進理念的指引下,實現了惠民、生態、產業等領域的「多贏」局面,在關中平原上築起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大小水系45條,打造湖泊、濕地23處,5000畝的大西安中央公園加速建設……西咸新區以打造現代田園都市為目標,綠色、生態、低碳作為發展之基,通過增綠擴綠、「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獨特的城市「氣質」。2019年3月,總投資400億元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寶能新能源汽車西安基地負責人李永鴻說,項目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階段,並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前期研發,一期建成後將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以就業和城市功能為導向布局產業,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西咸新區在「產城一體」的探索道路上步伐穩健。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占地約5000畝的「中國西部創新港」工地,教學科研板塊正在加緊施工,西安交通大學的教學樓已全部封頂。「與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創新港,將吸引超過5萬名高素質人才,成為集科研、教育、孵化、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學鎮。」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說。
3·桂林國家高新區開啟「創業高新區·聚夢網際網路」
據中新網廣西消息,2019年10月15日,桂林國家高新區在桂林旅遊學院拉開了「創業高新區?聚夢網際網路——高新區(企業)走進校園」系列活動的序幕。作為桂林國家高新區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基地」,開啟高新區進校園的第一站。該活動由桂林國家高新區和桂林旅遊學院聯合舉辦,以「網際網路新浪潮中的新生態」為主題,通過活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水平,與高新區企業面對面互動,加深在校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了解。桂林高新區圍繞傳統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實際需求,積極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並引育了一批覆蓋工業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智慧工業創新生態的優秀企業。與此同時,桂林高新區以此為契機,打造轄區網際網路產業升級新起點。努力搭建技術研究平台,擴大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空間,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政策扶持。今後,桂林高新區將定期舉辦此類校企互助活動,加深企業和高校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促進企業核心技術研發和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的力度。
[中經雲端·經濟新發展]
1·日照高新區:抓項目 謀創新 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據日照廣播電視台消息,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精神,日照高新區把創新和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總抓手」,一心一意抓項目、抓招引、抓落地、抓投產,依託各類創新平台,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打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在高新區海聲尼克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矽麥晶片、IPM晶片、SOP8晶片三種集成電路晶片正在按照客戶訂單加緊生產,其中,IPM晶片作為變頻類電器中的核心控制晶片,市場需求量非常大,而在此之前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園區要發展,項目招引是重中之重。2019年1-8月份,高新區共洽談推進項目327個,計劃總投資1948.7億元;新簽約註冊項目97個,計劃總投資244.2億元,其中新招引過億元項目37個,同比增長94.7%;到位資金21億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截至目前,高新區已建成省級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4個、院士工作站11個、公共技術平台7個,同時,採用「人才+項目」的方式,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55個、人才314名。圍繞做強「項目、創新」兩大引擎,日照高新區加速培育高端智能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大健康「三大產業集群」,著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創新創業示範區、雙招雙引樣板區、產城融合新城區「四張名片」。
2·山東省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 產量是傳統大棚的20倍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亞洲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現代智慧農業大棚園區—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於2019年9月26日投入使用,分別從荷蘭、以色列、美國、日本4個國家引進的51萬株番茄種子已定植完成,本次定植的番茄預計在11月中旬上市。2019年10月16日,記者在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看到,一排排番茄幼苗被栽種在椰糠中,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滴箭設備為幼苗輸送養分。經過近一個月的生長,西紅柿植株已經開始吊蔓,有的甚至結出了青色的果實。據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楊帥介紹,作為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智慧農業大棚可謂科技感十足,新技術、新模式顛覆了傳統農業耕種方式。山東省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楊帥介紹,我們的溫室採用了荷蘭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是全球領先水平。我們通過溫室自動控制系統對溫室內的開窗系統,還有幕簾系統、加熱系統進行控制,能夠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溫室玻璃採用的是超白壓延散射玻璃,透光率在91.5%,這樣確保了植株的每一片葉子都能夠均勻的受光。在種植方面,智慧農業大棚採用了最先進的「無土栽培」種植方式,在溫室內使用懸掛式種植槽,採用椰糠作為栽培基質,給作物施肥時不與地表土壤接觸,這樣不僅避免了對土壤的污染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除此之外,該園區還採取室內熊蜂授粉、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治理病蟲害,基本實現零農藥。山東省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楊帥介紹,與傳統的農業大棚相比,產量是傳統農業大棚的20倍,我們的產品價格平均是傳統農業大棚的5倍,單位面積的產值是傳統農業大棚的50倍左右。據了解,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占地805畝,共建設4個大棚,是目前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現代智慧農業大棚園區。下一步,該園區將依託智慧農業,引進農業新材料、人工智慧和冷鏈物流,建設全國智慧農業集散中心。
3·廣東省中山市(板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園 億元項目將達10個
據中山市人民政府消息,2019年10月16日上午,由深圳市光學光源行業龍頭企業深圳市燦明科技有限公司投2.4億元興建的全資子公司廣東賽凌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山市(板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園動工開建。這是2019年以來新落戶該園區的第5個企業項目破土動工建設,隨著下半年該園區迎來項目動工建設新高潮,預計2019年該園區破土動工的億元以上企業項目將達10個。2019年以來,中山市(板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園招商引資又獲新成果,截至目前,產業園已累計落戶項目23個,涉及投資總額94.9億元,預計達產產值154億元,達產稅收9.79億元。2019年至今已有香港連達、蜀豐科技、邦威設備、銘板精密、廣東賽凌科技等幾個工業項目和園區路網EPC工程陸續動工興建,預計2019年園區內動工的億元以上項目達10個;韓國NPK項目和銘板精密項目將分別於2019年11月和2020年春節前投產,加上河東片區動工建設的金馬遊藝二期、生波爾鍍膜設備、安捷芯5G通訊晶片等4個項目,2019年板芙鎮將新增億元以上的動工項目14個,動工建設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