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國門 大慶市七所醫院醫護人員前往「新戰場」

2020-03-30     大慶網


接轉組隊員楊雪豐在機場等候入境旅客。(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接轉工作組為入境返慶人員準備了暖心的小卡片。(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保國門安全,願逆行而上。」他們是來自我市七所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這座城市逐漸恢復正常之時,再一次「出征」……

  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守住戰「疫」成果,按照省駐京辦關於北京入境人員接轉工作安排以及市領導批示要求,3月16日,我市成立了由市駐京聯絡處牽頭,市衛健委以及市公安局參加的接轉工作組。其中,市衛健委派出以油田讓北醫院副院長馬承東為隊長的前後兩批共七名同志,組成醫療隊,前往北京,做好入境返慶人員的安全接轉工作。

  17日下午,首批五名醫護人員及一台救護車抵達北京,正式投入到接轉工作中。他們,成為奔跑在防疫路上的「護航」英雄。截至3月28日,接轉工作組在京已接轉入境旅客91人、65批次。

  驅車千里,前往「新戰場」

  「我們16日接到通知,當天下午乘救護車出發,第二天就到達北京。」馬承東和他的隊友們,不到24小時便與市駐京聯絡處匯合,快速投入到入境接轉旅客工作中,從當晚一直忙碌到次日清晨。

  我市接轉組的首批五名成員分別來自油田讓北醫院、薩爾圖區人民醫院、紅崗區人民醫院、油田南區醫院和龍鳳區人民醫院,救護車來自龍鳳區人民醫院。

  據了解,他們每個人都從大年初二一直工作到現在,也都曾在支援湖北的請戰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個『新戰場』。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我們要全力守好『祖國大門』,絕不辜負市委、市政府和衛健委領導的囑託,在勝利曙光到來的時候更不能掉以輕心。」馬承東說。

  接轉組負責在機場、車站、賓館和集散點多地之間接送入境旅客。在旅客未到達北京前,接轉組並不掌握被接轉旅客的信息。在航班到達北京後,旅客經過機場檢查、登記後,才被送達接轉組。

  「雖然接轉旅客量並不大,但是因為旅客入境航班和返回大慶的時間地點都不一樣,即使一名乘客,也要花費3-4個小時接轉一次。」馬承東告訴記者。

  接轉工作開始的第一天,負責接轉乘客的一台中巴車就行駛了近500公里,運行近14個小時。

  暖心服務,歡迎同胞回家

  作為接轉工作組醫療隊隊長,在接轉核酸檢測的高危入境旅客時,馬承東一定是第一個上。「大家都知道接觸這些旅客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我們的隊伍里,沒有一個人退縮。」

  「那天我值班,負責接轉一位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接到後,她著急地對我說,她的行李找不到了,畢業證和學位證都在裡面。」赴北京接轉組成員、來自薩爾圖區人民醫院的楊雪豐告訴記者。「我也替她著急,那麼重要的東西,萬一丟了會很麻煩。」楊雪豐當即幫她改簽了返慶車票,又陪她回到機場找工作人員協商。他們在機場裡找了三個多小時,通過核實發現,行李被別人拿錯了。經過機場妥善處理後,楊雪豐才匆忙將這名留學生從機場送上返回大慶的列車。

  接轉工作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衛健委和大慶駐京辦不僅對接轉組工作人員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時也把溫暖送到每一位入境的大慶人手中——一隻手提袋裡,除了裝著麵包、火腿腸和水等應急食品外,還有一張暖心的小卡片,上面寫著:「疫情隔不斷親情,重洋留不住腳步。歡迎回家!」

  「坐十幾個小時的國際航班,全程幾乎不敢吃喝,很多旅客的心情因此變得焦躁。我們換位思考,要讓入境旅客感到安心,而不是煩心。」接轉工作中,醫護人員不但隨時觀測旅客的體溫和症狀,細心詢問其在境外接觸過的人群、轉機經過和其他流行病學史,同時給予心理疏導。

  守好國門,24小時不斷檔

  接轉組成員剛到北京的一個星期,是他們最忙的日子。

  「算起來,我們十天十夜連軸轉,一批旅客剛送到集結點,另一批就到了,必須馬上返回。」也正是因為這樣,接轉組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不間斷地關注接轉信息。

  「如果漏掉一條信息,就有可能耽誤一批旅客的接轉;即便一名旅客的某個環節跟蹤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工作群中每天都有上百條有關接轉的信息,每一條都有回覆、跟蹤和落實。

  「比如取行李這麼一件平時看來很小的事,現在就要花費三四個小時。」馬承東告訴記者,幾乎在三分之一的國際航班中,行李和乘客都是分離的,先送旅客,然後再取行李。

  隨著飛往北京的國際航班的分流和增援的第二批隊員加入,馬承東和隊友們的工作強度不再像剛到北京時那麼大,但還將有部分航班經過疫情檢查後飛回北京,所以接轉任務仍在繼續。

  大慶日報記者 徐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lJaKnEBnkjnB-0zZH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