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進深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研究員
朱文躍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研究生
10月22日,在經過6個多小時的談判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簽署了相互諒解備忘錄,備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俄敘聯軍進入安全區,即土耳其「和平之泉」行動外的敘土邊界敘利亞一側,150小時內協助庫爾德武裝內遷至敘土邊界30千米之外的地區,並在安全區展開聯合巡邏。
俄土簽署備忘錄,敘利亞大國博弈仍留遺患
對土耳其來說,備忘錄確定了保護土耳其國家安全及「和平之泉」行動取得的成果,對俄羅斯而言,備忘錄明確提出「尊重保護敘利亞的政治統一與領土完整」,並得到土耳其承諾將繼續支持敘利亞憲法委員會的工作。可以說美軍撤出敘利亞後,土耳其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展開的軍事打擊行動引發的大國博弈因備忘錄的簽署似乎暫告一段落。
然而,敘利亞問題引發大國博弈是一台多幕劇而非獨幕劇,目前遠未到「劇終」的時刻。俄土簽署備忘錄,也遠未解決庫爾德武裝和庫爾德人問題,反而留下了巨大隱患。備忘錄的簽署,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因土耳其展開軍事行動引發的危機處理的「臨時方案」,而非解決敘利亞問題的「一攬子計劃」。
敘利亞問題的實質是2011年因所謂顏色革命而引發的政權危機和國家分裂問題,美俄等域外大國及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域內國家展開了多輪激烈博弈,每一輪博弈的焦點不盡相同,參與的博弈方也不一樣。
整體而言,當前敘利亞國內根深蒂固的民族、宗教、教派矛盾依然存在,政權問題、統一問題、民族問題及重建問題等沒有一個問題得到徹底消除,地區國家與域外大國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的局面也沒有任何改變。
俄土簽署備忘錄,對各方來說影響不一。
對俄羅斯而言,備忘錄的簽署彰顯了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巨大影響力。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堅定支持,通過斡旋敘利亞化武危機、推進敘利亞內部的政治對話和憲法委員會的工作,俄羅斯顯示了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強大議程設置能力和外交的靈活性。
俄土簽署備忘錄,敘利亞大國博弈仍留遺患
普京與埃爾多安的會談及備忘錄的簽署,使俄羅斯成功塑造了「地區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俄羅斯國內媒體稱之為「俄羅斯外交的勝利」。備忘錄中明確突出俄土將「在『阿斯塔納停火機制』背景下尋找敘利亞衝突的政治解決方式,同時,將繼續支持憲法委員會的工作。」 這表明,俄羅斯在未來敘利亞政治進程中持續發揮影響力,其主導地位難以撼動。
對土耳其來說,備忘錄的簽署是在軍事行動取得成果之外,在外交方面取得的又一場「勝利」。一方面,土耳其的安全訴求得以滿足,「和平之泉」行動取得的成果得以確認,並且俄土強調《阿丹協議》的重要性,《阿丹協議》是土耳其與敘利亞在1998年簽署的秘密協議,依據該協議,土耳其可深入庫爾德地區5千米。備忘錄不僅敦促執行《阿丹協議》,甚至允許土耳其深入該地區10千米之遠。土耳其的軍事行動獲得了一定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通過簽署備忘錄,俄土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作成功化解了雙方潛在的衝突,展現了俄土關係的友好。土耳其不僅贏得了俄羅斯的支持,並在以後的敘利亞政治進程中擴大了影響力。
俄土簽署備忘錄,敘利亞大國博弈仍留遺患
相比俄土,美國則稍顯失意和落寞。美軍撤出敘利亞,是美國中東戰略收縮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也兌現了完成消滅「伊斯蘭國」組織就撤軍的承諾。然而,美國的撤軍被庫爾德人視作拋棄「盟友」的舉動,引發了庫爾德民眾的強烈抗議。可以說,美國的「倉促」撤軍與土耳其越境打擊庫爾德武裝密切相關,但美國的撤軍仍有根源。
一方面,美國臨近大選,特朗普政府撤軍有贏得選舉的考量。另一方面,隨著敘利亞戰事收尾,美軍在敘存在顯得尷尬,與庫爾德人的「同盟」又嚴重影響美土關係。隨著中東地緣政治的變化,美國迫切需要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23日,特朗普發表聲明,土方將停止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行動,實現「永久性」停火,美方會「解除對土耳其的所有制裁」。在敘利亞未來的政治進程中,美國仍將是重要的博弈方。
最後,對敘利亞來說,隨著政府軍進入庫爾德地區,敘利亞可能迎來統一的曙光。隨著憲法委員會的成立並開展工作,敘利亞將迎來新的政治進程。但是敘利亞政府仍面臨重重考驗,庫爾德武裝問題、敘土邊境問題仍將長期存在。
對庫爾德人而言,其實現自身地位和社會發展的追求仍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庫爾德問題而引發的難民問題、恐怖主義仍將是敘土之間乃至中東治理的一大挑戰。(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