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穗小魚
題記:
他是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雙料影帝,他是影、視、歌多棲發展最為成功的優質偶像,他是為數不多同時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和「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的藝人,他被明星們公認為最完美、最具魅力的「偶像中的偶像」,他是華語娛樂界最勤奮、最敬業、最友善的藝人,他更是演藝界的標杆和楷模。
有人說,他唱歌演戲沒有天賦,成功全靠後天努力。
而,我想說:「所有的成功恰恰都是努力的附屬品。」
這個人就是,「亞洲鐵人」劉德華。
1961年9月,與深圳隔海相望的「東方之珠」——中國香港,秋色宜人。在爺爺和父親的萬般期待下,在三個姐姐的聲聲埋怨中一個後來大紅大紫的男孩出生了,他叫劉福榮。
對,你沒有聽錯。
劉福榮確是劉德華的原名,後來因為劉福榮這個名字毫無辨識度,便改名為劉德華,取「德華兼備」之意。
劉德華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劉父認為,農村貧窮又落後,沒有什麼發展前景。於是,便帶著全家遷到了鑽石山,開了一家雜貨店營生。劉父的這一舉動惹得劉爺爺大怒,分家產時一分錢都沒留給他們,劉德華就這樣開始了貧民生活。
上小學的時候,年紀輕輕的劉德華就成了家裡的小幫手。每天早早起床,提著水桶去井邊打水。放學回來後,丟下書包就要鑽進廚房幫助洗碗。他曾在節目中說:「我每天都要洗三四百隻碗,經常累得腰酸背痛,所以,這輩子我最怕洗碗。」那時候,小店裡的菜單都是他用粉筆寫出來再掛到店門口,所以今天我們才看到劉德華寫得一手好字。
調皮頑劣是孩子的天性,劉德華也不例外。為此,他沒少挨父親的打。據他回憶,有一次賭錢被父親狠狠地吊起來暴揍了一頓。他說:「那天做完事後,想吃夜宵,向爸爸要了錢,便跑了出去。姐姐看到人家在賭錢,每一把她都能猜中,便覺得自己的財運來了,於是就拉著我去賭。結果,輪到我們賭的時候,每一把都猜錯了。輸光了所有的錢,夜宵自然是沒得吃了。我和姐姐不吃飯倒可以,但是弟弟沒飯吃餓了肚子就跑到爸爸面前打小報告。爸爸知道後,暴怒,把我吊到房樑上狠狠的教訓了一頓。」面對觀眾驚訝的表情,劉德華笑了笑,說:「這次徹底把我打服了,後來在我拍賭神的時候都有心理陰影。拍完後才敢告訴爸爸」大家聽後哈哈大笑。
劉德華學習非常勤奮,在可立中學讀書期間,他就積極參加學校劇社的表演。在老師杜國威的指導下學習戲劇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參與包括編劇在內的幕後製作。
1978年,是劉德華命運的轉折點。此時正逢香港無線訓練班招人,17歲的他便興高采烈地跑去報名。那時候,他最想做的是編劇而不是演員。入學半年後,校長劉剛對他說:「你應該去演戲。」劉德華不解,但又毫無辦法,只好老老實實地跑去學演員訓練課程。
有著「香港娛樂界的黃埔軍校」之稱的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培養出了無數天王巨星。如,周潤發、劉德華、梁家輝、梁朝偉、周星馳等等。劉德華是無線訓練班1981年第10期的學生,那時候他的同學有梁家輝、徐錦江、黃耀明、於偉忠、潘宏彬、馬志良等,在訓練班裡就數他學習最認真。他像是一個許久沒有吃飯的孩子,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各項成績都很優異。
80年代初期,恰是周潤發如日中天的時候,許多演員會因為跟他說了一句話而激動好幾天,這其中就包括初出茅廬的劉德華。大概連劉德華自己都沒有想到,三十年後,很多小鮮肉也會因和他合個影而激動許久。
從無線藝人班畢業後,劉德華一直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為了維持生計,他甚至做過一段時間的理髮師。他說,我曾經給許多明星做過頭髮,比如黃日黃、曾志偉、譚詠麟、湯鎮業。前段時間,劉德華搖身變成了「托尼老師」。他在給主持人魯豫剪頭髮時有模有樣,動作雖然有些生疏,但還是頗具功底。
最開始的那幾年,他一直在跑龍套。給周潤發當小弟,給黃日華當配角,不是演嫖客甲就是演小混混乙。對於演戲和自己的未來,似乎沒有什麼憧憬。
直到1982年,他出演了人生的第一步電影《江湖再見》,演裡面的小混混阿龍。據說,有一次參加公益活動,一個女孩從人群中擠出來,衝到他面前說:「阿龍,給我簽個名吧。」劉德華簽的第一個名字便是「阿龍」,但他依然還是那個「死跑龍套」的劉德華。
不仔細看,很難認出來劉天王吧!
