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精美龍泉窯香爐賞析

2020-03-26     青山飛鳥藝術

第一、【宋代 南宋龍泉青釉八卦三足香爐】【介紹】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二、【宋 龍泉窯青瓷雙耳香爐 】【介紹】此爐造型雋秀靈巧,敦實沉穩,平口束頸,雙耳置於兩側,弧鼓腹下垂,底承圈足。器內外滿施青釉,通體素麵無紋飾,胎骨較厚,釉色滋潤如玉,溫潤古樸。「爐香裊孤碧,雲縷霏數千。」焚香的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焚香一事,自古君子文人之雅事,更有香席,為宮廷上流之雅玩。後傳入東瀛,謂之「香道」。從燃香供佛到茶室薰香,於皇族貴胄之家滋長蔓延,乃成風習。本品造型幹練,通體線條流暢。滿施青釉,釉色勻凈。折沿處積釉明顯,開片細碎。整體觀之,厚重敦實,古樸莊嚴,配以純銀之爐蓋,更增添幾分靜謐神聖質感,當值珍藏。
大場盤雄(1899-1975),日本的考古學者。元國學院大學教授。文學博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三、【龍泉窯三足香爐】【介紹】龍泉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宋代龍泉青瓷是青瓷工藝的歷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與質地之美,亦如巧奪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為之傾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四、【龍泉窯三足香爐 】【介紹】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西關銅藝)香爐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

第五、【元 龍泉窯青瓷浮雕牡丹紋香爐】【介紹】香爐胎體厚重,造型敦實。通體施青釉,施釉均勻,色澤青綠誘人,釉色明亮。爐口平折,爐身微微斜腹敞口,浮雕纏枝牡丹紋,極具立體感。附素式馬蹄三足。配以金屬及木製香爐蓋,精緻美觀。且此爐以雙重盒保存,可見藏家對其之用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六、【元 龍泉窯青瓷獅紐蓋雙龍耳香爐】【介紹】爐通體粉青釉,造型設計獨具匠心,製作精緻。青色厚釉瑩潤如玉,釉色極佳,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器身兩條騰飛的龍穿行於爐身,龍破壁而出,張嘴銜爐口形成爐耳,爐蓋以獅為紐,三個獸首為足,形體優美,裝飾技巧發揮到極致。作為館藏重器,曾於2007年4月24日被中央二套《藝術品投資》節目專家鑑定組集體推薦進入「專家鑑定室。」被從事瓷器的鑑定研究工作40年的原首都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張寧在節目中做了詳盡高度的評估。具有極高的文物藝術價值,屬元代初期龍泉窯罕見珍品。

第七、【宋 龍泉窯剔花香爐】【介紹】剔花是陶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指刻好紋飾後,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兩種,出現於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窯,具有相當濃厚的北方文化特色。流行於宋代北方山西、河南、河北和山東的各大窯系,以修武(今屬河南)當時峪窯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以褐地襯托出潔白的紋飾最具特色。

第八、【宋 龍泉窯鬲式三足香爐】【介紹】宋代盛行博古之風,不少瓷器的款式皆仿製青銅器的樣式。此爐仿照商周青銅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頸,圓腹面,下承以三足,三足內側各有一個凹孔。爐的腹部延至足部凸起三棱紋線,逼真的模仿了銅器出筋的裝飾效果。整身罩龍泉窯柔潤的青釉,質感溫和純凈,釉面自然開裂,透露出一種含蓄內斂,大氣天成的渾然之美。《處州府志》曾如此形容龍泉窯釉質:「極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可知其色美質精。整體造形端正古樸,曲線流暢,比例勻稱,呈現出一種清雅內斂的氣質。

第九、【宋 龍泉窯青磁弦文香爐 】

第十、【 龍泉窯三足香爐】【介紹】這件三足爐是南宋龍泉窯的重要作品,通體花卉紋,憑藉豐厚釉層使釉色瑩潤蔥翠,屬典型的梅子青色調,微露白色胎體使之具有深淺不同的層吹變化,燒造技術高,可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e-GG3EBfwtFQPkdOz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