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家長的催促,遠不如做這些事效果好

2021-01-24   淘媽育嬰

原標題:孩子磨蹭,家長的催促,遠不如做這些事效果好

文|淘媽

孩子磨蹭,估計是讓很多家長都會抓狂的一件事。我也經常會被孩子的「磨蹭」逼近崩潰的邊緣:睡前讓他洗臉,他卻不慌不忙地還在玩玩具。好不容易把他帶到了衛生間,又說要自己洗。自己洗也好,關鍵他不是洗,而是在玩水。十分鐘的洗漱時間,硬是被他拖成了半個小時。洗好之後讓他準備睡覺,他說還要看會書。睡前看會兒書也是一個好習慣,可他一看就是十幾二十本,而且越看越清醒。本來計劃是9點上床睡覺,結果10點還在「挑燈夜讀」。當然了,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少不了要催孩子「快點」、「別磨蹭」、「抓緊時間」。事實證明,你越催,孩子越慢。

磨蹭是孩子必經的階段

可能我們忘記了我們小時候的一些事,但如果問到家人的話,他們也一定能說上來幾件你磨蹭的「典型事件」。其實孩子磨蹭不是問題,這是他們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

我們催促孩子趕緊起床、洗漱、吃飯,其實是因為我們也要趕著去上班;

我們催促孩子快點吃飯,是因為我們等著收拾碗筷;

我們催促孩子快點睡覺,是因為我們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如果你自己去想就會發現,我們不停催促孩子「快點」,其實是在用成年人的節奏帶孩子的節奏。事實上,孩子們也會有自己的節奏,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事。

3歲前的孩子對時間概念很模糊,所以他們的磨蹭都不是故意為之,只是在做那個時期他們想做的事情。

3-6歲的孩子,他們慢慢能分得清「昨天」和「今天」,「以前」和「現在」,但是對於20分鐘,半小時到底是多長時間還沒有感覺。

直到7歲,孩子才能夠分得清時間,而這也是他們最磨蹭的時候。

所以孩子磨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是他們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孩子只有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感受時間,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經常催促孩子,有何後果?

如果家長總是不停催促孩子,除了我們熟知的「你越催孩子越慢」,還可能出現這兩種極端的結果。

1. 過分依賴

家長的催促其實相當於是「越俎代庖」,你在幫助孩子帶節奏,讓孩子跟著你的步伐走。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很依賴你。哪天你不催了,孩子都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了。

2. 極度叛逆

說實話,如果有個人整天在你耳邊催你,相信你也會很煩,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真的厭煩你的嘮叨時,就會通過跟你對著干來反抗。到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無視父母,變得自私冷漠,和你期待的樣子完全不同。

孩子磨蹭,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尊重孩子的節奏

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磨蹭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所以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節奏,不要想著怎麼去改變孩子。如果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這比磨蹭還可怕。

2. 多鼓勵少催促

肯定帶給孩子的正面影響一定比否定要多,家長經常催促孩子其實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否定「我自己做不好這件事,必須得媽媽提醒我。」所以為什麼不換一種方式,多鼓勵孩子呢?例如某一次孩子穿衣服很快,媽媽可以及時告訴孩子「哇塞,原來你穿衣服這麼快啊,媽媽相信你以後也可以穿這麼快。」有了家長的表揚、鼓勵,孩子就能感受到做這件事的樂趣,慢慢就養成習慣了。

3.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大多數孩子磨蹭其實是因為對時間沒有太多的概念,所以家長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例如我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只能看13分鐘哦,時間到了就要關機了。」其實這個13分鐘就是一集動畫片的時間,剛好一集結束就關機。孩子就會明白,13分鐘大概能看一集動畫片。慢慢地,孩子心裡就對時間有了概念。

淘媽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都還不成熟,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尊重孩子的節奏,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相信孩子會成為很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