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蘅與重慶周公館租賃

2020-07-24     政協往事

原標題:陳長蘅與重慶周公館租賃

重慶周公館一隅 (資料圖片)

閱讀提示

1939年年初,鄧穎超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的名義,四處尋找房源,陳長蘅夫婦得知後,願意將曾家岩50號友人的房子轉租給周恩來夫婦。 從此曾家岩50號就被稱為「周公館」,實際上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所在地

民革前輩陳長蘅,庚款第三批(1911年)官費留美生,1917年獲得哈佛大學政治經濟系碩士學位。歸國後,陳長蘅在北京大學執教,並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重慶朝陽法學院經濟系教授、浙江英士大學財政學教授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市人口學會顧問,1987年去世。陳長蘅是我國著名人口學家,著有《中國人口論》《進化之真相》等。

35年前,我曾經與這位前輩有過一次接觸。1985年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60周年忌辰,那天到香山路孫中山故居前憑弔的各界人士眾多。我作為工作人員,在現場忙於招呼我們民革的眾多辛亥後裔。擁擠的人群中我無意瞥見一位年屆鮐背,瘦削長臉的清癯長者,手持拐杖默默站在一邊,不像很多參與者簇擁著儘可能與領導靠近。我走到長者身邊輕聲說:「我是民革的工作人員,是否扶您老到中間站」,老人擺手說:「不用,這裡挺好!我也是民革的。」他接著自我介紹說自己名叫陳長蘅,已經90多歲了;並特地指著進入中山故居的正門對我說:「我見過孫中山!孫先生是我所敬仰的偉人。」憑弔儀式過後,我特意走到老人面前,問道:「您老回家方便嗎?」老人說有家人陪伴,住的不遠。看著老人離開喧鬧的人群踽踽而行,逐漸遠去,心中難免冒出「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的詩句。

十多年前,網上看到一封鄧穎超1944年致陳長蘅、趙佩珊的信。因信上的第一抬頭人是陳長蘅,不由引起我的關注,並探究這位民革前輩在信中的雪泥鴻爪。

鄧穎超的信中提到了租賃曾家岩住宅一事,信云:

陳長蘅先生轉趙佩珊太太:

承蒙賃租曾家岩住宅數年於茲,甚為欣感。近聞尊處經濟困難,茲隨函附奉法幣拾萬元聊作補助之需,敬希收用並望函復為禱。專此順頌

冬安

鄧穎超謹啟

十二月二十四日

從此信的內容可知,今天大家所熟知的重慶曾家岩50號周公館,原來是通過陳長蘅轉租才成為後來的周公館的。那麼具體的轉租細節又是怎樣的呢?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共中央發表《共赴國難宣言》,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侵略。在中共推動下,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一年後,鄧穎超和博古由武漢飛抵重慶出席一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鄧穎超剛到重慶就和史良等同志一起參加了重慶婦女慰勞會,並向各界婦女作講演。12月16日,周恩來、葉劍英抵達重慶,準備代表中共中央領導南方的黨務工作,一個月後,中共南方局正式成立。

當時,中共雖在重慶化龍橋紅岩嘴設有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但該處遠在市郊,不便開展工作。周恩來剛到重慶,亟須在國民政府的機關集中地覓一房屋作為城內辦事處。但當時的重慶到處人滿為患,租房極為不易。周恩來十分著急,鄧穎超也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的名義,四處尋找房源。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陳長蘅隨立法院由南京輾轉疏散到了重慶。1938年秋,陳長蘅的重慶友人趙少龍和妻子趙佩珊,為躲避日機頻繁的空襲,全家遷到鄉下居住,其坐落在重慶市區曾家岩50號的一處頗為寬敞住宅,就租給了剛內遷到重慶不久的友人陳長蘅夫婦。陳長蘅到重慶後在立法院任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夫人王俊英則參加戰時兒童保育工作,以拯救、培養在抗戰中流離失所、失去親人和家園的難童。

前面說過參政員鄧穎超自10月到重慶後,參加了重慶婦女慰勞會,在關注戰時兒童保育會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王俊英、陳長蘅夫婦。1939年年初,鄧穎超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的名義,四處尋找房源,陳長蘅夫婦得知後,出於對中共堅持主張團結抗戰的敬仰,夫婦商議後向鄧穎超表示,願意將曾家岩50號友人的房子轉租給周恩來夫婦。

周恩來與鄧穎超聞訊後,立刻趕到曾家岩去看房子。他們走到馬路的盡頭,前面就是一條蜿蜒向上的小巷,兩側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再走上一段石階,就是曾家岩50號。周恩來夫婦在陳長蘅夫婦引導下,將樓上樓下、前後左右都看了個遍,覺得這所住宅離國民政府首腦機關所在地中山四路、上清寺很近,聯繫方便。於是鄧穎超拜託陳長蘅聯繫房主趙少龍見面洽談,說明了租房意願;並表示已與陳長蘅談妥,有意將此住宅轉租後,作為周恩來的私人公館。趙少龍知悉詳情後慨然應允。2月,鄧穎超遂以周恩來的名義,租用了曾家岩50號主樓和三樓的全部房間,以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

從此曾家岩50號就被稱為「周公館」,實際上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所在地。應當說陳長衡於1939年年初轉租的只是曾家岩50號的大部分。直到1941年趙少龍全家回重慶,才到曾家岩50號清理這些租賃關係。趙氏夫婦一直堅持把房子租給周恩來,從未有過二話。

1944年,曾家岩50號的房東趙少龍不幸病逝,其妻趙佩珊一家頓時陷入窘境,生計難以為繼。鄧穎超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寫了一封信——即本文提到的那封信,同時附上法幣十萬元,親手交給已在重慶興隆場朝陽法學院經濟系任教授的陳長蘅,請陳長蘅轉給一籌莫展的趙佩珊以解燃眉之急。收到此信後,趙佩珊感激在心,一直將此信珍藏。直到21世紀初通過《鄧穎超書信選集》出版,方才為世人了解。

這就是民革前輩陳長蘅和重慶曾家岩50號周公館的一段租賃因緣。今年是上海民革成立65周年,謹撰此短文以紀念這位前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f_agHMBfGB4SiUwcN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