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
都記錄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傳奇
你知道嗎
按照目前所知
咱們引以為傲的國家的名字—中國
最早以詞組的形式出現
就是在一件青銅器的銘文當中
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
這件青銅器就是——何尊
更讓人驕傲的是
它的出土地就在咱們陝西
何尊
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賈村鎮賈村
也因此
它成為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館員騰曉華:「何尊的造型非常的漂亮,它是一個橢方形的造型,通體對稱分布有四道扉棱,然後上面的紋飾從上到下依次有芭蕉葉、蛇紋,還有饕餮的紋飾。」
腹微鼓,高圈足,立體動感的浮雕紋飾錯落有致、繁縟華麗,整個器形方圓相繼,凝重而富有變化,讓人驚嘆於青銅時代的恢宏與厚重。然而在我們讚嘆於何尊巧奪天工技藝的同時,卻不能不提出一一個疑問:生長於熱帶的芭蕉葉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件青銅器之上呢?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館員騰曉華:「就比如說在寶雞地區的青銅器,除了有芭蕉葉這種植物的紋飾出現,我們還發現有一些類似於貘尊、象尊這樣的一些動物造型的青銅器出現,所有這些其實都能反映出3000年前,寶雞當地的這個氣候環境,應該是屬於炎熱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尊,商周時期的盛酒器或禮器,同時也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從何尊內底部發現的銘文中,考古專家推斷出這件青銅酒器的鑄造者正是西周的宗室貴族何,而他鑄造這件器物是為了頌揚祖先的豐功偉績。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館員騰曉華:「因為這個文字中它就提到了三件事情,就是周文王接受了黃天大命去治理天下,而周武王滅掉了大邑商,周成王遵照祖先的訓誥營建了成周洛邑這三件事情。」
「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民。」何尊銘文中這寥寥數語,不僅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也是3000年前周人對治國理念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部主任 王茲:「當然這個『中國』和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 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的『中國』是國家的概念,當時的『中國』是地域概念。所謂『宅茲中國』,意思就是什麼呢?那便是要在天下的中心,建立一個城。」
古據國之中央,治理人民,號令天下,周成王遵照祖輩訓誥,將國家長治久安、昌盛不衰的美好期許,通過勵精圖治,孜孜不倦地貫徹在了他治國的理念之中,也開創了那個時代國泰民安的繁榮盛世,更深刻地影響著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當我們跨越時空,重新站在這件珍寶的面前,在崇拜祖先們開創不朽功業的同時,更懷描了一份對祖國繁柴富強、 地立於世界之巔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