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22日正式開市!紅星新聞與你共同見證歷史

2019-07-21     紅星新聞

中國A股又一個歷史性時刻到來!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將在上交所正式亮相。屆時,紅星新聞將赴現場,第一時間為讀者帶迴文字、圖片報道,還將進行現場直播。

從2018年11月5日宣布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到如今科創板正式開市,只有短短不到9個月時間。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科創板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承擔支持中國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轉型的使命,同時還承擔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

開市首日走勢猜想

科創板開市以後,A股市場將進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共同交易時間,也意味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更加完善。

很多股民不免會將科創板與10年前的創業板拿來比較。當年創業板開市首日高達106%的平均漲幅,多隻股票破百,很難讓人不熱血沸騰。

但是,由於科創板總體發行估值偏高,定價也較為充分,多家券商認為首日漲幅或低於當年創業板開市時的表現。同時,科創板50萬元開戶門檻較高,導致個人投資者參與的比例遠低於創業板。

首批科創板25家公司,平均每家網上申購有效戶數約為304萬戶。考慮到目前科創板開戶數也就300多萬戶,這意味著近乎全員參與了打新。

首批科創板公司平均中籤率為0.059%,這一比例的確要高於A股網上打新中籤率。其中,中籤率最高的為中國通號,中籤率為0.2253%,比平均中籤率高出3倍多;中籤率最低的為安集科技,為0.046%,但比起A股打新超低的中籤率還是高一些。

廣發證券認為,註冊制機制決定科創板初期收益率不會過於樂觀,難以重現當年創業板開市首日的盛況。不過短期內「破發」同樣難以出現,因為有初期臨時停牌、連續競價限制等政策工具,可有效防範「破發」情況。

特別關於盤中臨停機制,科創板差異化較大。科創板取消了「一停到底」的設置,盤中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即實施臨時停牌,單次停牌10分鐘。且在單個交易日內,科創板股票單向至多停牌2次共20分鐘,雙向至多停牌4次共40分鐘。

但綜合首批科創板發行價和盤中臨停機制,發行價為62.6元的樂鑫科技、53.88元的方邦股份、52.45元的南微醫學,股價仍然有可能在首日破百。

上交所多次警示風險

從發行、上市、交易到退市的一系列嶄新設計,科創板無疑也將給投資者帶來全新的考驗。

截至目前,全市場已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超過380萬戶。由於科創板設置了投資者適當性限制,導致前期主要為機構投資者之間在博弈,他們相對散戶也更加理性,也更能發揮前期市場的主導作用。

此外,由於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停限制,傳統的打新中籤後數一字漲停、「坐等開板」策略也將不再適用。對於中籤者而言,其操作難度無疑也將大大增加。

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7月19日表示,根據上交所作的相關測算,首批25家上市企業容量有限,如果按80%換手率來算,大約會有300億元成交金額,與滬深主板相比資金額較小。同時,科創板前5天不設置漲跌幅限制,是希望市場快速博弈,快速形成合理價格,提高定價效率。

而從第6個交易日開始,科創板設定了20%的常規漲跌幅限制,這也遠超其他板塊10%。上交所反覆提醒投資者,在科創板上市初期,股票日內波動可能會較主板顯著加大,建議個人投資者審慎參與,切忌盲目跟風。

此外,科創板退市制度更為嚴格,一旦觸及退市標準,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對比其他板塊的退市周期,科創板取消了暫停/恢復上市程序,從被實施風險警示到最終退市,時間從原來的4年縮短至2年,大大加快了退市進程。《新時代證券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科創板退市制度已與美股相近,要求嚴格、流程精簡,寬進嚴出。

哪些公司更具潛力?

如今的科創板開市,往往會拿來與10年前創業板的開市對比。至今,創業板為市場貢獻了多隻大牛股,包括先導智能、信維通信、康泰生物、寒銳鈷業、利亞德等。特別是先導智能上市後一路穩步上漲,目前整體漲幅已經超過15倍,支撐其股價上漲的正是業績持續多年的高增長。

對於首批科創板25隻「明星股」來說,投資者更關心的是,哪家公司科創成色最足?哪家公司研發能力最強?哪家公司賺錢最多?哪些公司更有成長潛力?或者,科創板中誰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先導智能?

目前,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半年業績已經公布,總體上的確質地優良:22家預喜,其中15家業績增速均超過20%。

科創板「中報預增王」為中微公司,這是一家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公司。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7.2億-8.6億元,同比增長55%-85%;實現凈利潤2500萬-3000萬元,增速高達289%-326%。

嘉元科技預告凈利潤約1.6億元-1.95億元,增速也達到了219%-289%。

不過,利潤最高的還是科創板「巨無霸」中國通號。這家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預計2019年上半年營收204.6億-219.7億元,同比增長約8.2%-16.2%;實現凈利潤20.6億-22.5億元,同比增長約6.7%-16.6%。只是由於中國通號實在過於龐大,增長潛力可能一般。

而幾家上半年仍在虧損的科創板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航天宏圖預計上半年虧損2255-2760萬元之間,雖然仍在虧損,但與上年同期虧損5160萬元相比,已經大幅減少。3D列印設備商鉑力特預計上半年虧損660萬元,但這也是正常的。其上半年虧損的原因一是搬遷新增了成本費用,二是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各項成本如研發支出、員工薪酬等費用有所增長。此外公司上半年都是投入階段,收益主要在下半年。

不看市盈率,看核心競爭力

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從行業來看,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業、生物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信息技術產業有13家之多,而這也是國家層面非常看重的戰略方向。

最大程度體現科創屬性的,無疑是申報企業的科技含量。首批科創板25家企業中,中國通號去年研發投入高達13.24億元,居於首位。緊隨其後的瀾起科技、虹軟科技、華興源創等7家公司研發投入過億。此外,有15家近一年研發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也可謂研發投入的代表。

而從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來看,虹軟科技最近3年研發投入占比均超過30%,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和心脈醫療去年研發投入占比也在20%以上。

從首批科創板企業的研發人員數量看,25家科創企業研發人員合計8185人,占員工總數比重達到22.51%,高於創業板研發人員19.76%的占比。其中,瀾起科技研發人員占比高達70.98%,虹軟科技、樂鑫科技研發人員占比分別高達67.75%、67.22%。

由於科創板以市場化定價為主導,這打破了以往主板以23倍市盈率(PE)為上限的定價模式。除了中國通號之外,其他24家科創板企業市盈率皆超過以往的上限23倍,平均市盈率高達53.4倍。

值得注意的是,中微公司市盈率在首批科創板中最高,達到了170倍之多;此外睿創微納、虹軟科技的市盈率也達到了79倍和74倍。過高的市盈率也引起了各方關注,甚至出現了爭議。

但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僅看靜態市盈率的方法,其實並不太適合科創企業。對於這類企業的估值,不應該用傳統的市盈率方法,市凈率也不太合適。更多要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看公司未來能否實現增長。

高速成長期的科創板公司,業績變動往往比較大,再用傳統的估值辦法確實會有局限性。紅星新聞也發現,一部分券商研究機構已經開始採取內含價值法、相對價值法、資產價值法等多種估值模型對這些企業進行估值。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圖據IC photo/相關企業官網

編輯 張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e6AGGwBmyVoG_1ZYs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