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就是——
Changeling
本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雞舍謀殺案」。
豆瓣評分8.3分。
安吉麗娜·朱莉在本片中一改平日性感狂野的形象,飾演了一位工薪階層的單身母親克里斯蒂娜·柯林斯。
一日,一位工薪階層的單親媽媽克里斯蒂娜因為加班把孩子留在了家中。
可當她回到家,怎麼都找不到她的兒子沃爾特。
警察先是拒絕在24小時內接受報案,之後案件也遲遲無進展。
直到5個月後,警方突然告訴克里斯蒂娜幫她找到了兒子,並帶大隊媒體到火車站接他。
儘管當時克里斯蒂娜就看出那個男孩不是自己的兒子。
但小男孩卻一再堅持是她兒子,警長也竭力勸說可能是離開兒子太久,認不出來了。
對此,只想說句呵呵,哪個母親會認不出自己的孩子?
就算五個月未見,但這個小男孩的臉清晰可見,一眼就可知曉答案。
警方甚至說出了這種話來搪塞——
可能克里斯蒂娜心裡此時此刻好想說一句以F開頭的詞吧。
就這樣,報紙到處是母子重逢的消息,洛杉磯警方也就此挽回些面子。
實話說,遇見這種事真的是太奇葩了。
最可笑的是,警察方面還找來了一個絕對有骯髒交易的醫生來鑑定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沃爾特。
可是克里斯蒂娜面對醫生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克里斯蒂娜找尋了各種可以證明這並不是她兒子的證據。
身高,孩子處在成長期,這麼可能會越長越矮?
沃爾特做過牙齒手術,而這個男孩沒有。
如此可笑的事件,讓牙醫聽了氣都不打一出來。
還找到了沃爾特的老師。
她找到警察希望警方繼續尋找自己的兒子,卻遭到了拒絕。
甚至還被當成精神病關進了精神病院。
克里斯蒂娜這才發現,這裡很多女人都是因與警察作對被關進來,理由都是同樣的第12條。
只有保證不再找麻煩才能放出去,藉以強權掩蓋真相,充分顯示警方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公,為所欲為的卑鄙做法。
而多虧了善良的古斯塔夫·布里格勒布牧師的奔走,克里斯蒂娜終於被放了出來,還有那些同樣觸犯了第12條的遭到警方虐待的妓女。
這些憤慨的民眾,幫助克里斯蒂娜從一個束手無策的弱女子,成為站在法庭上敢於與洛杉磯警方對簿公堂的勇士。
最終,州政府廢除了讓克里斯蒂娜進精神病院的第12條法律,警察局長被降職警長被永久免職。
警長為自己辯護的樣子與歷史上警長的不屑幾乎一模一樣。
而另一方面,兒子的下落也因一個變態殺手的落網逐漸水落石出。
這個變態殺人犯嗜好強暴男孩,是一個施虐狂,殺死至少20名男童於他的養雞莊園。
而克里斯蒂娜的兒子沃爾特曾經和幾個孩子逃出農場,但為了扶起另一個孩子毅然返回了,從此再無音訊。
與現實中一樣,克里斯蒂娜窮盡一生,都在尋找兒子的音訊,直到去世也沒有找到。
影片色調與燈光黑白分明,你會發現警察局內部和精神病院永遠是一種陰冷、黑暗的氣氛,讓人不寒而慄。
這樣陰暗的場景更易表現出警察局內部的腐敗與罪惡。
可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功力之深。
而且我會告訴你,伊斯特伍德老爺子年輕時是一名帥到掉渣的演員嗎?
同時電影中安吉麗娜·朱莉的造型也是原型人物的高度還原。
為此,安吉麗娜·朱莉特意減重,為了使自己看起來顴骨更為突出,可以塑造出一個悲痛欲絕的母親的形象。
安吉麗娜·朱莉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因此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她得知兒子被找到時喜極而泣。
面對權利的施壓,她不卑不亢。
即使兒子的行蹤未明,她也仍堅信兒子活在世上,這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力量。
片末最後的這一笑,給予了多少人力量。
這是一個讓人窒息、心痛的故事。
沃爾特的下落不明讓人心痛,克里斯蒂娜的堅強與樂觀更讓人心痛。
故事的末尾給了觀眾一個富含希望與樂觀的結局,可這卻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悲劇。
她笑的越燦爛,其實就越是悲傷。
同時,這又是一個有關勇氣和希望的故事。
面對權利的傾軋,一個單薄的女人沒有屈服,希望支持她走到最後。
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人人心中懷有正義的故事。
當種種情況都指向一個十分負面的境地,支持著克里斯蒂娜的牙醫、老師還有免費幫助克里斯蒂娜辯護的律師。
他們用僅僅一句簡單的話語,就可以使被悲傷情緒感染的觀眾瞬間熱淚盈眶。
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是這樣的擲地有聲,一字一句落在每個人的心中。
《換子疑雲》同時也展現了一種尊嚴的美,即使眾人排我,我亦不卑不亢。
美是一種儀態,更是一種尊嚴,人在生存、在鬥爭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