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的危害和防治技術 早看早受益

2019-07-20   種地人

我國土壤狀況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包括:土壤板結,酸化,富營養化,等這幾大問題。其中土壤板結是最常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土壤板結問題。

用我們農民朋友的話來講,土壤板結就是土地變硬了,作物根子扎不下去了!

那麼造成土壤板結的因素都有哪些吶?:

1,農田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2,塑料製品過多造成土壤板結:主要在設施棚室中大量地膜和塑料製品的投入沒有完全清理乾淨,它們在土壤中無法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塊狀物,堵塞土壤空隙造成土壤板結。

3,長期單一地偏施化肥,是造成土壤板結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土壤板結是我們花錢買來的。

在肥料使用上人們往往忽視了化學肥料的危害作用。過多、過頻的使用化學肥料不只是浪費錢,它會逐漸的使土壤中原有的有機質營養物質加以固定無法分解作用,從而使土壤之中的團粒結構遭受破壞。我們一般常見的氮肥、磷肥以及鉀肥都會造成類似的效果,例如,過量氮肥會讓土壤中的碳化物減少,造成農作物營養欠缺;過量磷肥會產生大量的磷酸,造成土壤有機物質的沉澱,使農作物無法吸收營養;過量鉀肥會使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離子被鉀離子所替代,從而導致土壤中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土壤養分失衡,特別是鉀肥與銨態氮類肥的使用,一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土壤一旦出現板結情況也就說明土壤土壤團粒結構出現問題了。土壤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它和土壤板結共同的表現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

為了讓大家更加明確了解土壤性狀。這裡我們深入講一下這個「土壤團粒結構」

土壤團粒結構是由若干土壤單粒粘結在一起形成為團聚體的一種土壤結構(如上圖一個個看著就很明顯的大中小團粒)。因為單粒間形成小孔隙、團聚體間形成大孔隙,所以與單粒結構相比較,其總孔隙度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則保持通氣,所以團粒結構土壤能保證植物根的良好生長,適於作物栽培。

土壤板結的危害有哪些?

1、植株根系呼吸受阻

土壤板結或長期水淹的情況下,植物根部細胞呼吸減弱,而氮素等營養又多以離子態存在,吸收時多以主動運輸方式,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呼吸減弱,故能量供應不足,影響吸收。

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發育

土壤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重要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處於這種狀態的植株根系會因缺氧而導致活力下降。

3、造成植株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狀的表現,不一定是土壤中缺少這種元素,而是因為土壤板結、土壤酸鹼度不適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應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導致的。

解決土壤板結的方式有哪些?

1,重視有機肥,菌肥(含有微生物肥料)的投入。

我們知道有機肥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土壤肥料養分吸收,增加土壤有機質。而土壤板結主要原因就是土壤有機質匱乏。所以增施有機肥的投入是改良土壤板結問題的重要手段。

而有機質在土壤中分解形成腐殖質,最終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土壤微生物。

另外,微生物的有效物質可以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相結合,有助於土壤的水穩定性。

其次,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可以增加土壤團粒結構的離子交換頻率,減少土壤的相對質量,從而增加農作物與土壤有機物質的接觸率,改善了土壤的結構;

最後,微生物可以通過生命活動,形成代謝,從而有效的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有害物質,並形成新的微生物系統,產生對於病蟲害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質,同時作用於農作物,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營養吸收。

2,增加腐植酸類肥料的使用

腐植質是形成團粒結構的主要成分,而腐腐植質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質得來的。因此,向土壤直接補充足量的腐植酸可以大大提高團粒結構的數量。從而起到改良杜絕土壤板結情況。

3.使用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對於土壤的主要有疏鬆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酸鹼度的特殊作用!土壤調理劑雖然對土壤有改良和調理作用,但選用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是針對哪類土壤的,有些是針對鹼性土壤,有些是針對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過量會出現另外的副作用。

4,減少化肥使用,有機肥搭配化肥使用。

有機肥搭配化肥可以促進土壤及化學肥料養分的吸收,減少土壤殘留,杜絕因土壤中的化學殘留造成的土壤板結。

關於土壤板結就說這麼多,歡迎大家留意補充!感謝關注種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