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心向國情牽華夏,80年代曾主持設計當時大陸第一高樓廣東國際大廈。
中國建築從來是讓世界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黃鶴樓,阿房宮……一座座歷史建築千古留名,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演化中,中國建築早已不僅僅是人民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的巍峨聳立,有的因勢而造,即使鱗次櫛比卻仍舊讓人沉迷。
而如果說建築像一首天下無二的音樂,那麼建築設計者就是這場音樂的演唱家;如果說建築像一幅幅煙雨朦朧的畫作,那麼建築設計者就是這幅傑作的畫家。恰巧,容柏生便是中國現代化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和「演唱家」。
自強不息,少年時期的容柏生是一部奮鬥史。
1930年8月27日容柏生出生在廣東珠海的一個富裕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里,小時候的容柏生在生活上從來都是衣食無憂,即使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容柏生依然度過了一個安詳無憂無慮的童年。
1949年,19歲的容柏生參加了高考,並順利獲取了嶺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好景不長,在那一年容柏生家境中落,容柏生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小少爺一下子跌入谷底。面對提前工作維持生活和繼續讀書兩種選擇,容柏生艱難的選擇了後者。
遠離家鄉去嶺南大學土木工程系讀書,而且幾乎沒有生活來源,容柏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為了維持生計和學業,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容柏生開始了勤工儉學的生活,當打字員、廉價助教,甚至為了節省住宿費容柏生到當地小學當代課老師以求提供住宿。艱苦的生活一次次的動搖著容柏生繼續讀書的念頭。但容柏生還是在助學金的幫助下咬牙堅持了下來。
四年的艱苦奮鬥讓容柏生仿佛換了一個人,從嬌生慣養再到隨遇而安,容柏生以堅毅的意志順利蛻變。大學的艱苦生活非但沒有讓容柏生喪失讀書學習的信心,反而激發了他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慾。
1953年順利畢業的容柏生成為了華南工學院第一批畢業的學習種子。作為首屆畢業生,容柏生被分配到廣東省建築設計公司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工作,並從此真正踏上了建築設計的道路。誰也沒有想到,多年後的容柏生在這條道路上竟越走越寬、越走越遠,以至於代表中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他一心向國、情牽華夏,一座座巍峨建築是他向祖國最真摯的獻禮。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深圳亞洲大酒店,如今叫它香格里拉大酒店更為合適。這座屹立在深圳的高114米多達38層的「Y」型酒店在八十年代那算得上是中國中現代化建築代表之一,許多國外友人和歷史性會晤都曾在這裡接待,不僅如此,在當時它可是中國面向世界響噹噹的一面旗幟,而這座大廈所採用的結構體系正是由容柏生研究出來。
1985年容柏生創造了中國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他在花崗岩石殘積土層上主持設計了一座18層高的建築——廣東國際大廈,這座大廈不但是當時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高樓,同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採用預應力平板樓蓋的最高的建築。廣東國際大廈,是容柏生採用「超級構架」結構體系成功建造的第一座高層建築。憑藉著這一建築設計成就,在廣東國際大廈封頂當天容柏生就被建設部授予了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的稱號,並在後來先後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詹天佑大獎和全國優秀設計金獎三座國家級別的獎項。
在創新中謀求發展,上世紀90年代容柏生創造性地提出的「短肢剪力牆」體系,成功運用到了普通高層建築當中。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當中幾乎你所看到所有30層左右的小中高層建築都是根據容柏生提出的體系建造出來的,容柏生為祖國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利益無法估量。
新中國大廈、肇慶星湖大廈、省人行大廈等一座座全國著名的大廈都在容柏生的主持設計下建造出來。甚至有人曾說在九十年代中國現代建築有一半功勞應歸功於容柏生,或許有所誇張,但從側面也看到了容柏生在中國現代建築史上的不凡之處。 1995年,容柏生實至名歸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幸的是,2019年5月11日4時50分中國建築結構設計上的「頂樑柱」容柏生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他的一生坎坷起伏,曾經歷過低谷也曾攀登過頂峰。歲月荏苒,經歷過大起大落的容柏生看淡了一切,他自己說道:「我並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只是願意老實地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