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居然誕生了彈幕鼻祖?

2019-08-23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彈幕這種及時評論的互動觀看方式時,還有不少年紀稍長的朋友始終搞不懂:

你們的螢幕被那花花綠綠槍林彈雨似的字幕擋住了,那還怎麼看得清視頻呢?

彈幕文化

說起來彈幕視頻的鼻祖來自日本,而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則是B站,但是還有一種文字彈幕,出現的歷史就要早得多了,那就是中國古代流行的小說評點,最出名的大概要算是這幾個蘇州人了。

金聖嘆,蘇州明末清初有名的怪才,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點評、修改了《水滸傳》。周作人把他看得很高,說「小說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聖嘆」。在小說里除了對劇情、人物、寫法的點評,他還常常有驚人的吐槽

比如在武松那一段故事裡,從景陽岡下來後武松成為了打虎英雄,成為先進典型後就在陽穀縣大街小巷遊街展示英雄的光榮形象,當地百姓因此熱熱鬧鬧地當了一次吃瓜群眾

世事難料,一年後英雄成了囚犯,為了給兄長武大郎報仇武松吃了官司,而罪魁禍首的王婆也被官府判了死刑,當地百姓又圍觀了一次殺頭的熱鬧

央視98版《水滸傳》中武松形象

這樣壯烈的慘劇後金聖嘆卻大筆一揮:

第一番看迎虎,第二番看人頭,陽穀縣人何其樂也。

金聖嘆對《水滸傳》中眾多典型人物的塑造,不同的性格、氣質、形狀等的描繪也是讚不絕口,他評述說:

「《水滸傳》中只是寫人粗魯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受羈構,阮小七粗魯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

央視98版《水滸傳》現場花絮

金聖嘆個性十足,在專業上有一種「唯我獨尊」的霸氣。他認為《水滸傳》原著顯然是個嚴重的爛尾,於是他單方面宣布,後面的50回肯定不是施耐庵寫的

誰寫的不重要,反正他都給刪了。刪了還不夠,他還要自己改,經過他精修過的《水滸傳》一面世就受到不少讀者的追捧。誇張一點講就是「此本一出,他本盡廢」。由於所刪近半,所以有「金聖嘆腰斬水滸」之說。

金聖嘆有個蘇州老鄉,叫做毛綸,年輕的時候也小有名氣,可惜不會考試,仕途慘澹。中年後更是不幸失明了,他整日在家閒著,就開始點評小說自娛自樂,沒想到一不小心就火了,而這部小說正是《三國演義》

毛綸在家口述點評,負責記錄、校訂的就是他的兒子毛宗崗。(主要還是毛宗崗)父子二人聯手,一邊吐槽一邊還不斷給原著修修補補,順便夾帶了不少私貨。

誰也沒想到他們居然修訂出了最權威的版本,直到現在市面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就是他們出品的。

在這版「毛本」里,毛宗崗雖然不像金聖嘆那樣大刀闊斧的刪改,但也貢獻了許多點睛之筆。

比如《三國演義》開頭那首《臨江仙》就是他加上去的,明代大才子楊慎寫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被巧妙的移用到整本書的開頭。

後來央視版的電視劇還把這首詞譜曲寫成了一首經典歌曲,每當旋律響起,這個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盪氣迴腸的時代就會在腦海里徐徐展開。

他們父子同時還是諸葛亮的腦殘粉,只要有操作空間他倆都會忍不住把諸葛亮吹捧一番,古本里但凡出現詆毀劉備、諸葛亮的隻言片語,都會被他們毫不留情的刪除。也難怪魯迅後來發出感嘆,這版三國里「狀諸葛之智而近妖」,顯然粉絲把偶像吹過頭了。

不同版本的諸葛亮

當然諸葛亮的形象經過修訂整體上顯得鮮活而有神韻,比如劉備三顧茅廬時,看到諸葛亮的草堂掛著一幅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個在羅貫中的原版里是沒有的,毛宗崗把它加了上去,一下子就把諸葛亮的氣質凸顯了出來。

其實,這類評點是古代小說批評的主要形式,大概是在明代中後期誕生的,最著名的代表除了金聖嘆、毛宗崗外,還有張竹坡點評《金瓶梅》,脂硯齋點評《紅樓夢》等。

好的文學點評家往往不僅有奇妙的文采,更有很多哲學的思辨。比如金聖嘆在點評《西廂記》中這樣寫道

「幾萬萬年月皆如水逝雲卷,風馳電掣,無不盡去,而至於今年今月而暫有我。此暫有之我,又未嘗不水逝雲卷,風馳電掣而疾去也,然而幸而猶尚暫有於此。幸而猶尚暫有於此,則我將以何等消遣而消遣之?」

逝者如斯,人生無常,金聖嘆用這幾句話讓我們變得豁然開朗,一切都將風馳電掣而去,所有煩惱憂愁都不值得掛懷,我們有幸暫且活在此時,理應珍惜,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GeGu1WwBJleJMoPMls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