即使是無名小卒,在影片里幾乎說不上幾句話,劉德華也從不抱怨。相反的,他會抓住每一次難得的機會,磨練自己的演技。
用他的話說,
「那時候我是青澀的,就是個無名小卒。但我不慌張,我深知只要我用心演戲,遲早會迎來屬於我的那片彩虹。」
劉德華說:「我最喜歡跟著發哥跑龍套,在他身上我能學到很多很多東西。」誠然,周潤發也給了他很多幫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
在他幾近崩潰,想要放棄演戲的時候,周潤發時常會給他鼓勵。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出道時也跑龍套,只要堅持什麼都會有的。」發哥特意晃了晃手上帶著的那塊金燦燦的勞力士手錶,似乎就是要刺激刺激一下劉德華。
可以說,發哥對劉德華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時至今日劉德華都十分敬重發哥。
他說:「發哥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厚積而薄發,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做演員的樣子。」
1983年版的《神鵰俠侶》,算是劉德華第一次榮升主角,但是好景不長。
因為合約問題,劉德華與TVB鬧翻。TVB也因此把他雪藏了400天,這段時期是他演藝生涯的低谷期。關於「無線五虎將」和TVB還有一段恩怨情仇。
當年「無線五虎」(黃日華、劉德華、苗僑偉、梁朝偉、湯鎮業)準備集體跳槽進軍影壇,劉德華表示要帶其他「虎將」一齊找出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一位幕後人士透露,當年香港兩大電影公司「新藝城」和「嘉禾」都想簽劉德華及梁朝偉,但對其他「三虎」並無興趣。不過華仔很重義氣,堅持要簽就五個人一起簽,否則免談。
當時,無線高層得知「五虎」要集體跳槽,準備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暗地分化「五虎」。由於那時需要靠工作養家的梁朝偉行事保守、低調,所以無線高層決定先從梁朝偉下手,不斷勸他先行續約,還以增加額外的薪酬作為誘惑。最後,梁朝偉迫於無奈,便先行跟無線續約。
梁朝偉被「拿下」後,「五虎」陣營因此瓦解。但劉德華還是不肯屈服簽約,結果遭到無線雪藏,準備幫他推唱片的計劃也全部暫停。
然而,在這段最昏暗的日子裡,劉德華從沒有因為被雪藏而失去夢想和鬥志。他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學唱歌、學跳舞、學英文,不斷地提升自己。他說:「人善天不欺,技多不壓身。」
查小欣(香港著名電台主持人)在專欄中寫到:
「劉德華善用這段被迫休息期,去學唱歌、學跳舞,學英文,學很多東西來裝備自己,沒怨天尤人,沒浪費時間。」
