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從教生涯,濰坊芙蓉小學這位老師詮釋耐心的力量

2019-09-07     山東教育論壇

1

那一年,濰城區芙蓉小學劉桂美老師的班裡,來了一個轉校的男生。

孩子很皮。上課不認真聽講,還總是發出怪聲,擾亂課堂秩序。

而且,課下也不愛和其他同學玩。作業幾乎從來不做。

課間操,別的同學都在認真做操。這個男孩卻到處亂跑。

體育老師把他抱回其班級的隊列,沒想到這孩子拚命掙扎,對老師拳打腳踢。

看孩子這麼不好管,作為班主任的劉桂美試圖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給他補課,進而溝通感情。

誰知,這孩子一到放學就跑,攔也攔不住。

其實,這孩子挺聰明。可就是愛搗亂,不愛學習。

劉老師又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找到男孩,說要給他安排個任務——收發作業本。

男孩挺感興趣,欣然接受了。

在收發作業本的過程中,男孩和班裡的同學慢慢熟悉起來。

這時候,劉老師發動同學們,課下多找男生玩。

漸漸地,男生的朋友多了起來,逐漸融入了集體。

劉老師抓住一切機會,表揚他,鼓勵他,讓男孩對上學越來越感興趣。

隨之而來的是,他的作業認真了,學會主動回答問題了。當然,課上搗亂的現象也漸漸變少了。

半年後的期終考試,男生拿到成績——自己竟考了滿分!

家長很感激,沒想到一向調皮、不愛學習的孩子,短短時間竟有如此大的變化。

這樣的事例,在劉老師三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不勝枚舉。

她說,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需要足夠的耐心。沉下心來,從習慣養成入手,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品德,這是育人工作的基礎所在。

2

那一年,劉桂美發現班裡有個女生,學習有些困難,尤其寫字很吃力。

經過觀察得知,女孩身體發育有些問題,導致不能正常書寫。

孩子家長常年在外跑業務,對孩子的事情很少關注。

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哪怕付出再多的精力,也要放手一試試。劉老師心想。

她做了兩件事,一是拿出專門的精力和時間,關注女孩的生活、學習狀況。從她的點滴進步入手,不斷地鼓勵她、引導她突破自我。

二是定期地通過電話等形式,與家長交流,和他們溝通孩子近期的表現,分享孩子的進步成果,引導他們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期望。

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小女孩進步很快,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陽光。

一次考試,她拿到了全A的好成績。

劉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女孩。又把這個好消息通知了孩子的家長。

家長感激萬分,專程趕到學校,當面對劉老師表達了謝意。

孩子爸爸給劉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說,要不是劉老師的幫助,對孩子的學習,自己早就放棄了。看到劉老師的努力,還有孩子的進步,自己看到了作為家長的失職,以後會竭盡全力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這樣的案例,在劉桂美的教學生涯中,也有很多。

她說,成就一個孩子,家長的作用不可或缺。而溝通家長,更需要耐心。作為老師,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發現、肯定和鼓勵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和家長齊心協力,營造最好的成長氛圍,為孩子的發展助力。

3

小姜老師來學校的時間不長。

在學校的「青藍工程」結對中,她成了劉桂美老師的徒弟。

有一天,劉老師找到姜老師說,她在教學樓走廊里展出的板書,寫得不好,要她拿回去,擦了重新寫。

姜老師心裡有點不情願,但還是拿回來重寫了。

姜老師說,劉老師對年輕教師的要求很嚴。不光是板書,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劉老師也一直給予著自己悉心的指導。

在劉老師的指導下,一年來,姜老師進步很快,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們的一致讚許。

為了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掌握課堂,她會經常站在教室後邊,觀察他們的教學狀態,以及課上孩子們的聽課反應。

她常說,要樹立老師的威嚴,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成長,能力出眾,才讓孩子佩服、敬畏,師者尊嚴自然就確立起來了。

在班級管理方面,劉老師經常對年輕老師們說,管理學生,扯破嗓子喊是沒有用的,要講究策略,找准問題根源,抓主要矛盾。

還有,作為年輕人,課餘時間要多幹活,多思考,多問,少閒聊。

這些指導和建議,往往讓年輕教師們受益匪淺。

像姜老師這樣,一批批優秀的年輕教師在劉桂美的帶領下,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學校的業務骨幹。

劉老師說,有能力,不一定是好老師。但想成為好老師,必須先有出色的業務能力。

成長是一個過程。帶領年輕教師,耐心地從備課、上課開始,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能力,是自己作為一名老教師的責任和擔當。自己會繼續努力和堅持下去。

濰坊市模範班主任,濰坊市教書育人楷模,濰城區模範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優秀黨員……三十多年的從教路上,伴隨著一個個平凡而動人的育人故事,劉桂美用她的耐心,收穫了很多榮譽,也收穫了很多的感悟和體會。

帶著這些收穫,劉老師正引領著一批批年輕教師,在這條漫漫的育人之路上,更堅定地走下去。

來源:《濰坊教育》雜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JBlEW0BJleJMoPMvD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