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去美國名校讀本科,到底是為什麼?

2020-05-28     樂橋諮詢

原標題:很多人都想去美國名校讀本科,到底是為什麼?

美國的大學可以說是多數留學生的首選,每年到美國留學的學生有很多,為什麼美國的大學能如此受歡迎呢?想必這也是很多人心中好奇的一個問題,下面樂橋教育就給大家揭秘一下這其中的緣由,一起往下看吧。

走進美國許多著名的研究性大學,你會發現正對校門或校園裡的標誌性建築往往都是文理學院,學院的地位可想而知。獨立的文理學院如安姆斯特學院、威廉士學院、韋爾斯利學院等更是名聲卓著,成為很多美國精英家庭的讀書首選。文理學院背後的獨特魅力就是本科生的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時候也叫博雅教育,起源於古希臘的「自由教育」,倡導人的和諧發展。今天,通識教育經過歷史的演化和不斷的改良,已成為美國許多頂尖名校本科教育的核心課程。

1088年誕生的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是世界第一所大學,之後有了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從此,大學成為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早期的很多大學是教會創建的,主要為有錢有勢的教會服務,目的是培養神職人員。隨著文明的進步,學生的疑問也從天堂走向人間,科學的先聲開始在校園裡傳播。羅馬人提出了「七藝」,即文法、論辯術、邏輯學、音樂、算術、幾何學和天文學的教育觀,希望通過基礎知識的訓練,造就具有理想人格的「完人」。

文藝復興前期,義大利出現了「文學三傑」。但丁寫出了《新生》和《神曲》,被譽為「人文主義鼻祖」的彼特拉克第一個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薄伽丘的《十日談》奠定了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基礎。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各城邦以及西歐各國的興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科學與藝術革命由此發生,並在16世紀達到了頂峰,一代藝術大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和倫勃朗等應運而生。

美國大學繼往開來,從大洋彼岸承續了歐洲的教育遺產,把傳統的「七藝」改良成現代的文理雙修,同時加入了社會科學課程,這就是20世紀初開始在美國校園盛行的通識教育。它改變了美國的大學教育,也改變了美國。

拿哈佛大學來說,人們常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國。哈佛的誕生確實比美國建國早了一百多年。早年的哈佛大學默默無聞,歷史不如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悠久,名聲不如牛津和劍橋顯赫。真正改變哈佛面貌的是第21任校長查爾斯·W·艾略特,這位被羅斯福總統稱為「共和國第一公民」的化學家,1869年上任後就倡導教育必須「覆蓋全人類的知識」。哈佛從此走出了狹隘的宗教世界,課程數量突飛猛進,從政治、文學、藝術、哲學再到經濟和歷史,應有盡有。學校還鼓勵學生質疑和爭辯,挑戰權威。囊括人類各學科知識精華的「哈佛經典」叢書順利出版,哈佛踏上了偉大的「通識教育」之路。

今天,名校本科生的通識課和必修課以及選修課形成三位一體。2018年,再次改革後的哈佛通識教育計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1.通識教育課程(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2.分布必修課程(Distribution Courses)

3.實證和數學推理(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本科生可以用兩年時間在橫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600多門課程中完成必修的學分,到大三再開始專業學習。有些獨立文理學院的通識課甚至貫穿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畢業生只有在讀研時才進入真正的專業探索。

除了哈佛的通識教育,還有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代表的通識教育模式。作為當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濫觴,哥大將西方古典思想傳統和名著列為學習重點。這一模式後來又催生了芝加哥大學以「偉大著作」(Great Books)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要求本科生坐下來廣泛閱讀名著,探索真理,開啟心智。作為通識教育起源地的歐洲,有些國家甚至在中小學階段就完成了部分通識課程,德國大學一般從預科開始就致力於專業學習和培訓,形成獨特的「尖塔式教育」。雖然形式不盡相同,起步也有早晚,但殊途同歸。那麼通識教育的意義何在呢?

通識教育的內容是人類知識的核心架構,也是我們過去探索世界和認識世界的知識結晶。它是你研究樹木之前要觀望的森林,是你行走地球時要仰望的璀璨星空,是你生命的北斗星。

通識教育旨在培養正直的人,有用的人,有文化教養、有道德和判斷力的人。它意在自由的心靈、遠大的志向和公民的責任,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指導個體用自己的行動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所謂先讀無用之書,再做有用之人。

通識教育強調跨學科知識,鼓勵學生互動和開放式討論,教你如何學習和思考,激發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思維。這類學生往往符合T型人才模型,既有知識的廣度,又有專業的深度,是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完美結合的通才。

有了這樣的治學理念,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哈佛大學取得的傑出成就了。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學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160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14位圖靈獎得主,還出了兩位赫赫有名的輟學生,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哈佛也因此成為了一所名副其實的頂尖世界名校。

曾兩度擔任過哈佛校長的德里克·博克講過自己在哈佛的遭遇。雖然博克是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很多哈佛校友見到他仍會情不自禁的來一句,「你就是第一位沒有上過哈佛的哈佛校長吧!」。這話聽起來多少有點五味雜陳,但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哈佛人最引以為豪的本科教育,其精髓就是通識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Ew7WnIBd4Bm1__YBS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