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最近兩天是今年清明祭掃的高峰日,由於疫情原因,不少市民選擇了在家中追思、網上祭掃,或者代掃等服務,同時,北京市以「北京烈士紀念設施電子地圖」及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門戶網站相關祭掃專題為依託,通過網上獻花、寄語等形式寄託哀思、致敬緬懷英烈。據悉,昨日全市223處祭掃點共接待群眾近6萬人。
萬安公墓這兩天也迎來了祭掃的高峰。受訪者供圖
今年祭掃需提前預約
今年受疫情影響,網上祭掃和代掃增加。由於疫情原因,今年北京各公墓實行預約祭掃,每個墓穴每天只限預約3人,未預約不得入內。據市民政局發布消息,昨日全市68個規模較大的掃墓點預約祭掃人數共33635人,其中網絡預約24062人,電話預約9573人。
掃墓和代掃預約平台。網絡截圖
海淀區的萬安公墓這兩天也迎來了祭掃的高峰,據萬安公墓副主任石江海介紹,28日共接待688人到園區祭掃,29日截至下午一點半共有466人到場祭掃,「需要市民提前在網上預約或電話預約才能到場祭掃。」
萬安公墓網絡預約通道。受訪者供圖
萬安公墓對現場祭掃人員實行入園登記體溫檢測。受訪者供圖
在疫情防控方面,石江海介紹說,萬安公墓安裝了兩套多人快速測溫儀,以便入口處可以快速測量體溫,同時還有20把手持式測溫槍,根據人流情況適時使用,「因為現在採用預約的方式,我們還配備了四個身份證核查系統,快速進行身份證核查。」
在位於昌平區興壽鎮的炎黃陵園,新京報記者看到,陵園將入口處分為兩條通道,分別是網上預約通道和電話預約通道,需要祭掃人出示預約信息、身份證和自己所住小區的通行證才可以入內。同時,入園通道還有專人負責體溫檢測登記。
據炎黃陵園工作人員介紹,往年前來祭掃的市民一般開車從附近的桃林村穿過,今年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封閉了附近村子的道路,祭掃人需要開車從大路繞行,減少來訪者和村民過多的接觸。
據了解,全市都對現場祭掃人員進行了把控,嚴格核驗身份,實行入園登記體溫檢測,多個墓園內配備全自動無接觸式消毒洗手液,同時加強了防護物資保障,全市223個掃墓點已配發口罩近30萬個。
提倡採用代為祭掃服務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民政部門推薦大家使用代為祭掃的服務,包括八寶山公墓、太子峪陵園、天慈墓園、萬安公墓等在內的68家殯葬服務機構都有代為掃墓的業務,市民可以通過市民政局的祭掃預約服務系統或撥打各園區的電話進行預約。
在萬安公墓,今年也有不少市民選擇代掃服務,據石江海介紹,代掃服務主要包括清掃墓碑、擦拭、免費擺放花束等幾個基本服務,代掃服務根據墓地和骨灰牆有一些不同的區別,「獻花方面,墓地代掃主要是擺放鮮花,一般是三枝黃色或者白色的菊花,而骨灰牆廊亭中,考慮到鮮花只能擺放在腳下,同在一排不好區分,我們在每個祭掃的地方放置了掛鉤,用絹花來代替鮮花。」據石江海介紹,自3月19日至今,萬安公墓接受的代為祭掃人數為131人,目前已經祭掃完畢的是63人,「我們在祭掃前後會拍照留存,如果家屬需要,也會通過郵箱或者電話的形式反饋。」
代掃服務主要包括清掃墓碑、擦拭、免費擺放花束等幾個基本服務 。受訪者供圖
據悉,今年各墓園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採取點對點視頻方式,讓選擇代掃業務的祭掃群眾切實體會到猶如現場祭奠的感覺,幫助祭掃群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遠程祭奠、追思、緬懷。
目前,萬安公墓清明節當天預約人數最多,「大家儘量減少到現場祭掃,如果要來現場,一定要預約成功後再來,儘量錯開清明節當天,有序實施祭掃。」
據了解,今年3月28日、29日,4月4日、5日、6日為祭掃高峰日。清明時節逢疫情,市民政等部門倡導廣大市民儘可能選擇家庭追思、網上祭掃、代祭掃等祭掃新方式,少出門不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