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邊吐槽徐天和田丹邊追到底的《新世界》終於大結局了。
看網評,劇怎麼樣兩說,這個大結局絕對稱得上大快人心。
金海沒死,逃到南方又跟著刀美蘭和大櫻子一起回北京了。看孫紅雷吃不慣、睡不著、借了車錢被人耍橫的樣子,大家集體笑瘋。再回頭想想金海的安排,原來早有伏筆。
小耳朵真名也出了圈,更神奇的是監獄「豪橫天團」還等著他呢!思想覺悟顯著提高的他直接把手下就地解散了。
對此,觀眾們的心聲是:HE就好沒BE就好!金海就是金海,這樣的講究人怎麼可能就這麼折在鐵林這樣的白眼狼手裡?編劇主動更正劇情安排值得表揚!!
但故事整體爛尾還是給我們觀眾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70集講22天的故事,編劇兼導演徐兵一次次使用閃回和空鏡,周冬雨角色開頭就死了,50多集還活在徐天的回憶里,殺她的小紅襖讓觀眾等了60多集,最後被已經迷暈的田丹兩槍給崩了。
觀眾不禁發出疑問:那麼請問男主除了給觀眾添堵作用在哪裡?
回頭想想《新世界》也是很神奇,開場老北平風情畫和全員在線的演員演技火速帶觀眾入坑,後續也不乏妙筆,尤其配角極其精彩,但它又有那麼多毛病,節奏慢到絕望,還創造了近幾年最不招觀眾待見的男女主角人設和最招人罵的反派鐵林,偏偏萬茜、尹昉和張魯一演得還很好,結果更不招人待見。
結果劇集評分從8.2垮到6萬人打分5.9,但收視率一直穩穩的破2,還是雙台破2,網絡端多平台播放量第一、實時熱度第一。
大結局之前,被觀眾吐槽了一個多月的編導徐兵主動發文說:戲已播完,恩怨消散,喜歡的再去喜歡別的,不爽的跟您說對不起。然後安利了李易峰主演的自己的新劇。
徐兵客串
可是恩怨真的消散了嗎?大結局還是得問一句:這劇到底為什麼這麼上頭?
有一說一,這部劇整體演技真是絕了
從大結局主角金海到配角小耳朵都能激發大家這麼激烈的情緒這件事來看,《新世界》人物塑造確實挺成功。
劇集成敗兩說,難得的是整部劇的演員選擇、包括每個配角也演得非常好,為故事填充了很多有血有肉的細節,太久沒看到這種除了男女主和大反派幾乎每個角色觀眾都喜歡的電視劇了。
最絕的還是孫紅雷。
出場到下線到再出場,金海這個人物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豪橫。
一方面,他性格沉穩。多大的糾紛在他那裡不過一句「廢話」的事。一個眼神就讓人不寒而慄,吐幾個字就讓黑幫頭目乖乖彎腰。
之所以鎮得住黑白兩道三教九流,除了靠手中權力,更因為他的手段。
但做人又有血有肉有人情味,對待弟弟們就不用說了,平事兒毫無怨言。
對待一槍打中他的鐵林,就一句,「我的傻兄弟啊,勸他趕快有多遠跑多遠」。
「死」之前惦記喜歡的女人願不願意跟他走。
層次夠豐富。
最炸裂第一場戲,是鐵林想私下在京師監獄裡除掉他,獄警打開了所有牢門那一刻,孫紅雷微微一笑,那是重於千鈞的表演。
豪氣、無懼和被兄弟出賣的心痛、不解,甚至是淡淡的鄙視,都出來了。
接下來,金海以一敵百,挨個罵過去的名場面,更讓觀眾看得燃到爆。
當他說出「你們一輩子加起來都不如我一天」的時候,大家才明白這個過去下班回家手裡提塊肉,有人打招呼還應答,看起來文質彬彬,說話動作都不緊不慢的角色,為什麼被所有人喊金爺。
所以,別看孫紅雷演的是男二,誰不為這樣的豪橫人物熱血沸騰?誰不為他的死掬把熱淚?
