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負債纍纍、被親戚朋友瞧不起的時候,建議你試試巴菲特式思維

2019-10-15     交易華爾街

大家拿自己與巴菲特各個年齡時的財富水平比一下,看差距如何?論財富,你相當於幾歲的巴菲特?自己實際幾歲? 13歲:5000美元 (以下單位都是美元) 19歲:1萬 21歲:2萬 26歲:14萬 30歲:100萬 35歲:700萬 39歲:2500萬 44歲:1900萬(回撤了!) 47歲:6700萬 52歲:3.76億 56歲:14億 59歲:38億 66歲:170億 72歲:360億 83歲:585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筆者還是給大家梳理下,股神巴菲特是如何從5000美元賺到585億美元的。讓我們多角度去了解下這位財富帝國的締造者,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

11歲第一次炒股,26歲成了合夥公司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鍾情於股票和數字遠超家族中任何人。

他五歲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後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同一年,巴菲特買入人生第一隻股票;1946年,16歲掘金彈子機防止在理髮店,按小時收費,和店老闆五五分成;1956年,26歲成立巴菲特合夥公司;1969年,39歲在經濟危機前解散合夥公司,早已躋身千萬富翁。

芭菲特在20歲師從格雷厄姆,班傑明-格雷厄姆是美國經濟學及和投資思想家,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他不僅是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股神摩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

巴菲特投資經典案例

1973年43歲投資《波士頓還球》和《華盛頓日報》;

1980年50歲投資可口可樂;

1988年,房地美1.08億美元,持有13年;

1989年59歲斥6億美元投資吉列;

1992年62歲投資通用動力公司。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1. 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成為優秀企業經營者。
  2. 好企業比好價格更重要。
  3. 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4. 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實質價值。
  5. 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

股神與中國

1.2010年9月底,與比爾蓋茨一起中國行;

2.2003年73歲他斥資4.88億美元投資中國石油,2007年賣出,盈利35億美元;

3.2008年末,伯克希爾以2.3億美元收購比亞迪10%股權,六年後,現價值近18億美元。

巴菲特午餐

2000年起每年拍賣一次,並從2003年起轉為網上拍賣,2006年,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62.01萬美元;2008年,趙丹陽,211.01萬美元;2012年,一位神秘買家,345.67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巴菲特個人愛好十分廣泛,喜歡閱讀、看財報、打桌球、籃球,會樂器、橋牌。

巴菲特成功背後的女人

1.人生偶像B太太,跟她學會企業經營之道;

2.女導師凱薩琳,帶他進入上流社會;

3.文字編輯卡羅爾,義務替他編輯了35年致股東的信;

4.公司秘書波莎聶克,從買漢堡到開股東大會,她都是主要參與人;

5.橋牌牌友奧斯博格,讓巴菲特大腦保持高效。

巴菲特推薦書單

推薦過《證券分析》、《怎樣選擇成長股》、《聰明的投資者》、《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學以致富》、《客戶的遊艇在哪裡》、《傑克韋爾奇自傳》、《窮理查年鑑》、《贏》等書籍。

2000年的時候,貝索斯給巴菲特打電話:「你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為什麼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別人不做和你一樣的事情?」

巴菲特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是的,這就是巴菲特最厲害的地方,他比大部分的人有著更大的格局,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強的自律能力。

認識兩位縱橫資本市場20年未嘗敗績的頂尖高手,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話——做股票最重要的兩個原則:一個是保本,一個是記住第一條。

從操作的角度看,破位減倉、止損清倉——這兩個炒股最重要的技術往往被忘記,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買好股票,很少考慮「善終」的問題,這是散戶和很多散戶化機構最致命的弱點。幾乎90%的被套者都是沒有止損造成的,且曾經都是有機會逃離的。


股市是人性的博弈

「人性是進化得最慢的東西,今天的人性和100年前的人性沒太多的變化。」在控制自己下功夫!心理控制、行為控制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只要能過這一關,就成功一半了,這點做不到,其他部分做的再好都沒用。要成功首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不到這一點,沒人能幫你。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不言而喻,絕大多數股民在開戶之前,對股市一竅不通,幾乎都是在整個股市環境極為瘋狂貪婪的時候被動搖。電視,報紙,新聞雜誌,都在宣揚股市賺錢者如魚得水。身邊的朋友也兩兩相勸,別人都開戶賺錢現在還不開戶,過這村沒這店,比上班好掙錢,何不小試牛刀。誘惑,人一生最失敗的源頭就是受不了誘惑,上至高官下至平民,難逃此列。就這樣滿懷憧憬進入了股市。