從小螢屏轉向大銀幕,即使演著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劉德華也絲毫不敢馬虎。每一次機會他都十分珍惜,每一個角色他都徹夜揣摩,他要向人們證明自己是會演戲的,不只是個「花瓶」。
演戲初期,劉德華倍受質疑。很多人認為劉德華非常的努力勤奮,但是依舊無法掩蓋他不會演戲的事實。或許,恰恰說明了他演戲沒有天分,只能靠後天努力來彌補。
黃秋生曾說:「劉德華有演技嗎?就是一個花瓶。」
有一次記者問劉德華:「對靠臉吃飯的小鮮肉有什麼忠告」。面對這樣的問題,劉德華以幽默的方式說:「我還能說什麼呢,我靠這個臉靠了那麼多年!」這句話里包含著多少心酸,也包含著這麼多年來他為了證明自己不斷打拚的不易。
但是,劉德華面對質疑從不反駁。他要用事實和成績說話,他要用上乘優質的作品讓悠悠之口閉嘴。
他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他在等待屬於他的時刻。
「機會總會垂青有準備的人」。只要努力,雞毛也會飛上天。
劉德華的不懈努力和堅持終究換來了回報,他從一個不知名的小生變成了紅透中國的超級明星。
作為天王級的巨星,劉德華拿獎無數。他是華語影壇一線明星中唯一一位出演電影超過120部的藝人;他是華語歌壇所獲各類獎項總數最多的歌手,他也是拿最受歡迎男歌手單項獎最多的藝人,他甚至因拿的獎項最多入選過吉尼斯紀錄。
如果把劉德華一生的成就全都羅列出來,恐怕要好幾張A4紙。
但是,再成功的人都有不堪的過往。
在回首自己的過往時,劉德華說,有一段粉絲的留言讓他難忘和感動。
那個粉絲說:「一個唱歌不怎麼樣,演戲不怎麼樣的人怎麼會走到今天?也許正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怎麼樣,所以才會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這句話也不斷激勵著劉德華勇往直前。
曾經的大哥譚詠麟勸劉德華退出歌壇,他卻閉門苦練,練就了自己獨有的顫音;曾經有人說他寫的詞如狗屎,他就不斷的寫,不斷的改,最終我們發現他演唱的好多歌曲都是自己作詞。例如,傳唱度極高的,讓人耳熟能詳的《冰雨》、《愛你一萬年》、《笨小孩》、《男人哭吧不是罪》。這些歌曲每一首都成為了永恆的經典,連著名的作詞人林夕、李宗盛都為他豎起大拇指。
或許,在他演唱《冰雨》的時候,真的能體會到以前不被大家認可的無奈和心傷吧,所以才會把《冰雨》唱的那麼肝腸寸斷。而,那首《笨小孩》就是在唱自己。「最無奈他自己總是會慢人家一拍......,笨小孩依然是堅強得像石頭一塊......,往著胸口拍一拍呀,勇敢站起來......」。
他也用這首歌告訴所有走在路上的人,別回頭,別畏懼,勇敢走下去,努力終會換來回報!
網絡上有句話,「人要學會和平凡的自己和解。」聽著心酸又氣憤。
在我看來,「和解」就是自暴自棄,就是認慫。生活再難,世界再冷,人心再涼,我們都不能辜負這一生。有時候,講「平淡是真」,只不過在掩飾自己的無能,在自欺欺人罷了!
