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媽咪育兒經(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式家庭中很多年輕父母養娃,都把孩子交給了老人來帶,這種家庭在我們身邊十分常見。
老人們也會經常吐槽自己的帶娃壓力,可即便如此依舊會礙於「幫孩子」或是「愛孩子」的心理,堅持下去。可你知道嗎,老人帶娃有時間界限,若是不能及時退出,帶來的後果,可能很難承受。
最終那些一直好心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他們最終的結局又是的呢?
鄒女士是一家國企中的白領,因為自己和丈夫工作的原因,在孩子斷奶後的不久便將孩子送到婆婆家中撫養。
初得寶孫,奶奶將其視為掌中寶而肆意地寵溺著,孫子犯錯也絲毫不放在心上,不論孩子多麼淘氣,奶奶依舊肆意縱容,從不放在心上。當鄒女士教育孩子時,奶奶總是幫忙打掩護,顛倒是非,草草了事。
婆婆在鄉下,孩子總是在土裡玩耍,因為鄉下的條件有限以及老一輩的育兒理念,孩子開始不講衛生,養成了一系列的壞毛病。
同時,孩子奶奶的一味地遷就導致孩子養成了屢教不改,調皮搗蛋的習慣。
鄒女士發現了孩子的異常,批評孩子霸道、不懂禮貌、任性與刁蠻,奶奶過來肆意袒護,因為對於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兩人開始發生爭吵。
一氣之下鄒女士將孩子接到城裡開始上小學,在此之後,婆媳關係日漸惡化,將近一年多沒有任何往來。
奶奶和孫子原本就是隔輩親,教育風格一向比較柔和,這樣的嬌縱往往會引發矛盾,結局令人唏噓。
原本的好心好意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這是新舊育兒理念引發的爭議,是超齡幫忙帶娃的後果。
那何時放手才能正真起到幫助孩子帶娃的目的呢?
三周歲是一個分界線
三周歲左右孩子的大腦皮層開始加快發育,這時候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重要發展期。
老一輩人沒有文化,本該進行早教的年紀卻讓孩子肆意地玩耍,不僅養成了一系列的壞毛病,學習的起點也比其他孩子要晚上一步。
不僅這樣,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疼愛。父母們要增加與孩子的交流,維繫和強化親子關係,讓孩子有滿滿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父母也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里循循善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學習樂趣,這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歲是分隔線,七歲則是不可觸碰的禁區
七歲之前必須讓長輩慢慢地淡出孩子的生活圈。離開長輩的庇護,孩子不能再那麼任性。
剛剛離開長輩依靠的孩子,他們一時難以適應這樣的生活,父母要有耐心,要慢慢教導孩子,相處時間的增加孩子會慢慢信任你,孩子也會找准自己定位,他會變得懂事、獨立、堅強與自信,最終活得越來越精彩。
在孩子很小時,父母的幫扶可以幫助孩子這對新婚夫妻度過一段困難期,同時他們是過來人,帶孩子更有經驗,可以避免寶媽們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紀,父母們應該選擇退出,這樣既不會傷感情,又真正起到了幫扶孩子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放手是一種智慧
人這一輩子很不容易,我們務必善良,面對以上問題,新手爸媽要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和協商,雙方要分工明確:
父母要把握機會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手,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對孩子照看,自己則進行對孩子的教育,科學和經驗有機地結合。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可以將兩種育兒方式的好處發揮到極致。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兩代父母的關係也可以更加親密,生活便有了更多顏色。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人們在面對這類情況時避免手足無措,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分享。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LQBxXMBURTf-Dn5aN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