蠅頭小利

「蠅頭小利」對股民來說可以是嘗到甜頭,可以是貪圖小利,可以是市場對散戶的不捨得孩子套不住狼,也可以是市場對散戶的放長線釣大魚。股市在瘋狂貪婪階段,怎麼操作都賺錢,只是賺多賺少,可是散戶卻不深知自己為什麼能賺錢,更不知道瘋狂貪婪的背後是兇險。

錨定心理

錨定心理在股市交易的時候很常見,4900點的時候為什麼捨不得賣?是因為看到前幾天5100點的價格,覺得不甘心,心裡想著等漲到5100的那個價格我再賣,結果再也沒等到。

4500點的時候被4700點錨住。

4000點的時候被4200點錨住。

3500點的時候被3800點錨住。

一路下跌,一路被錨定,一路不甘心。這就是為什麼連續暴跌的時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雞,喪失操作能力,而當大盤開始反彈的時候如夢初醒,紛紛揮刀割肉。因為一反彈,股價容易達到之前錨定住的位置,於是就很有割肉的衝動。

自騙機制

自己騙自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行為反應,當事人對一件事持有高估的態度,很容易將事實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脫離了現實。

前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投資者並沒有對這些政策進行審慎的研究和了解,去思考到底會給公司盈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反應在股價上。

股票出利空,說是「利空出儘是利好」。股災來了自己沒賣,說「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買入的股套牢到現在,說我堅持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處置效應

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在處置股票時,傾向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的一種大眾心理現象。在買賣股票時往往會選擇將虧損股票持在手中,而相反在盈利時傾向於賣出股票,具體表現為當股票價格上漲時,投資者賣出盈餘股票,在股票價格下降時反而將股票牢牢持有在手中,最終造成了巨大虧損。


牢記這9張思維導圖,你就是贏家!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MACD指標選牛股的妙用

首先選擇具有一下三個條件的股票:

第一個:MACD金叉與股價背離

股價走出兩次連續殺跌,一般都是上市公司有利空消息或黑天鵝事件導致,所以第一次殺跌會很兇狠,一般跌幅在40%左右,然後會企穩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MACD指標會在零軸下方形成第一次金叉,企穩後由於受大盤影響加上之前的利空沒有完全消化,再次殺跌,並且創新低,在第二次殺跌過程中,MACD指標出現死叉,向下移動,但是沒有創新低,但是股價創新低了,隨著股價在新低位置企穩,MACD指標逐漸上移,並且發生第二次金叉。

第二個:在零軸下方形成兩次金叉,並且第二次金叉點在第一次的上方。

在第二次殺跌過程中,MACD指標沒有創新低,說明做空動能已經消耗殆盡,在第二次下跌過程中,已經開始有抵抗下跌了,說明已經有資金在底部逐漸建倉了。

第三個: 這兩次金叉時間間隔要達到兩個月左右,也就是30個交易日以上,這中間有停牌時間不算。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有時間條件?

首先在底部時間越長,主力資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吸籌,還可以消耗上方被套散戶的耐心,使他們在底部止損,以後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拉升了。

案例一002362漢王科技,看圖一

案例二300134大富科技,如果在底部建倉,大富科技4個月漲幅140%。

總結:這種類型的股票一般在熊市時比較多見,出現黑天鵝事件或者受利空消息影響,以上倆個例子就是在15年股災時大幅殺跌,形成超跌股,如果在底部建倉,大富科技4個月漲幅140%,漢王科技3個月漲幅140%,

案例三300126銳奇股份16年9月末—16年12月末,漲幅45%, 16年一直受信息披露違規,有被暫停上市的風險。16年128號發布行政處罰公告,僅僅罰款30萬元,所以退市風險消除,當天拉板,其實從技術形態上看,在發布消息之前主力資金已經知道不會退市了,一直在運作著,所以當天拉板!!

買點 :在零軸下方MACD二次金叉買入;

賣點:這種股票有的會一次性拉到位,有的會分兩波拉升,可是咱們事先又不知道會怎麼樣拉升,對吧,那麼應該怎麼應對呢?

第一種 如案例一002362漢王科技,有一定漲幅後,此時MACD一般會在零軸上方,要關注日線級別的MACD出現死叉賣出,如果此股再回落到零軸附近且依然在零軸上方不出現金叉,證明沒有的第二波拉升,就不要在買入了。

第二種 案例二300134大富科技

有一定漲幅後,此時MACD一般會在零軸上方,並且距離零軸很遠了,出現死叉時證明要調整了,所以賣出,

等待此股回落到零軸附近且依然在零軸上方出現金叉,證明還會有第二波,此時買入,這樣可以是利潤最大化,等待再出現死叉時賣出! 如果此股回落到零軸附近且依然在零軸上方不出現金叉就放棄,此時咱們已經轉了一波的錢,也可以防止坐過山車而不賺錢!