現在聽劉德華的歌,越聽越有味道,越聽越能收穫良多。他用800餘首歌曲,500 多個音樂獎項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是會唱歌的。其中,好多獎項都是創紀錄的。他連續3年蟬聯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一張大碟中有3首歌打入年度勁歌金曲十大排名榜,這兩項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而他4次摘取香港樂壇4台聯頒的傳媒大獎,5度獲封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7度榮獲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同樣是三大紀錄。
就連被人們奉為歌神的張學友都自愧不如,也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在劉德華身上,我們看到了堵住人們悠悠之口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出過硬的成績,不斷地逼自己站上成功的人生舞台。當你成功時,一切「口誅筆伐」都會煙消雲散。
劉德華不僅在歌壇站穩了腳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巨星,在演戲方面亦有諸多建樹。
很多人都說,劉德華演戲不如梁朝偉,對角色的拿捏沒有梁朝偉那樣遊刃有餘。所以,多次在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角逐中敗於梁朝偉。
但是,劉德華並沒與氣餒。相反的,他能從每部影片中找出不足,汲取經驗,不斷的自我提升,不斷的磨練演技。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在《旺角卡門》中精湛的演技。在影片中劉德華回歸了「帥性」,他把對抗命運的決絕與貪戀的心態拿捏的恰到好處,演繹的入木三分。
《旺角卡門》也讓劉德華收穫了很多褒獎,各大影評人都對其表演讚不絕口。
《世界娛樂報道》在評價《旺角卡門》時,對劉德華大加讚揚:
《旺角卡門》的出現,在香港電影可謂是一部「驚世之作」,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因為影片在當年的香港電影中堪稱頂級之作,更因為《旺角卡門》成全了王家衛和張曼玉,同時重新塑造了一個不同的劉德華。
《旺角卡門》像是打開了劉德華的「任督二脈」,此後他的《阿飛正傳》、《暗戰》、《阿虎》、《瘦身男女》、《大隻佬》、《無間道》、《門徒》、《天若有情》、《桃姐》、《失孤》,都讓他好評如潮。其中,《暗戰》、《大隻佬》、《無間道三》、《桃姐》使他斬獲了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雙料影帝。
你知道嗎,獲得三次以上金像獎和金馬獎的藝人屈指可數。可以說,是一件「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事。劉德華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可以把戲演好,也讓黃秋生對他刮目相看。
還記得憑藉《暗戰》獲得香港金像獎時,劉德華在台上的真情感言嗎?
他說:「25年了,大家才知道我會演戲。」
是啊,25年了,大家終於接受了這個「花瓶」,終於認可了他的演技。或許有些悲涼,但是又那麼給人以鼓勵和鞭策。
劉德華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荊棘,暗道,壕溝都有可能會存在。但我們不能因為懼怕就駐足不前,不能因為跌倒了就瞻前顧後,成功永遠屬於篤行和勇毅的人。
我非常喜歡一句話,也一直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
有些路,我們不走會後悔。
有人說:「人生原來是沒有方向的,走著走著便有了方向。」當你原地踏步時,總覺得生活很茫然,成功會離你越來越遠;當你不斷前行時,人生的方向會越來越明亮,成功也會離你越來越近。
劉德華就是這麼做的,他從不認命,他只知道「老天會愛笨小孩」,只要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邁,成功就在不遠處朝你招手。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至今拍了100多部電影,出了100多張專輯,全球銷量突破5000多萬張。這所有來之不易的成績,都是他堅持不懈,勤奮努力的結果。
有個導演說:「能把笑演繹的如此具有殺氣的演員,劉德華算一個。」還記得,被影迷津津樂道的《龍在邊緣》中,劉德華奉獻的「笑容逐漸消失」的經典一幕嗎?眼神里都透著滿滿的殺氣,讓人後背發涼。
網友直呼,劉德華這一臉的邪笑簡直無敵!放眼整個演藝圈,能把這殺氣演繹的如此淋漓盡致的沒幾個人。
王家衛被眾多演員視為「最不好合作的導演」,因為他太嚴格,太愛較真。演員們都怕他,都不願被他「折磨」。
而王家衛在拍《旺角卡門》和《阿飛正傳》時點名要劉德華,如果劉德華沒有過硬的演技,我相信王大導演也絕不會冒此風險。在和哥哥張國榮合作後,張國榮對劉德華的演技也是讚不絕口。
好帥,好帥!
