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最喜歡在飯桌上做的4件事,為孩子好,該停止了!

2020-09-09     育兒小葉

原標題:中國父母最喜歡在飯桌上做的4件事,為孩子好,該停止了!

總說孩子飲食習慣不好,其實父母們用餐習慣也不一定都對。

前兩天鄰居家小孩兒在我家玩兒到飯點,我們就留孩子奶奶和我們一塊兒吃飯。結果飯桌上就看到一幕幕不太贊同的場景:

1.孩子只顧著玩兒,奶奶全程都在喂;

2.孩子吃飽了,奶奶還要喂;

3.孩子想吃豆角,奶奶勸孩子多吃點肉;

4.一會兒夸孩子兩句,一會兒又批評孩子兩句;

……

後來孩子媽媽來了,毫不意外的,看到奶奶這幾點做法開始制止,但是奶奶並不改。

想想我小時候吃飯的經歷,還有看到的其他家庭吃飯的習慣問題,我覺得這4點很值得拿出來說一說,因為它們太典型了!

一、孩子自主吃飯時間非常晚

我小時候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我現在還記得爺爺奶奶喂我吃蛋羹的場景,我覺得那時候怎麼著也3、4歲了吧。

用一句俗語來說,被喂大的我小時候不知道「饑飽」,就是大人喂多少我就吃多少。

這就是大人喂和孩子自主進食最大的區別,是一個主動權的問題,孩子自己控制進食的進度,他就會根據自己的胃的情況來指揮自己的行動,可以讓腸胃充分的消化,不容易積食,也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飯量。

一般來說,孩子10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自主進食了,讓孩子坐在餐椅上,把餐椅放在餐桌邊,孩子就可以享受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氛圍,愛上吃飯,也就不需要大人追著喂了。

二、強迫孩子吃飯

研究表明,約有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童年有吃飯過飽的不良飲食習慣。

小時候我們家就是這樣,媽媽就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以至於我到現在還在幫我媽糾正每次做飯都往多里做這樣的習慣。

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在於「多吃點」,總是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多吃點,比如多給他盛點,然後讓孩子清盤。有的媽媽是的時候怕孩子吃不飽,孩子下來又覺得浪費。不管是哪種吧,總之是非常喜歡勸孩子多吃。

其實,中醫中有吃飯八分飽的說法,認為人不能總是吃太飽,會加重腸胃負擔,所以「少吃惜福」,還不容易發胖。

而且吃太飽會導致孩子腦部供血不足,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會影響孩子腦部神經的發育。

三、勸孩子吃不喜歡吃的

飲食最重要的是全面和均衡,好的飲食習慣就是注重營養搭配,而不是一味給孩子吃貴的好的。

不同種類的食物孩子都應該吃到,便宜的食材不一定低端。

如果孩子飲食上有比較明顯的偏食挑食,比如不吃所有肉類,或者是不吃所有蔬菜,那我們需要主動介入去做糾正,但是如果孩子只是不愛吃某一種菜,那麼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完全可以找到其他食物來代替。

重要的是,在飯桌上一直干涉孩子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因為孩子今天可能就是不想吃這樣菜,這無關緊要,就不用在意了。

四、飯桌上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一天下來,可以和孩子交流的時機就是在飯桌上了,所以難免把批評教育放在飯桌上,但是建議大家把這個習慣改掉。

吃飯的時候被批評,孩子情緒壓抑,會影響腸胃功能,嚴重的會導致孩子反胃、消化不良。

我一個大學同學,經常被爸媽在飯桌上批評,後來她的身體可能是出於保護機制,所以出現了一被批評就吐的情況,再後來她只要一想到爸爸媽媽批評她,或者是一被別人批評,就能吐出來。

孩子吃飯的時候有行為上或者其他問題,可以吃完飯再說,其他問題也等到吃晚飯再說。

另外就是,吃飯是一件高興的事,營造好的吃飯氛圍就很重要,這是家庭環境的營造。

而且親子之間的交流時間,本來就不應該只有吃飯這一個短短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這也是必要的。

飲食習慣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很多孩子長大後腸胃不好、飲食不規律等問題一直存在,也是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這就是大人的責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0C4c3QBLq-Ct6CZsD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