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名譽會長王隴德曾在「新時代中國營養與健康創新論壇」上指出,我國慢病在快速上升,影響慢病最重要的、可糾正的危險因素是:不健康飲食和能量攝入過量,缺乏體育鍛鍊,以及吸煙及過量飲酒。其首要的可改變因素,就是倡導均衡健康的膳食。
「由於攝入營養不均衡,造成超重肥胖的人群快速增長,合理科學的膳食非常重要。」王隴德表示,合理膳食首先要避開飲食誤區。
誤區一:雞蛋內含有大量膽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真相:每天一個雞蛋是身體需要,不讓吃雞蛋是因噎廢食。
「對於吃雞蛋,很多人有不正確的觀點。一般老百姓不敢吃蛋黃,覺得蛋黃裡面有大量的膽固醇。」 王隴德解釋,其實雞蛋的營養多數都在蛋黃里,且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
國際社會做了大量研究,證明每天吃一個雞蛋不會增加冠心病、卒中的風險。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把雞蛋的推薦改為每天吃一個,或每周吃六個。不吃雞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黃,可能會失去很多必需的營養素(維生素A、D、B2、E,鈣、磷、硒、卵磷脂等)。
誤區二:水果是零食,平時可吃可不吃
真相:水果應成每頓飯的必備成分。
「水果,中國人吃得很少。有人認為水果是零食,有人覺得熱量高、含糖高,其實不然。」 王隴德說,常吃的水果,熱能比我們常吃的一般食物低,例如二兩米飯110千卡,常吃的水果平均熱能只有45千卡。
另外,從升糖指數來看,升糖指數較高的還是米麵類,平常吃的水果是低的升糖食物,糖尿病可以吃水果,只是要控制總量。
國際社會研究表明,常吃水果的人能夠降低中風、冠心病的發病風險。美國癌症協會分析,經常吃水果的人肺癌死亡率明顯降低。所以經常吃水果是科學膳食方式,應把水果作為必備飲食。
誤區三: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加重動脈硬化,多吃無妨
真相:不控制植物油攝入量,同樣會導致健康問題。
植物油雖是素油,但其產生的能量與動物油一樣,每1克植物油產生9千卡能量,不控制植物油,同樣可導致能量攝入超標,造成體內能量過剩,引起超重、增高血脂,甚至是動脈硬化。
王隴德表示,營養學會推薦的油脂的攝入量人均一天半兩左右(約25克),但目前人均幾乎超一倍。
誤區四:牛奶致癌,豆漿能代替牛奶
真相:一杯奶的鈣含量等於10杯豆漿,豆漿不能代替牛奶。
很多人聽到關於牛奶的謠言,有的人說致癌,有的人說不喝奶了,用豆漿代替。其實,按照食物成分表,豆漿含鈣10毫克/100克,只有牛奶的1/10。「豆漿補鈣效果遠不如牛奶,如果一天喝夠400到500毫升的奶,鈣基本上就夠了。」王隴德說。
誤區五:軟飲料可當飲用水喝
真相:軟飲料基本都含糖,易導致肥胖,引發Ⅱ型糖尿病。
大量的軟飲料提供到市場,有人甚至將軟飲料當水喝。美國總結出,近30年軟飲料給兒童增加了20%的體重,造成兒童的超重肥胖。歐盟的法律規定學校及其周圍不得設立軟飲料自動售貨機。孩子就是讓他喝水。國際社會研究表明,即便是成人經常喝軟飲料也會增加Ⅱ型糖尿病的風險。
整理/張林
連結:
一學就會的膳食攝入方法
「如何判斷吃夠了沒有,吃超了沒有?」王隴德支了一招,即簡單定量控制原則:「十個網球」和「四個一」。
「十個網球」原則(建議40歲以上中年人):
「網球大小,和中等身材女同志的拳頭差不多。」十個網球分一天四大類食物,每天不超過一個網球的肉;兩個網球的主食,大概一天五兩主食;三個網球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的蔬菜,蔬菜裡邊很多纖維素,對健康很有好處。只要你吃好了,食物多樣化就做到了。
「四個一」原則:
「四個一」即每天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1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保證食物的多樣化,什麼都吃一點,但什麼都不要多,把『四個一』變成生活習慣。如每天1斤牛奶的習慣,很多國家的經驗都證實,堅持下來,有利於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強健骨骼,中老年人可以減少骨質丟失,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