確實,劉德華演戲不是最有天分的那一種,但是他的努力、用心、較真卻是少有人能與之相比的。
麥穗小魚說過:「你不跟人生較真,人生就會跟你較真。」
當下,很多年輕人信奉推崇「佛性」人生,把一切都看得風輕雲淡,所有得失都順其自然。整天不是「葛優躺」,就是「熊貓睡」,大有年紀輕輕便「看透」人生之境界。對此,我是十分擔憂的。殊不知,真正的順其自然,是用盡全力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說好聽點,是順其自然。說難聽點,就是「破罐子破摔。」
你不跟人生「較真」,總有一天生活會讓你後悔連連,甚至淚流滿面。
不瞞大家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劉德華會演《失孤》這類片子。在大家的印象里,劉德華最適合演那種酷酷的、帥帥的警察或臥底。但是,《失孤》這個片子告訴了我們:劉德華是有能力搞定很多類型的角色的。
他塑造人物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失孤》這部片子裡,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劉德華。說實話,我真的是流著淚把這部影片看完的。
為了追求劇情的真實性,劉德華在拍這部片子時,要求不用濾鏡,所有鏡頭都自己出演。就連摑臉的鏡頭他都告訴對方「別顧慮,用力打。」
這一段是在影片的殺青階段拍攝的,連導演看了後都忍不住落淚,說:「在片場,劉德華從不拿自己是大牌,與劇組人員同吃同住,扇耳光那個鏡頭我看著都心疼。」
和他合作過的導演都說:「劉德華從不拒絕導演的要求,他會儘可能的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揣摩角色,並用心地演好每一場戲。」
「OK,這個沒問題」足以證明劉德華演戲有多拼,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拼勁,他才會深受那麼多導演、演員、觀眾喜愛。他是導演眼中少有的「好說話」的超級明星,他是演員口中少有的希望多次和他合作的演員,他也是人們心裡少有的不老傳奇。
說回《失孤》,在這部影片里,劉德華把那種歷盡千辛萬苦也要找到孩子的煎熬、執著與隱忍刻畫的入木三分,這或許就是他這麼多年來從影的心路歷程。——有失落但不言失敗;有低谷但不棄夢想!
劉德華用他的經歷一再證明:生活,就是歷經後的感悟,成功後的淡然,失敗後的奮起!
或許,這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
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二三年。」劉德華竟然傲視江湖這麼多年,仍然屹立不倒。
實際上,今天的劉德華,已經不再是作為偶像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精神存在。在香港,不少人提到劉德華,既不說他是偶像,也不說他是明星,而是說:「劉德華是香港演藝圈的精神領袖,是香港的精神領袖。」
不做作,不耍大牌,視粉絲如親人是他成為國民偶像的秘訣。
正如劉德華自己所言:「成功很難,但更難的是成功後依然堅持自我。」
我們看到,很多「流量明星」、「小鮮肉們」取得了一點成績,便得意忘形,飄飄然了。片場耍大牌的有,和網友互懟的有,緋聞滿天飛的也有。
可是,你聽說過劉德華這樣的超級明星耍過大牌嗎?和網友互懟過嗎?和誰傳過緋聞嗎?
