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城記 | 八家京城戲樓,帶你體驗《鬢邊》里的京劇魅力

2020-04-16     TimeOut北京

最近熱播的民國大戲《鬢邊不是海棠紅》頻上熱搜,預告中小來的犧牲虐哭了一大片劇粉。雖然最初角色官宣時期待度一般,但隨著劇的開播和劇情推進,觀眾不由地大呼「真香」。

不僅是故事動人,這部劇場景的布置和服裝的設計都精益求精,在視覺上也能給觀眾帶來審美的享受。

劇中幾十處經典京劇唱段,演員舉手投足間韻味盡顯,讓許多觀眾在追劇的同時也被京劇的魅力所吸引,由此也掀起了一小波聽京劇的熱潮。

當然光看視頻不夠讓人滿足,還是尋一處有歷史韻味的戲園子,聽一出原汁原味的京劇更讓人心動。TO君及時為各位送上七家北京的老戲院。

01 三慶園

這裡不僅僅是國粹

位於北京大柵欄街18號6幢三慶園被譽為「京城七大戲園之一」,因著名戲曲藝人高朗亭為台柱的「三慶」徽班進入京城而得名,三慶園由此開始以演戲事業為主,戲曲大師梅蘭芳、程長庚、譚鑫培都曾把三慶園作為主要的演藝場所。

當然這裡也是許多德雲社粉絲們熟悉的地方之一,三慶園除了傳統京劇的演出,也承擔著傳承相聲文化、非遺項目體驗等方面的功能。

劇場戲劇氛圍十足,空間十分寬敞,一樓是戲院,坐席以傳統的池座為主,二樓設置包廂,環境古樸優雅。

地下負一樓被設為體驗廳,還專門設置了一條文化長廊。找一個悠閒的午後,來這裡看一幕戲中的悲歡離合,聽一曲低吟淺唱。

地址:西城區前門大柵欄街18號

電話:18618265902

02 天樂園

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

天樂園作為一個百年戲樓,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名角輩出——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青年時期曾經在這裡演出,程硯秋在這裡起步。

中國第一個女子科班崇雅社在這裡創辦,1951年毛主席在這裡題詞 「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到了現在,時尚京劇成為天樂園的關鍵詞和主旋律。

亮相文化的創始人馬瑛瑛也是時尚京劇的創始人,她不斷探索著「京劇在這個碎片化時代如何更好的發展」這一課題。

曾經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音樂頻道工作多年的她對京劇積累了深厚的情感,時尚京劇的概念也因此誕生。

時裝周

潮流與京劇兼具,在保留京劇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基礎上,在形式上做了調整改變,比如運用現代的舞台科技,融入搖滾芭蕾等現代元素,不可謂不新穎。

(國風館)

場館裡面還專設了京劇體驗館和國風館,可以進行京劇的數字互動、試裝、研學等,提供一個沉浸式的京劇體驗氛圍。

地址:東城區鮮魚口街68號天樂園大戲樓

電話:13910104575

03 正乙祠戲樓

中國戲樓的活化石

正乙祠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純木質結構的古戲樓,有「中國戲樓的活化石」的稱號,是北京非常知名的戲樓之一了。

這裡在明代時期是古寺廟,清代商人集資在這裡建立了祠堂會館,因供奉正乙玄壇老祖趙公明而得名,程長庚、梅蘭芳、譚元壽等大師都曾在這裡登台唱戲,也捧出了不少名角兒。

戲樓內部分為上下兩層,精緻小巧,可以近距離觀賞京劇,置身其中不免有種年代穿越的錯覺。

但戲樓去年已經閉館,古戲樓里京劇精華部分演出轉移到梨園劇場進行,但由於是古建築,戲樓本身就帶有一種古典的美感,值得參觀。

地址:宣武區前門西河沿220號

電話:15011475150

04 長安大戲院

多種戲劇的演出

上世紀三十年代建成的長安大戲院是一個具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老字號劇場,在京劇發展鼎盛時期應運而生,紅極一時。

各類名家如楊小樓、梅蘭芳都曾在這裡登場演出,因而這裡也成為許多老北京人心目中的文化記憶。

這裡的劇目以京劇演出為主,劇場設置也延續著老戲院古樸典雅的風格,力圖讓觀眾體驗原本的京腔京味,走進了解傳統文化。

當然,越劇、黃梅戲、豫劇、河北梆子等眾多地方戲中的優秀劇目也在陸續演出。

左:張派名家王蓉蓉《狀元媒》

右:程派名家遲小秋《鎖麟囊》

長安大戲院聯合出品的連台本戲《宰相劉羅鍋》

長安大戲院也有許多原創品牌項目,如「五•四」青年節京劇演唱會、「天涯共此時」——全球華人中秋京劇演出、「霜葉紅於二月花」重陽節全國京劇壽星演唱會、「走進長安戲曲之門」—京劇票友聯誼會等。

