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軍情急報,李勣打開一看是首詩,頓時懵逼,這是什麼梗?

2020-10-08     老衲侃春秋

原標題:前線軍情急報,李勣打開一看是首詩,頓時懵逼,這是什麼梗?

歷史上高句麗始終是塊難啃的骨頭,隋煬帝打了3次沒有打下來,造成國庫空虛,矛盾尖銳,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李世民能取得讓周邊的少數民族推舉為「天可汗」的威望,可惜親征高句麗,也只是打了個平局。

到了唐高宗時期,公元666年(乾封元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死,他的3個兒子泉男生、泉男建和泉男產之間產生內亂,這是一個絕佳的出擊機會!

於是唐高宗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轄遠征大軍去東征高麗。

當時是兵分兩路,陸路由下轄的契苾何力、郝處俊和龐同善指揮;海路則由薛仁貴、郭待封統領。

當時的戰況是陸路一路高歌猛進,沒遇到什麼麻煩;海路這邊卻遭遇了意外。

郭待封的水軍在半島登陸後,後續的糧草船卻出了問題,副將馮師本的運糧船遇到颱風沉沒,登陸的軍隊斷糧了。

此時的郭待封真是心急如焚,他明白,如果軍中缺糧日久,隊伍就散了,於是急忙寫信向主帥李勣求救。

可是在提筆書寫的時候,他有些猶豫——他們此時已經深入到了敵後,萬一信使在半路上被高句麗截獲,暴露了唐軍的虛實,那麻煩就大了。

沉吟半晌,就寫了一首「離合詩」,將軍事機密藏在了詩裡頭。

李勣是什麼出身?雖然他祖上是富豪,可生於戰亂年代,很早的就效力於瓦崗的義軍了,後來又歸順了李世民。

李勣戎馬一生,仗是沒少打,軍功也沒少得,可就是肚裡的文墨不多。

在軍情緊急時一看前方將領送來的是一首詩作,肺都氣炸了。心說,現在大敵當前,生死決戰時刻,你還在這裡玩風花雪月?

想到此,一下子將信盞扔到地上,大怒道:「軍情如此緊急,郭待封這小子還有心情寫詩?等著吧,我一定要斬了他!」

此時軍帳里有個行軍管記(秘書),名叫元萬頃。他覺得郭待封就是再荒唐,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吟詩作賦,其中必有蹊蹺。

於是從地上撿起信盞,仔細觀看。

看來看去就看出道道來了——原來是一首「離合詩」,詩中表達的很清楚,軍中缺糧了。

於是趕忙向李勣解釋原委,可能郭待封是怕泄密才將軍情藏於詩中的。

李勣聽後頓時轉怒為喜,心說,要不是有這個書記官,幾乎錯殺了一員儒將,於是大力誇讚了元萬頃一番,重新派人給郭待封運送了糧草。

郭待封的軍隊解了燃眉之急,馬上恢復了戰鬥力。

一個隨軍秘書,沒有機會上戰場奮勇殺敵,能得到主帥的表彰,十分罕見,元萬頃為此興奮了好幾天——他知道自己戰後有軍功了。

等大軍集結部署完畢,準備和高句麗決戰了,此時李勣才想起一件大事來,什麼大事?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古代一般出兵,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所謂的正義之師是也。

現在自己帶領的遠征軍舟車勞頓來到高句麗,即將要開戰了,卻沒有給對方下戰書,這豈不有些唐突了?

於是趕快將元萬頃找來,讓他寫一篇檄文。

那元萬頃這幾日的興奮勁還沒有過去呢,這次主帥又親自交待他去完成這麼一件重要的事情,那豈不是美的屁顛屁顛的?

於是搜索枯腸,開始賣弄起文采來。

元萬頃先是表明唐朝大軍此來的目的,再將高句麗一頓數落,之後又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加上了一句譏諷之語:

「不知守鴨綠之險。」(《資治通鑑·卷二百一》)

在元萬頃看來,這句話特別精彩 。因為你們高句麗並不懂得兵家戰術,豈能不敗?寫就之後還沾沾自喜的自鳴得意了好一陣子——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一句話,一下子泄露了軍機。

唐朝官軍大軍壓境之時,高句麗的淵男建正在苦思禦敵良策呢,看到元萬頃此話,立馬茅塞頓開。

是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鴨綠江天險呢?以城禦敵,弊病很多,憑藉寬闊的江面來抵禦敵人,多好的主意呀!

於是馬上調整作戰部署,安排重兵防守鴨綠江。

有了主意的淵男建很幽默的給唐軍捎去了一句話:「就按你說的辦吧(謹聞命矣)」。

後來果然憑藉此天險,阻擋住了唐軍的進攻。

聽聞前方戰況不利,唐高宗李治仔細詢問情況,當聽說了元萬頃的這個原委後,怒不可遏,下詔將元萬頃流放到嶺南。

元萬頃因才建功,又因賣弄才學而獲罪。

可見一個人所具有的才能,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人生添彩,用不好因言獲罪。

這給後來的才子們也提了一個醒——要把真才實學用對了地方才行啊!

參考資料:《舊唐書》 《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FjpB3UBLq-Ct6CZX_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