和一些明星想方設法賺取流量不同的是,劉德華一向做人很低調,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雕琢演技和用心演戲上。
「一年一偶像,百年劉德華。」這是很多人對劉德華的評價。
他不喜歡張揚,認為只要認真做事便不枉此生。張衛健曾說,有一次做慈善時,劉德華受傷了,臉部被劃了一道口子。如果換作其他明星,此事可能成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新聞,甚至會利用此事大炒特炒。可劉德華不同,他悄無聲息地處理這件事。這只能說明一點,他是真心誠意在做慈善,而不像有些人另有企圖。
還記得,當年汶川地震之後香港許多明星在劉德華的倡導下聚集到一起,舉行了「5.12關愛行動」為災區人民義演籌款。演出結束後劉德華對著所有參演的嘉賓明星重重一跪以示感謝,這一跪是替災區人民發出的感謝,這一跪跪的是嘉賓們那一顆顆慈善的心。
劉德華在自己功成名就時也不忘提攜新人,比如由他倡導和資助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寧浩就是此項計劃受益人之一。當年,劉德華資助拍攝的《瘋狂的石頭》,成就了寧浩,也挖掘了黃渤。可以說,劉德華就是黃渤的「伯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細節,導演寧浩的每一部作品結尾都會特別鳴謝劉德華先生。可以說,如果沒有當時的「亞洲新星導」計劃,便沒有現在的寧浩。
劉德華的低調是出了名的。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則娛樂新聞,說的是,有一次劉德華在參加晚輩的演唱會之後,這位晚輩希望劉德華站在C位合影留念,但劉德華堅持表示自己今天不是主角,堅決站在側邊。
他不僅做人低調,待粉絲還特別友好,視他們如親人。
在《王牌逗王牌》北京首映禮上,劉德華、黃曉明等演員們站在台上準備合影。此時舞台右側的粉絲想要上台與偶像們來個近距離接觸,結果遭到保安推搡。
劉德華看到這種情形,馬上走過去。邊走邊指著保安大聲喊「不能這樣,住手。」 這一暖心的舉動讓粉絲們感動不已。
同樣的事,劉德華在2007年成都演唱會上做過。
當時,現場有個粉絲衝過警衛線,跑到了舞台前想送花給他,還拉住劉德華的手。為了維護秩序、保護劉德華的安全,一群保安跑過來硬生生把這名粉絲推走了。
劉德華看到這一幕,二話不說跳下2米多的舞台,把保安推開後,又親自把歌迷帶回後台才安心返回台上繼續演出。
天王就是天王,連寵粉絲的方式都和別人不同。
你知道為什麼劉德華的「Wonderful World2007」中國巡迴演唱會第一站放到了遙遠的呼和浩特嗎?
只因一位華迷的那封信!
演唱會的安排本來是沒有呼和浩特站的。有一位華迷非常想看一場他的演唱會,但是由於經濟條件非常不好,根本無力承擔到外地的旅費和票價。於是她寫了一封信給劉德華,在信里說出了她的窘境和想看演唱會的迫切願望。
她說「下輩子您能不能不要改名字,還叫劉德華,改了名字我怕我找不到你,也許下輩子我就有錢了。」
劉德華收到信後非常感動,決定要滿足她的願望。經過和各方緊急磋商以後,決定把第一站放在呼和浩特。並且給這位歌迷安排了好的座次。
無疑,這位歌迷是幸福的,做劉德華的華迷是幸福的。
在呼和浩特的演唱會上,他一邊唱《今天》,一邊哽咽的大聲對台下觀眾說:
「你們要記得我這個名字——劉德華。下輩子我不會改名字,我還叫劉德華,我還要開演唱會,你們到時候一定要來看!」
也難怪如今已經57歲的華仔,依舊是華人演藝圈的旗幟人物。他憑藉的不僅僅是一張帥氣逼人的臉,更是受人敬重的人格魅力。
去年,12月28日,劉德華香港演唱會,由於嗓子發炎,在唱到《如果有一天》的時候,被醫生告知不能再唱了。於是淚流滿面的說:「這次我真的不能再為你們繼續唱下去了。」並深深地鞠躬給觀眾致歉,還說門票會作退票處理。
試問,這樣的劉德華怎麼能不讓我們愛呢?
有記者問:「華仔,你這一生如此成功,應該沒有什麼遺憾吧。」
劉德華說:「有,當然有。因為工作太忙常常忽略了家人,因為有太多愛我的粉絲,我不敢鬆懈,不敢辜負。或許,人生的可愛就是不能完美。有遺憾,你們才會記得我。」
如果用一首歌來描述劉德華的演藝生涯,唯有《十七歲》。
「十七歲那日不要臉,參加了挑戰,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後來 榮升主角太突然,音階起跌拍子改變,年月變,但我未變。」
一如歌中所唱「歲月變,但我未變。」
劉德華是這麼唱的,也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