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多國政要向拜登發來賀電,祝賀他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但在這一片喜慶的氛圍中,美國的鐵桿好兄弟以色列,卻在向拜登祝賀的同時,也警告說:如果拜登仍堅持伊核問題立場,重返「伊核協議」,以色列或將與伊朗爆發戰爭。
對於以色列來說,他們是希望特朗普連任的,因為這哥們兒真的是一位「好總統」。
以色列為什麼喜歡特朗普?
到今天為止,絕大多數以色列人還是認為:當年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簽署的「伊核協議」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是對伊朗發展階核武器問題「縱容」。
《伊朗核問題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丰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國際社會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併鬆綁部分現有制裁。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將會暫停對伊貴金屬、汽車零部件和石化製品的禁運,允許少量伊朗石油出口,解凍伊朗留學生資金,放寬對伊食品和藥品進口限制。
支持特朗普的以色列民眾
當年簽署《伊朗核問題協議》的時候,以色列是極力反對的。作為伊朗的死對頭,以色列當然不願意看到伊朗人有喘息的機會。
所以當特朗普上台後,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全面制裁的作法,在以色列看來,這位總統先生簡直就是一位「天使」。所以以色列極力支持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推行"世紀協議",配合特朗普壓制伊朗。
正因為特朗普的政策符合以色列利益,所以在此次美國大選中,絕大多數以色列民眾支持特朗普。
以色列為什麼對歐巴馬的民主黨政府不滿意?
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是以「國家安全」為核心展開的。但是作為以色列的盟友,美國歐巴馬執政以來,逐漸調整中東政策,減少在中東事務上的介入力度,使得以色列國家安全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民主黨的歐巴馬上台後,摒棄了共和黨小布希政府在任時,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對立狀態,主動向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示好」。在巴以問題上提出「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要求以色列「尊重巴勒斯坦民眾的自決權……阻止巴勒斯坦民眾耕種自己的土地,限制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學生自由活動的權利,將巴勒斯坦人從自己的家園驅逐,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歐巴馬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態度,讓以色列難以接受。特別是2016 年聯合國安理會第 2334 號決議,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東耶路撒冷等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修建猶太人定居點,這個決議在表決時,歐巴馬政府投了棄權票,讓以色列和美國關係跌至冰點。
敘利亞危機的爆發,讓以色列面臨著來自敘利亞衝突的更多風險。以色列認為,伊朗對巴沙爾政府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敘利亞會成為攻擊以色列的前沿陣地,因此希望美國能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以便推翻巴沙爾政權,減少以色列面臨的威脅。但歐巴馬政府並沒有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重型武器,更沒有派兵介入,由此,以色列對美國的民主黨政府十分失望。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歐巴馬擔任總統時,不但和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還和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一起道,與伊朗簽訂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以色列認為這會使伊朗通過與國際社會的貿易往來,獲得研發核武器所需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在外交場合指責伊朗的同時,不斷的指桑罵槐,抱怨歐巴馬政府的政策。
特朗普為什麼受以色列人歡迎?
相比歐巴馬政府,特朗普在巴以問題上就明顯的偏袒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地位、戈蘭高地歸屬、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點未來地位等問題上力挺以色列,還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博得了以色列人的歡心。特朗普執政後,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也由冷轉熱,迎來了一個高潮。
當然,特朗普畢竟是美國的總統,而不是以色列的總統,他的政策也必然會以美國利益為優先。
在「美國優先」原則下,特朗普的中東政策多多少少還是延續了一些歐巴馬政府「不介入」的政策。比如以色列希望美國能夠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提供重型武器和防空系統,或者向敘利亞政府軍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這些要求都遭到特朗普的拒絕。
特朗普不是傻子,他不願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但是他利用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去限制伊朗。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目的,是想與伊朗簽訂一個能約束伊朗地區影響力的新協議,這與以色列要求美國直接打擊伊朗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但總的來說,比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要偏袒以色列太多。
以色列為什麼要警告拜登
隨著民主黨拜登的勝選,接下來的幾年中,美國大機率會在中東地區採取收縮戰略,使得以色列面臨不安全的境地。
多年來,美國都是以色列安全的「穩定器」,缺少了美國的偏袒與保護,以色列擔心打著「抵抗以色列」口號、並有伊朗背後支持的黎巴嫩什葉派真主黨武裝,向以色列發動攻擊。
還有伊朗這個以色列的死對頭在敘利亞設立基地的事,也讓以色列睡不踏實。敘利亞危機爆發後,伊朗組織了數萬名什葉派民兵進駐敘利亞,與敘利亞政府軍一起作戰,還多次向戈蘭高地的以色列軍事目標發動攻擊。這使得以色列北部的安全形勢愈發惡化。
近年來,土耳其和卡達也多次在巴以問題對以色列進行批評。土耳其政府正在不斷擴大在巴勒斯坦民眾中的影響力,卡達政府也多次通過資金援助的方式,幫助哈馬斯。以色列擔心土耳其和卡達的這些動作,會增強巴勒斯坦民眾對以色列的敵意,進而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安全。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幾乎每年都前往美國,參加「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年會,向美國政府和國會遊說,爭取美國增加對以色列的支持。在特朗普時代,這些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回應;特朗普下台後,民主黨的中東政策會不會作出改變?這正是以色列擔心的。
讓以色列人記憶猶新的是,以色列準備在7月份的時候,準備併吞屬於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特朗普政府沒有反對,但正在備戰選舉的拜登卻持反對立場,他公開聲稱若當選總統,不會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耶路撒冷搬回特拉維夫。
拜登會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目前還不能肯定。但是拜登的選擇,必然會影響到以色列的國家利益。所以,以色列警告拜登,雖然有點違和,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