以至於到了大結局看到他活過來的時候,什麼邏輯都先別管了,一起為金爺打call再說。
這樣的神演技再配上一個張魯一簡直是絕。可以說這兩個人的演技已經撐起了整部劇的基本盤。
張魯一飾演的鐵林,一開場看似膽怯無能,油嘴滑舌,成為劇中的笑點擔當。
但一步步黑化都是有跡可循。
老婆被人打了,他不敢還手,但眼睛氣出血絲;覺得自家人也看不起自己,從順勢上位到出賣兄弟,甚至下手殺害自己結拜大哥和兄弟的父親。
張魯一厲害的地方是演出了大廈將傾下的自欺欺人和癲狂,把人物的黑化軌跡交代的明明白白。
最後時刻他殺了徐允諾和金海,害怕徐天找上門報仇,卻又沒有勇氣自殺,臨死之前的那一句,「這回不慫了吧」又讓人感受到這個人物深深的悲哀。
張魯一的表演是穩定中也蘊含著力量,將鐵林和金海並列觀看,更見人性高低上下。
劇集收視能在吐槽聲中扛住不撲,實話說很多人一是為了看孫紅雷,二是為了看鐵林什麼時候死。
但這部劇厲害的地方是還有一票精彩的配角,像是柳如絲、馮青波、沈世昌、刀美蘭、大纓子、小耳朵、關寶慧,甚至是關老爺子、華子、祥子、長根、萍萍等,無論他們出場時間長短,好人壞人,都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尤其與眾不同的是劇集塑造了一票精彩的女性角色。
李純飾演的柳如絲一開場就憑藉一句「我就饞他的身子」出了圈,整部劇都很有氣場,又帶著極強的性感魅力,最後一場戲又爆發出力量。
她面對鐵林的羞辱,明明可以用美色先穩住鐵林,再實現自己的逃亡計劃。但在鐵林要求她去洗澡之後,她果斷選擇了舉槍自盡,這個人物頓時就立住了。
關寶慧出場就懟天懟地懟老公,原本只是一個厲害老婆沒落格格的角色,但鐵林帶她去柳如絲家吃飯的時候,柳如絲挑釁他們以小樓來換關寶慧當眾唱一段曲兒。
鐵林妥協之後,她眼神一瞥一咬牙,一句「落架不落脾氣」,人物的局氣就有了。
後來她眼看著丈夫自尋死路,一邊為了維護自己的丈夫幫他逃跑,一邊又承受著內心的煎熬猶豫要不要離開他。
那種空洞失落的眼神又賦予這個角色與過往不同的色彩。
整部劇就像一個國產劇配角表演示範大全,從開狗場講道理的「小耳朵」,到可恨又可憐的十七,他們同樣是特殊年代裡普通的小人物,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下有的慢慢向前走,有的被時代碾壓異變,同時也以自己的命運遭際,見證著時代的更替。
能在一部劇里立起這麼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梳理出幾條精彩的故事線,還將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給觀眾,這部分確實不服不行。
可又從來沒有一部劇,其他角色都這麼出彩,偏偏男女主被觀眾從頭罵到尾,該怪誰呢?
角色萬人嫌,都怪演員演得太好了?
一句話,演員不該背鍋。
與其說角色的設定,極大地浪費了演員的表演。不如說是演員還不錯的表演,反過來讓角色被罵得更慘了。
徐天角色討厭是演員的事兒嗎?
是編劇的事兒。
大家角色徐天很渾對吧,但徐兵導演說了,這樣就對了,徐天就是個渾人。
這角色有多犯渾呢?
從開場就渾得沒譜。金海幫他平事兒,黑道老大找上家裡來鞠躬,他為了泄憤,不顧其臉面,直接按頭往死里打。
讓他辦點事兒,處理送金條的事不過腦子,添了一堆麻煩。
小朵被殺之後,他就成了一隻沒有頭的蒼蠅,滿世界給金海惹事, 開槍,肉搏,踹手雷,桌面「跑酷」……說的好聽點,是有股不怕死的蠻牛勁兒,不好聽,就是腦子不清楚。
秉持著「在我的地界兒上犯事兒就一定要抓」的原則,一路得罪了不少人,我就問如果他不是金海兄弟死了多少回了,還把自己當個爺?