戲院在票價上也十分親民,聽一場京劇演出,對了解京劇的發展歷史、本身的藝術形式、一代代匠心傳承的精神有著很大的幫助。

地址:建國門內大街7號

票務電話:010-65101310

05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現代化綜合性劇場群

天橋藝術中心是天橋劇場群的主建築之一,2015年底正式開放,因而場地設施上是嶄新的,內部整體寬敞明亮、設計風格也富有藝術感。

天橋一直朝著「成為大眾最喜歡來的綜合開放的藝術空間」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曾獲得三聯生活周刊評選的「年度推薦劇場」。

新建立的藝術中心有著大中小三個劇場和一個多功能劇場,作為藝術中心標誌性建築的古戲樓是一座仿清式戲樓規制的建築,此處建造參考了梁思成先生編纂的《清式營造則例》。

一層在開放日活動期間會進行一些藝術演出,二層空間可通往多功能劇場,整塊區域被稱為藝術展演的第五空間。

大劇場的主舞台是拼拆式的,可以根據演出的需要靈活變化,劇場的音響上也下足了功夫,致力於實現最佳的聲學效果。

這裡以音樂劇的演出為主,也有話劇、兒童劇、舞劇等多個劇種,風格多樣,演出豐富,音樂劇《我,堂吉訶德》 、《搖滾學校》、 《巴黎聖母院》,話劇《白鹿原》、《第十二夜》,《平凡的世界》,舞劇《天鵝湖》、 《青衣》 等都曾在這裡被演繹。

在欣賞劇目之外,也有吃喝玩樂等配套設施,包括賽百味、曉壽司、 LINS 咖啡廳,模範書局、疆進酒(live house)等。園區里的天橋博物館,文創商品店等也值得一逛。

06 湖廣會館

歷史古韻

建於清道光十年的湖廣會館戲樓有著輝煌悠久的歷史底蘊。湖廣會館在清朝是給湖北湖南進京的旅人聯絡鄉情,定時舉行聚會、祭祀鄉賢的場所,曾國藩、孫中山、梁啟超等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

大戲樓是裡面標誌性也是最出的建築,是清朝的四大戲樓之一。修復後,這裡成為文化宣傳交流的聖地,眾多國外領導人曾到這裡參觀訪問。

進入建築內部能看見高大的開放式戲台和古色古香的場景布置,各派的戲曲會在這裡上演、德雲社相聲演出也常設置在這裡。

會館也收藏了許多和戲曲有關的歷史物件,有專門的展廳用來陳設,這裡戲樓、茶樓、餐飲三者一體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適合參觀的文化名地。

地址:西城區虎坊路3號

電話:010-83551680

07 恭王府大戲樓

恭王府的三絕之一

恭王府大戲樓是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封閉式大戲樓,恭王府的三絕之一,也被稱為「怡神所」。

戲樓內部寬敞明亮,牆壁上有許多精緻的藤蘿彩畫、雕飾,春暖花開的時候又與外部的花草相呼應,形成整體的一種美感。

戲樓建立之初在傳聲的設計上很是巧妙,在不藉助傳聲工具的情況下,觀眾在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清晰地聽到演員的聲音,感官極舒適。

大戲樓在過去是恭王府聽戲和舉辦紅白喜事接待賓客的地方,每次演出皆彙集當時的眾多名伶,戲曲開場時氣氛熱烈,十分熱鬧。

現在的戲樓作為府內提供給遊客參觀的景點之一,也會時常舉辦各種有關傳統文化的特色活動。

地址:西城區柳蔭街甲14號

電話:010-83285575

08 老舍茶館

集京味茶文化、戲曲文化、餐飲文化於一身

不同於其它以傳統戲曲演出為主的戲樓,老舍茶館從集茶館、戲曲、餐飲等多方功能於一身,集中展現了老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茶館的各種布景也是十分考究,傳統的中式建築,每一處細節都雅致考究,曾接待過眾多中外名人。

茶樓節目種類多樣,民俗藝術匯聚一堂,會不定期舉行文藝演出和相聲專場,也可以欣賞到戲劇曲藝名流的表演,觀看演出的同時也可以品嘗一些北京特色點心和菜式。

一杯濃茶,一碟瓜子,聽相聲看曲藝,親臨其境感受古今的文化變遷。茶樓整體的氛圍輕鬆愉悅,閒暇之餘可以遊覽一些文創產品,除了看演出之外,這裡同樣適合朋友間的休閒聚會。

地址:西城區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三號樓

電話:010-6303683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fwan3EBiuFnsJQVaD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