「尾盤半小時」判明日漲跌

收盤價是股票交易一天的最後價格定位,是多空雙方經過一天的交戰後最後的結果——它的本質意義在於對第二天股價走勢的指向,尤其是收盤前半小時的交易行為,對我們作出「買入」還是「賣出」決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提示性。

一、收盤前半小時拉升

股價全天運行平穩,臨近尾市時才開始拉升,股價以掃盤的方式向上攻擊,短時間內呈現凌厲上攻態勢——盤口特徵為:

1.連續的大單掃盤

2.股價一般沒有迴蕩,呈現出一氣呵成似的斜線上攻走勢

這種掃盤表明主力是想做多的,明天這隻股票必漲無疑。

二、收盤前半小時開始下跌

股價全天運行平穩,臨近尾市時才開始下跌,股價以砸盤的方式向下回落,短時間內呈現凌厲下跌態勢——盤口特徵為:

1.大單、小單一起對著接盤砸,直到下方沒有接盤才稍有停頓

2.下跌角度一般呈45度角為多

在收盤前的放量下跌,第二天必跌,這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你如果手上有這樣的股票,一旦看到放量的下跌,趕緊第一時間賣掉,不要有任何幻想,否則會深深套牢。

我們看到最後半小時放量下跌甚至不放量下跌我們都要警惕。最穩當的辦法就是拋掉,否則百分之九十的機率第二天是連續下跌。

三、收盤前急拉(拉尾)

有時候,個別股票在收盤前的一瞬間出現突然大幅拉升的現象;這種拉升的特點是超大單成交,分時圖出現出一條直線上沖走勢,中間沒有任何成交停頓現象。

目的:為第二天出貨做圖形

所以,在碰到拉尾情況我們一定一定要跑掉,如果來不及,第二天就開盤後集體競價就要跑掉,否則一輪漫長的下跌或短線急速的下跌就開始了。

四、收盤前急跌(打尾)

與拉尾相反,個別股票在收盤前的一瞬間出現突然大幅下跌的現象;這種下跌的特點也是超大單成交,分時圖出現出一條直線下沖走勢,中間沒有任何成交停頓現象。

目的:為第二天拉升進行最後震倉

我們看到,最後一分鐘的拉升和最後一分鐘的下跌都是極具盤口語言的提示,而它的成交方向是相方的。最後一分鐘拉升第二天必跌,最後一分鐘下跌第二天必漲。


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一個人的成敗,與他的內心的力量有很大的關係。金錢沒有了,可以再掙;你失去了一生,便再也不能回頭。一生要怎樣去過,在於你自己的選擇,有的人一生註定碌碌無為,有的人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一生,與股市為伍的人,一生註定不平凡。

交易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傾家蕩產,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在這裡,不僅贏得精彩,輸的也堪稱偉大。

交易者,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多少人贏了錢,有多少人有機會贏,一念之間卻機會全無,投資很殘酷,也很現實。與朋友相逢,當被問道你在哪裡高就時,你在糾結片刻之後,終於說出了真相,炒股在此成了讓你難以啟齒的字眼。

事實上,在今中國,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股市呢?會炒股的更是沒有多少人。投資伴隨著高風險高收益,股票市場,充滿挑戰,他會在一年之內,讓你經歷一生的傳奇。

股市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他會讓你在贏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天才,輸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愚蠢,沒單的時候覺得無聊乏味,有單的時候又會焦躁不安。你總想著看著能有一天看清未來,奈何似乎無法實現,這時你像是在黑夜裡摸索前進,在無助中又滿懷希望,股友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一生,他們的痛苦與快樂外行人無法知曉。

炒股讓你懂得更多,對成功失敗、人生百態大千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交易讓你明白世事無常,有時候成敗就在一念之間。股市為你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人生視角,越是看清本質的人,越是會覺得宇宙如此之大,自己是多麼渺小,所以會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成敗。

投資,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一門藝術;與其說是賭博,不如自己去拼搏,與其說是在操盤,不如說是在做人。每一張成敗的成績單上,都能夠折射出人性與品德。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這些關於學習的簡單又實用的道理,在交易中同樣適用。炒股人的一生,是堅持的一生,努力學習的一生。就像一個用盡一生的時光去寫作的作家,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樣,炒股不曾讓你光彩奪目,但是它是你覺得值得努力,值得堅持的事,你就能堅持下去。做自己熱愛的事,一生無悔,這樣的人生足以。相信自己,看淡成功與失敗,相信努力,相信歲月,相信種子。

善待輸贏,是我們生而為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交易相比其他行業,它會讓你在有限的生命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與失敗,它可以讓你在有生之年,體驗更多的高峰與低谷,更加懂得學習,懂得善待自己。可以說,股市,是你最好的體驗人生的舞台。

想充實知識的股友,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睿道(gh600519)每天圈子更新個股消息,探討交流炒股技術,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7Yj4m0BMH2_cNUgHG_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