徐兵找尹昉演這個角色是對的,因為尹昉清澈,灼熱的眼神,就像為角色量身定做,他自己很認真寫角色闡述,從他的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哪怕知道徐天不是那麼討喜,也義無反顧的喜歡自己的角色、成為自己的角色。
但越是他把角色演得一根筋,觀眾自然覺得這個角色無理取鬧,完全無法帶入,更別提產生共情。在鐵林壞出圈之前,許多觀眾已經被他氣出高血壓。
但沒想到女主角更不討喜。
能打是真能打,一到北平火車站,先是敏銳地辨別身邊的特務,再是將父親交給「男友」保護,便一人衝進包圍圈。
與一幫特務槍戰,毫髮無傷;很多人說看到田丹越獄那一段就棄劇了,一個女人打一堆獄警,十九把鑰匙看一眼就記得是哪個牢門的,就問她怎麼不參加最強大腦?
分析越獄過程還什麼聲波頻率啦,進化殘留啦,甚至來了句英文blackboard sreech,這是看過美劇《越獄》不?
更絕的是有讀心術,看一張照片就能推理出賈小朵的性格以及她沒有父親……
這麼厲害的人物沒看出辦成啥事,從頭到尾戀愛腦,先愛上雙面間諜馮青波,又愛上暴躁男徐天,跟徐天表面選在金海遇刺之後,全劇金句就是——「新世界」。
現在有人說萬茜的演技不過如此,我只是心疼好看又能演的小姐姐攤上這麼個角色,說萬茜演技不好的,就想問你們覺得換成誰來演,能讓這個硬插入時代劇的抗日神劇女主起死回生?
所以除了男女主,這部劇還因為什麼被觀眾罵 ?
但單憑男女主,就能把一部各方面品質還不錯的劇集從8分拉到不及格分了?
肯定還有別的原因。
《新世界》原意是通過講述北平解放前的22天、528個小時里三個小人物的故事,去折射命運流轉和時代變遷。
可以說這部劇真正的主角,是時代。
看野心是很有野心,執行地如何呢?
看前幾集劇集緩慢的猶如小火慢燉的一壺老酒,大家都以為能夠慢慢醞出味道來。
看製作不是沒有道理。
一開場就是短窄又縱橫交錯的胡同,透著濃烈市井氣的街道,邊逗猴邊吆喝的街頭賣藝人…徐天的奔跑像打開了1949年老北平風情畫,瞬間就將人拉進了故事之中。
嚴格說這副場景和時代真實氛圍不符,大戰時期不可能有這般歌舞昇平,但劇組勝在創造出平實生活的煙火氣。
為了高度還原真實北平城風貌,劇組專門搭建了一座「北平城」,布景數量足足是《老炮兒》的七倍,但更厲害的,除了置景,在老北京人生活方式上的還原更見功力。細緻到角色的造型、一碗老北京炸醬麵,都是國產劇少有的講究。
但問題也明顯,製作精良、表演精湛,但故事在哪兒?
徐兵早前編寫的《紅色》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有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細膩真實的生活細節,給了觀眾親切感和代入感,從頭到尾戲劇衝突不斷,從第一集開始設置懸念,其後幾乎每集都有大小高潮,然後才是將不同陣營、不同人物與視角引入,逐步帶著觀眾完整接受作品的世界觀。
而《新世界》從頭到尾主要懸念和戲劇點只有兩個:小紅襖的真實身份,以及鐵林的黑化反水。
編劇要聚焦述三兄弟及其周圍人物在「圍城」的22天裡所發生的一系列「平民事件」沒問題,但70多集這樣的戲劇設置,就沒有其他人提出反對意見嗎?
沒有。
即使是小紅襖的懸念處理地也有問題,為什麼觀眾猜不出是十七?
懸念文學的基本法則是:殺人兇手必須故事前期就出現,而且要為他的殺人事實,留下伏筆。
而十七這個人物在中期才出現,也沒有留下什麼伏筆,所以這樣的推理燒腦對觀眾是公平的嗎?
