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34歲女總理一夜走紅,網友集體跑偏:原來你是這樣的芬蘭

2019-12-20   環球速讀

同樣是80後,人家怎麼那麼優秀。

這很芬蘭

同樣是而立之年,有些人還在夢想躺家裡當鹹魚,有些人卻一躍成為一國的「錦鯉」;

有的人忙著繪製自己的鴻鵠大志,而有的人,已經走到人生高峰。

這幾天,芬蘭新總理桑娜·馬林,備受世界矚目。

34歲、天使面孔、總理,一時間各種報道鋪天蓋地。

在這樣的年紀里,大有作為,成為芬蘭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大家都猜測她背後有什麼大背景,可深入了解後發現,這就是「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

讓人不禁驚嘆:這位女性,真不簡單!

馬林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沒有一點兒背景光環加持。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總是酗酒惹事。

無法忍受的母親,選擇帶著她離開這個痛苦之地。

後來,母親找到知心的另一半,三個人組成了新的家庭。

要說比較特別的,就是這個家庭是一個「彩虹家庭「

剛開始,馬林對自己的家庭尤為敏感,總是下意識躲避談論。

慶幸的是,兩位樂觀的母親時刻陪伴左右,她獲得愛一點都沒有減少。

兩個母親總不余遺力地鼓勵她:「你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正是在這樣的鼓勵下,她對於未來的想法也與眾不同。

在高中畢業後,一般人都選擇進入大學進一步深造,而她卻偏偏選擇進入社會。

她在麵包店、雜誌社打過工,做過收銀員、編輯......

與政治毫無關係的她,卻因為一份兼職徹底改變了人生。她在一所大學的青年辦公室,找了一份兼職,

那時候接觸到了政治教育。

因為這次的經歷,22歲的馬林,在同齡人差不多畢業的時候,決定重回校園,進入坦佩雷大學學習行政管理

不一樣的是,已經擁有著頗多社會經驗的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未來要走什麼樣的路。

大學期間,她積極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積累著自己的履歷。

2012,這一年,27歲的Marin不僅順利畢業,同年她還當選為坦佩雷市的議員。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普通的出生、平凡的家庭,讓她的形象更親民,大家都盼望著這個憑藉自己不斷成長的「灰姑娘」,能帶來更多的愛和希望。

她沒有讓大家失望,僅僅7年的時間,她就從一個初入茅廬的小女孩,一路進階升級,成為了芬蘭歷史上的第三位女總理,成長速度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在外是雷厲風行的女漢子,回到家,則是賢惠溫柔的妻子和母親。

在多數人的印象里,政客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私下裡,應該是冷靜嚴肅的形象。

可這樣的詞,與Marin完全不沾邊。

生活中,她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毫無包袱地曬著老公和孩子,更會在公眾場合,毫不顧忌地大口吃東西。

一邊是繁多重大的國事,一邊是圓滿幸福的家庭,Marin不僅兼顧得當,還有聲有色,讓人忍不住心生羨慕。

讓人驚奇的是,在芬蘭像這樣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女性,並不在少數。

女性從政的現象更是見怪不怪。

這就不得不歸功於芬蘭對於女性的「特別」待遇。

在芬蘭,這些准媽媽,在預產期前7周就可以休假。孩子出生後,國家還會給長達8周的產假,每個月可以領300歐的補助。

不僅如此,父母雙方還有帶薪的育兒假,等到孩子滿了3歲為止。

芬蘭的每個待產的家庭,都能領到一個新生兒的大禮盒,裡面新生兒的用品一應俱全。

媽媽們休完產假了,也不用擔心工作會丟,公司都會安排同樣或者差不多的職位。

懷孕被辭退,這樣類似的事情,更是不可能發生。

在這裡,不管男女都受到同樣的尊重,可以從事任何自己想從事的工作。

女性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參軍作戰,任何職業,也不對女性有刻板印象和偏見。

母親就應該在家帶孩子?

不!

在家帶孩子不再成為母親的「專利」,對於芬蘭的爸爸們來說,如果妻子選擇工作,他們也不介意成為「家庭煮夫」。

你常常會看到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推著嬰兒車去商場置辦東西,或者在公園散步曬太陽,這樣畫風清奇的畫面,在芬蘭隨處可見。

他們並不會因為沒有掙錢養家,就感覺會低人一等,同樣媽媽們也並不會因為擔負著家裡開銷,就自認為高人一籌,各司其職,其樂融融。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芬蘭就有了關於男女平等的立法。

1906年,芬蘭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婦女有選舉權和代表權的國家。

如今,芬蘭參政的女性越來越多,在2000年,全世界剛剛迎來21世紀的時候,塔莉亞·哈洛寧就當選總統,成為了芬蘭的第一任女總統。

而現在,芬蘭政府的五個黨派領導人,都是女性,最年輕才32歲。

所以,馬林對於這次的選舉結果,可以毫無顧忌地自信說出: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年齡或性別有什麼問題,我想之所以贏得選舉,是因為我得到了選民的信任。」

而面對芬蘭以及整個歐洲,馬林臨危受命,她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女性從政會不理性?

