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晚期癌,至少90%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疫情逐漸緩解,來醫院做檢查的人也多了起來,但是和以前一樣,專門體檢的人很少,很多都是不舒服不得已才過來做檢查的。我所在的醫院是一個規模並不很大的市級三級醫院,在消化內鏡中心,幾乎上每天都能發現癌症。
12天,發現18例癌症!
這幾天的數字尤其有些觸目驚心:
截至到5月13日,在此前短短的12天裡,就發現了18例消化道腫瘤,還不算意外發現的一個咽部腫物(待病理),其中:中晚期癌,占了15個;占比83.33%;早期癌只有3個,占比16.7%!最小年齡38歲,最大77歲;
在15個進展期患者中:有13位患者是這輩子第一次做胃腸鏡;全部都是出現了非常典型的症狀才來做的檢查;有2位患者是沒有按照醫囑定期複查,以至於出現了嚴重症狀,才想起來上醫院的。
在發現的3例早癌中,有2個是常規體檢,沒有任何消化道症狀;一個是因為胃不舒服,卻查出來食管早癌,算是歪打正著,他也沒有任何食管的症狀。
我們的主任慨嘆道:「這些晚期癌,至少90%是可以避免的!做個胃腸鏡就可以提前發現,並且有很大把握治癒的。」
2消化道腫瘤早期沒有症狀,不能傻等「信號燈」!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曾經說過:「消化道腫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甚至肝癌,在早期的症狀,其實就是『沒有症狀』。」
以胃癌為例,超過80%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症狀,或者僅僅表現為消化不良、燒心、胃脹等,很容易被忽視掉。
當出現所謂的「報警信號」時候,才慌不迭的去做胃鏡,十有八九已經病入膏肓了。
前幾天的一個61歲老者,就是這種情況:
近一年來胃一直很不舒服,胃脹、偶爾隱隱作痛,近兩三個月來症狀持續加重,吃藥不能緩解,而且痛得特別厲害,不得已,才於上周來到我院內鏡中心做平生第一次胃鏡檢查,結果就「中了500萬」:
粘膜輕度充血附著粘液,大彎側見大小約4X5cm潰瘍性病變,表面高低不平,附有污物苔。最後診斷為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胃鏡圖片
這位61歲患者如果,在一年前出現不典型的症狀時候做個胃鏡檢查,一定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地步,甚至很可能還是可以內鏡下切除的早癌!
但是,僅僅是如果.......
3早期癌九生一死,晚期癌九死一生!
這句話並非隨口而出的,是由統計數據支持的:
比如早期胃癌的存活率,一種基於TNM分期的胃癌5年生存率為:
0期:在此階段,可以在胃的黏膜中出現異常細胞。現階段的五年生存率約為89%-97%。
1期:如果腫瘤僅在胃中發育,存活率降為78%,但如果發現在附近的淋巴結中發生,則可能降至58%。
2期:癌性腫瘤擴散到淋巴結以及胃的深部組織。五年生存率34%。
3期:在3a階段,癌細胞開始侵犯淋巴結和胃的深部,五年存活率為20%。在3b階段,腫瘤擴散到胃的外層和一些更多的淋巴結。存活率為8%。
4期:這是癌症的晚期階段,癌細胞也會擴散到大量淋巴結和遠處器官中。五年存活率約為7%。
記住!早期發現是提高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癌組織浸潤僅限於粘膜層及粘膜下層者均屬早期胃癌,判斷早期胃癌的標準不是其面積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而是其深度。
而這種早期胃癌基本上沒有任何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也不典型,往往只有在胃鏡檢查時候才能被發現。
一旦發現,我們就可以內鏡下切除,最新的數字顯示,治癒率達97%!
建議以下3類人群進行早癌篩查:
有家庭癌症史、高危因素的人及40-45歲以上人群,在健康體檢時,應進行電子胃腸鏡專項檢查篩查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癌發病的3類高危人群如下:
1、食管癌高危人群有:
- 有消化系統症狀;
- 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
- 以前初篩普查時發現食管粘膜上皮重度增長,或食管炎患者;
- 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內隱血試驗陽性者;
- 抽煙、抽煙加飲酒,長期大量食用發酵霉變酸菜、霉變食物,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B、胡蘿蔔素等的人群。
- 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別是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為高危人群。
- 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者。
-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等)。
3、大腸癌高危人群有:
- 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
- 結直腸癌高發年齡40歲及以上人群有以下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膿血便、血便;大便潛血多次陽性;痔瘡出血;貧血;腹痛;腹脹;腹部包塊;食慾下降;消瘦。
-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人群;
- 有結直腸息肉家族史人群;息肉就是腸壁上生長的凸向腸腔的增生物。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樣的息肉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防止病變成為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