同樣是一個核心懸念撐到底,《想見你》也是圍繞黃雨萱、王詮勝、陳韻如、李子維、莫俊傑,幾個人物,但故事有多少變化?主線拍得引人入勝的同時,還藏著多少豐富的支線?
而《新世界》有嗎?
所以這部劇挨罵就一點部奇怪,開場通過完美的陣容吸引眼球引爆了話題,又請來影后埋下一個大坑,大家滿以為接下來會有連番好戲,結果是兜兜轉轉故事還在原地。
相比《紅色》的正反派勢均力敵,這次是正面人物「偉光正」,反面人物笨又蠢,鐵林除了欺負兄弟沒拿出什麼本事——戲劇衝突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就都下降了。
觀眾說看著孫紅雷和張魯一的演技太贊了,眼神肢體都是戲,看他們演戲是種享受,但其實並沒有什麼戲,戲都是演員自己找補的。
根本上是水面之上的故事和人物太過單薄,要不是演員演技精湛觀眾早就一頭睡過去。
到最後所有人都想問,這真是《紅色》編劇徐兵自編自導的作品嗎?
你接受《新世界》的「洗白」嗎?
看得出徐兵的江湖地位真是高。
製片人李力說談演員的過程非常順利,「徐天老師是知名的優秀編劇,劇本是一部劇的核心,所有的演員都被角色打動而來。」
孫紅雷對《新世界》劇本是不吝讚美之辭,說自己看劇本感動到流淚。
而徐兵自己對觀眾的種種表現既不解又透著幾分無奈,說《新世界》是個新的電視劇形式。
什麼形式呢?反正觀眾是沒搞明白,到頭來還是教主的那句 「我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可是再厲害的編劇也有盲區,自編自導尤其容易進入個體宇宙,劇組上下唯導演馬首是瞻,根本就無人會覺得那些明顯的問題是個問題。
《新世界》是爛劇嗎?絕對不是。
但它的缺點在於一種執念。
徐兵在一次採訪中說,劇名為什麼叫「新世界」?最熱血的徐天就是新世界的先聲。「這份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倔強,正是人物最大的魅力。」
他還「通過這次播劇我能感受到,觀眾對這點兒特別不適應。觀眾在前3集看到人物的既定狀態,比如徐天老惹事兒,他們就覺得太討厭了,難道要惹70集事兒嗎?」
看編劇+導演到現在依然理直氣壯,感覺觀眾和主創依然仿佛在兩個世界。
最可惜的是明明有個好故事但編劇立好的人設和圈粉點,又被編劇一一親手打破。
打破了你還不捨得狠狠罵,因為在國產劇中,能扎紮實實以小見大,還有誠意、能拍出質感的劇,太少太少了。
那麼多爽劇像加了糖精味精的速食快餐,爽得觀眾昏天黑地。
但《新世界》仿佛是另一個故事,整個劇組都用心用力,也確實拿出了罕見的製作和表演水平,但故事和人物的瑕疵讓人無法直視,主創卻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細節是:有媒體問徐兵,《新世界》和《紅色》共用一套角色名字,為什麼這麼設計?
徐兵的回答是:「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較勁了,我就要這麼叫。之前有編劇天天在吐槽,說這個行業里很多演員、小鮮肉,他是偶像、是流量,但根本不會演戲,不管演古裝戲、年代戲、現代戲還是軍旅戲,都是那張臉、那副表情,就演什麼角色、叫什麼名兒,都是在演他本人。
我為什麼這麼多不同性格的角色就叫一個名兒?就是想呼應他們一下。」
這個回答是如此的帶勁,透出的是要做好國產劇的真心,但結果又是同一個徐天宇宙不同的劇。
演員是好演員,編劇是好編劇,製作是好製作,可就像劇中的鐵林一樣,如果一開始方向錯了,越努力只會離目標越遠。
好國劇永遠不該是主創的自嗨,一壺小火慢燉的好酒,觀眾品出了它的好,才是真的好。
那壺真正的國劇好酒也不用到處找,《紅色》的味道就剛剛好。
到最後,還是可惜了孫紅雷張魯一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