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期間,別忘了教娃「統籌生活」,成長進步添彩的最佳時刻

2020-02-19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2020年的春節似乎是所有人過得最「憋屈」的一年,因為新型肺炎疫情的發生,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開始懷念上學、上班的日子。可是沒有辦法,疫情的惡劣發展讓我們不得不繼續這樣的生活。

其實,我們很少有這麼充足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利用起來呢?要知道生活是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程,教會孩子「統籌生活」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和辦事效率,還能夠讓他們學會合理的分配時間,成為時間的掌控者。

孩子學習統籌生活的意義何在?為啥說疫情期間更合適?

所謂的統籌,從字面意思看是「統一規劃」的意思。可要是將統籌深層次的剖析來看,包括整個過程的5個步驟:統一籌測(預測) 統一籌劃(計劃) 統籌安排(實施) 統一運籌(指揮)統籌兼顧(掌控),簡單的理解就是通盤籌劃、統籌全局。

在生活中我們做的每一項事情都可以進行統籌規劃,當然我們也可以不用進行統籌,但結果就是浪費了時間、辦事效率低、再或者事情辦的虎頭蛇尾等等現象,這樣我們就不能將事情做到完美的規劃。

所以,如何能夠將生活中的小事進行全面統籌,就成了一門很深的功課。而在這個特殊時期,和寶寶宅在家裡,媽媽的一舉一動就可以算是「統籌生活」,而這個過程也剛好可以讓寶寶介入,學習統籌的基本方式。

  • 比如:如何安排一天的時間,讓日子過得更有意義,這叫統籌時間,讓孩子有時間意識。
  • 比如:如何利用手中的金錢,購買更重要的物質,這叫統籌金錢,培養孩子金錢意識。

所以說,宅家期間的這段時間很適合培養孩子統籌能力。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教教孩子如果統籌生活中的「時間」和「金錢」。

統籌生活第一節: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

一:學會自律統籌

要知道很多家長面對孩子起床問題總是很頭疼,為什麼?因為很多的孩子總是「叫不醒」,就算是叫醒了也是磨磨蹭蹭的穿衣服、洗漱、吃早飯,一來二去就會造成遲到的現象。

讓孩子學會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我們從起床這件小事說起:

穿衣服、洗漱、吃早飯需要多長時間?

從家裡到學校的距離有多遠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如果路上有堵車的情況需要預留出來多長時間?

通過這三點讓孩子計算出整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然後讓孩子有計劃的去實施整個起床後的各項事情,以此來減少他們磨蹭的過程。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時候,讓孩子安排這些事情都要提前5-10分鐘。

二:嘗試進階統籌

為什麼要多預留出來5-10分鐘的時間,其實這是為了給一些特殊情況留出的處理時間。比如昨晚睡的晚書包沒有來得及整理,再或者要穿的校服突然裂了口子,這些突髮狀況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整理,這樣才不至於臨出門才手忙腳亂。

家長要讓孩子開動自己的小腦袋,讓他們對待每一件事情都要仔細、講究方法、追求效率,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好掌握自己的時間。

整個假期已經完全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面對新學期開學的日益逼近,這個事情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統籌生活第二節:學會科學的利用時間,做到有先有後

一:學會規劃統籌

其實,有些時間我們是可以重複利用的,比如早上吃早飯和聽英語單詞是不衝突,這兩件事情可以同時進行,充分的把時間應用做到最大化;再或者玩遊戲和做作業,我們先要完成作業再去玩遊戲,做到有先有後,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現象創立的統籌方法,他的適用範圍極其廣泛。我們要教會孩子運用這種簡單的統籌方法,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上贏得時間。

如果你現在想要喝一杯茶,有茶、有杯子可是沒有熱水,你是先燒水還是先洗茶杯呢?

正確的方法是先燒水,在燒水的過程中去洗茶杯,這樣我們就會把時間充分的利用到位;可如果我們先去洗茶杯,然後再去燒水,接下來就等待著水開,是不是無形之中浪費了一部分時間,這就是我們科學利用時間的重要性。

做時間的主人才能更科學的利用時間,這樣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我們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會利用科學方式統籌時間

• 讓孩子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強化他們的時間觀念;

• 做事情有規律可循,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導者;

•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嚴律克己;

• 提升自身時間規劃能力,讓他們做起事情來更有規劃。

統籌生活第三節:讓孩子如何學習規劃金錢

現在的孩子生活水平不在趨於吃飽穿暖的階段,他們擁有自己的零花錢,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零食。可是有些孩子他可以將一個月的零花錢幾天之內就消耗完畢,他可不會管自己之後的幾天有沒有錢花,也許花完之後在和父母要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縱使我們的家庭里不缺這幾個錢,但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規劃金錢,好處不止一點點:

• 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學會合理的花錢、管錢;

• 從小計劃著如何用錢,學會克制消費,合理支出;

• 讓孩子學會理財,提升自身的分析與決策能力。

學會規劃金錢也是統籌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我們身上只有100元的時候,我們是要用它來買學習資料還是用來買玩具?一周有100元的零花錢,我們每天可以最多消費多少錢?這些都必須要我們來一一規劃。

1)錢充足時,學會理財

當我們有充足的金錢時,我們不能想著一下把這些錢全部花掉,而是將這些錢進行合理的規劃。我們可以教孩子讓他把錢分成若干份,用於消費玩具一份、用於消費零食一份、用於消費學習用品一份、用於特殊情況使用一份、用於理財金一份。

這樣讓孩子學會當有充足的錢的時候,他們如何來分配這些錢的用處,每一分都有它的用武之地。而特殊情況使用和理財金這兩份錢,可以讓孩子在緊急用錢的時候有緩解的餘地,而不至於在向父母求助。

2)錢不充足時,要學會孰輕孰重

當我們的錢不充足時候,我們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錢。例如外出遊玩我們身上只有100元,這100元錢用於外出往返的車費20元、午飯30元、門票25元和零食25元,可是出發的時候發現車費漲價了,往返需要30元錢,這時候我們要如何解決?

這時候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什麼這幾項費用中那個是最重要的,顯而易見車費和門票這兩項費用是無法改變的,而車費價格的變化要讓孩子知道如果還按照之前的計劃,肯定是沒有錢回到家的。所以我們要從午飯或者零食中取出一部分錢,來滿足我們車票的正常支出。

所以,讓孩子分清楚那個重要那個不重要在這裡就非常關鍵,這樣我們才能保證行程的正常進行,做到萬無一失。

3)零花錢要學會合理的分配

如果我們每周有100元的零花錢,一周有7天我們一天的零花錢在14元左右,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每天的支出最好不要超過14元,因為一旦超過這個金額,在之後的幾天我們計劃都會打亂,或者到周五的時候零花錢就會花的一分不剩,那麼周末的時候又怎麼有零花錢來消費呢?

如果因為特殊情況當天的支出要超過規劃的金額,我們就要讓孩子重新規劃剩餘的零花錢,從而做到每天都有充足的零花錢使用權限,如果規劃的好甚至還會留出來一部分資金用於理財。

對於我們來說,生活如果不進行統籌就會變得一塌糊塗,時間和金錢在生活中充當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們讓孩子學會更好的掌握它們,就可以讓孩子們用正確、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份不得多得的財富。

寶媽們,你們有利用特殊的時間教會孩子那些技能?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