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伙回鄉種出一片奼紫嫣紅

2019-10-30     農村大眾

董源在管理花卉。

秋染大地,每一處風景,都妙不可言。紅的玫瑰、粉的雛菊,朵朵鮮花競相綻放,陣陣芳香沁人心脾。沿著320國道前往沂源縣魯村鎮,在魯村二村路口拐個彎,沿著一條鄉間小徑而去,便可尋得董源家的玫瑰花基地。

董源今年28歲,3年前,他從叔叔手裡接過這個玫瑰種植園時,對鮮切花行業還一竅不通。那一年,叔叔進城經營花店,他則回鄉成了這30畝地的主人。起初,董源信心滿滿,但一段時間後,他愁得睡不著覺:玫瑰花6年就該換苗,大棚里的玫瑰花已經種了10年。一個棚的換苗費用就達近8萬元,5個棚需要40萬元,錢從哪兒來?還有,怎麼樣讓產品跟上當地的市場、怎樣打開銷路?

董源仔細研究玫瑰花的種植技藝,同時通過網絡加快推廣,拓展市場。董源告訴記者,目前玫瑰已經基本換完茬,銷售渠道也是通過線上和線下,一傳十、十傳百,用好口碑贏得了穩定的市場。說話的幾分鐘里,就有青州客戶打來電話,要求訂購玫瑰花,微信上也有人找他下訂單……

玫瑰花營銷是關鍵。原來叔叔只種花,董源接手後開始收購周邊村的鮮切花。「我收花全部給現錢。」董源說,不論收來後是賺是賠,他從不欠花農的錢。「現在每天來送花的就有十七八家。」董源說,他第一次收花時,收了沒幾天,發現行情不好,別的商戶都不收了,他卻咬牙堅持,「說好了就得做到,失信於人,以後誰還賣給你。」但沒人知道,他前腳收花,後腳就偷偷把花拉出去倒掉,那一年夏天,他賠了將近6萬元。

不僅收,他還囤貨。逢年過節,他都會從雲南等地購買一批鮮切花,等待節日到來時出手。可喜的是,第一次出手,他就賺了7萬多元。為什麼不踏踏實實單純種花?董源說,這三年,他的基地一直處於投入狀態,人工費、承包費、農資費……基地只有賣夠30萬元後,賺的才是他的。

「人家說創業頭三腳難踢,我這三腳踢了三年,一定會踢出一個花團錦簇新世界。」董源說。

農村大眾報記者 郭傑 唐 峰

通訊員 張琦 鄭家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SOgHG4BMH2_cNUgU1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