芬蘭的平等教育說「不會」。

Marin家庭、事業兼顧,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業務能力,也與這個如沐春風的社會,有很大的關係。

要形成這樣的社會風氣,就不得不提,芬蘭人刻在骨子裡的「平等」教育。

從小學開始,就可以初見端倪。

在芬蘭從不提倡競爭教育,而是提倡一種「積極教育」

甚至到了小學四年級,都沒有考試。

在完完全全零壓力的環境中,孩子們可以不斷去發展自己的興趣。

善良、毅力、同情心、好奇心,是大人們保護、珍視的東西。

唯一評估是他們將如何學習,如何以小組協作。

耳濡目染中,孩子們也懂得了互相尊重的道理。

芬蘭對於平等的意識,甚至還體現在語言文字里。

在1543年前,第一本芬蘭語言課本出世之前,芬蘭語中就沒有「他」和「她」的區分,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是用一個詞「hän」。

正因為沒有歧視、偏見,生活中無所謂男女之分,也沒有固有觀念上的理所當然。

平等尊重,要從娃娃抓起。

「芬蘭式」的社交,原因竟然不是冷漠。

在芬蘭,很多人都會注意到這樣一種清奇畫風。

在芬蘭,擺放特別、以及隔了相當距離的椅子,隨處可見。

停車停出了空白格。

芬蘭人最討厭的國家是美國,原因竟然是美國人過分熱情。

「嘮嗑」這類詞,永遠不會出現芬蘭人的字典里。

他們有句國民諺語是「沉默是金,交談是銀」。

即使下著鵝毛大雪,他們都秉著執念,自覺間隔出這樣的安全距離。

就連寵物也是滿滿的「芬蘭風」,彼此之間保留著最佳距離。

這種已經深入到骨子裡的距離感,在外人看來著實冷漠,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冷漠」的芬蘭人民,最喜歡的活動竟是聚眾泡澡。

眾所周知,芬蘭人民酷愛蒸桑拿。

喜歡到什麼程度,喜歡到可以各種花式理由蒸桑拿。

「工作不順利,去蒸桑拿吧。」

「身體不舒服,去蒸桑拿吧。」

「心情好,我們一起去蒸桑拿吧。」

「心情不好,那只有去蒸桑拿了。」

蒸桑拿,簡直是包治百病。

他們最喜歡的莫過於只分男女的集體桑拿房。

有趣的是,平時喜歡距離感的芬蘭人,可以在空間限制的範圍里,人擠人,一起蒸桑拿

這樣「雙標」的芬蘭人,神秘地讓人摸不清頭腦。

也不免讓外國朋友吐槽:芬蘭人很「悶騷」。

剛剛還能同處一室,可一穿上衣服,一切就都變了。

其實啊,芬蘭人對親密關係並沒有什麼排斥,他們只是更注重個人的空間和生活。

不動聲色是一種表情,但不代表冷漠。

芬蘭的公交車、火車等公眾場合,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光景。

坐滿人的車上可以八個小時鴉雀無聲,可下車之後,就會有熱心的老人溫柔地提醒你:

「下次記著買頂帽子,要不然會凍壞的。」

在芬蘭,也沒有「紳士」一說,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幫女生提行李,但只要你開口,旁邊的人都十分樂意。

假如你在芬蘭迷路,好心的芬蘭人會主動幫你查路。

在公立醫院預約體檢,常常會被醫生推薦到旁邊的私立醫院,只因為私立醫院會便宜一些。

芬蘭的超市裡,總是擺放著兩種籃子。

這種人性化的設計,便是這樣衍生出來的。

相安無事時的保持距離,與緊急情況時的熱心互助,並不衝突。

在他們看來,刻意的寒暄反而會互相加深不舒服的感覺。

他們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一種尊重。

他們非常重視個人空間,如果你不認識他,就不要打擾他,他們可能在做自己的事,不想陌生人打擾。

如果你覺得他們願意與你交談,你可以試試,說不定他立馬就成為你的朋友。

像芬蘭這樣,保持距離感、界線感,也除去生活中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反而輕鬆自在許多。

這種距離感的本質,不是拒絕人際交往,是為了不麻煩、不打擾別人,不給別人帶來困擾的一種尊重和體貼。

芬蘭,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家,在這裡,女性自信堅強,理性睿智,可以瘋狂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們受到足夠的尊重,同時也尊重他人。

她們散發著女性魅力,卻又不失獨立的人格,由內而外,熠熠光芒。

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身邊,這樣的女性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