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時更換單車零件,後果可比你想的還嚴重

2019-12-19     洋哥愛騎行

自行車上的許多零件,都會在長期的騎行過程中發生磨損、老化、變形等損耗現象。這些不良現象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各機械部件的工作性能,從而降低騎行時的舒適性,而一些部件的損耗,還有可能對騎行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單車上的哪些零件容易在長期使用後出現損耗現象,以及出現這些現象的不良後果。


一、牙盤、飛輪、後撥導輪

全新的牙盤與飛輪的齒不會過於尖銳,其頂端一般會呈扁平或是圓弧狀,可以與鏈條進行緊密的咬合。

而磨損嚴重的牙盤、飛輪與後撥導輪,會變得非常尖銳,這也就減弱了與鏈條的咬合程度,從而導致異響、發力時感到疲軟、變速反應遲緩或不精準等降低騎行體驗的不良現象,並可能造成發力時「跳齒(即鏈條未掛住牙盤或飛輪的某個齒,直接『跳』到下一個齒」這樣影響安全的後果!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齒輪磨得都能扎破手指了,再去考慮換新!


二、鏈條

不知你是否知道,鏈條用久了是會被拉長的!被拉長的鏈條會影響到與飛輪、牙盤及後撥導輪的咬合,同樣可能造成異響、發力疲軟、變速遲緩或不精準以及跳齒等問題。而如果你是一名腿部力量較強的選手,那麼在爬坡等發力較強的騎行中,很有可能將已經老化的鏈條蹬斷,造成極大的危險!

請定期到車店使用鏈條卡規(有條件的車友可自備)等專業工具對鏈條進行體檢,一般來講,鏈條長度超過原廠的0.75%時,即應考慮更換新鏈條。


三、剎車皮(來令片)、碟片、車圈

磨損過度的剎車皮(來令片)和碟片,其制動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不及時更換,甚至會在不經意間造成剎車皮外殼的金屬直接與車圈接觸的嚴重後果。

而車圈邊緣(大多數公路車與使用V剎系統的山地車),也會在與剎車皮的頻繁摩擦後變薄,一來,其增強剎車效果的紋路會被磨平,降低制動效果,二來,變薄的車圈邊緣會對車圈的強度造成不利的影響。

一般來講,當剎車皮(來令片)、碟剎碟片的磨損剩餘接近原厚度的2/3,車圈剎車紋路的快要磨盡時,即應當考慮進行更換。


四、內、外胎

外胎在長時間的使用後會被磨損,或因老化而產生開裂等現象,這無疑降低了輪胎的抓地力,並增加了爆胎的可能性。

內胎也是一樣,過久不進行更換,也容易因為老化而產生爆胎。

根據各種外胎的材料及磨損程度,每騎行2000-5000km即應儘可能地進行更換,在更換外胎的同時,也儘量同時更換內胎,另外,補胎超過2次的內胎,也請將它換掉。


五、把套

把套紋路在長期的使用中很容易被磨平,這樣無疑增加了搖車等激烈動作時手部打滑的幾率,從而帶來危險。而且,許多膠質較軟的把套在汗水及雨水的長期侵蝕中,會變得黏糊糊的,用起來也會非常不舒服。

所以,把套也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消耗品。

當這些零件出現磨損、老化等不良現象時,請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進行檢查及更換,車變得不好騎還算事小,要是出了安全問題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O4LOm8BMH2_cNUgHW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