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生母是誰?直到打開孝陵,看到供奉的牌位,才算揭開謎底

2020-09-25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朱棣的生母是誰?直到打開孝陵,看到供奉的牌位,才算揭開謎底

朱元璋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功莫大焉。所以後來的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

清代歷史學家孟森在《明史講義》中,正文開篇第一句便是「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

清朝人撰寫的正史中,也承認了這個基本事實,「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明史·太祖本紀》)

所以,無論是歷史的評價,正史中的蓋棺定論,都說明中國歷史上得位最正的開國皇帝,就數朱元璋了。

他的出生,是名副其實社會最底層的人,沒當過前朝的官,所以他起來造反,就不算背叛前朝,況且他反對的,是異族的統治。

後來做的第一個小官,是在抗元的義軍中當上的,沒有任何依賴,不藉助任何先天的力量,天下都是憑自己的本事打下來的。

起義軍

但就是這麼一個英明的開國皇帝,在晚年卻辦了一件糊塗事,由於太子朱標死得較早,按正常繼位程序,應該讓嫡次子繼位,但是朱元璋卻跨過諸位嫡皇子,直接安排嫡皇孫朱允炆來繼位。

為了讓親孫子將來坐穩皇位,朱元璋是煞費苦心,按他的說法是要替後人拔除荊棘上的刺,於是開始大造冤獄,製造了「藍玉案」。

藍玉一案,將僅剩的開國元勛,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史書載:「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稱帝。

雖然爺爺朱元璋已經替他清理了那些外姓的重臣,但是朱家子孫,分散在各地的藩王勢力太大,於是他開始了削藩。

別的藩王雖然不滿,但只能忍氣吞聲的承受了。等落到軍事實力很強的燕王朱棣頭上時,他不幹了,於是打出「靖難」的口號舉兵造反。

建文帝

雖然剛起兵時他的兵力較少,處於劣勢地位,但仗越打,他的隊伍越來越強大,就這樣,只用了3年的時間,他的「靖難」軍隊就打到了南京城。

南京城破後,朱棣到處尋找朱允炆,但是挖地三尺也沒有找到,於是朱允炆的下落,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朱棣由此坐上大明的皇帝寶座,按照序位應該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但是這個序位朱棣卻不幹,當時他出兵時打出「靖難」旗號,同時質疑朱允炆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並且堅稱自己是馬皇后所生,是嫡子。

為了表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他廢掉了建文帝的年號,這樣就表明他是正當繼承父親的皇位,並下令廢除建文帝當政時期的官制和法令,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為了這個目的,歷史就被篡改了,朱棣就成了明朝朱元璋之後的第二任皇帝。

另外,既然堅稱自己是嫡子,那馬皇后就理所當然的是他的生母了。

永樂大帝

可是,任何歷史史實,無論後人怎麼掩蓋,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的。

痕跡一:

《國榷》中記載,朱元璋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碽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余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

這裡頭的碽妃,根據排名可以得出結論,她應該是一個地位不太高的一般妃子。

痕跡二:

根據是明汪宗元撰《南京太常寺志》,這裡頭明確寫道:朱棣的母親是碽妃。

南京大理寺的左丞李清,他在翻閱《南京太常寺志》時,發現裡面有這樣一段記載,「在享殿中,太祖高皇帝的排位在正中,牌面朝南,其左邊也就是東邊乃是李淑妃等一群妃子的牌位,而西邊唯獨一個碽妃的牌位。」

古人十分注重排位,尤其是供奉先祖的地方,是十分神聖的,可是這個書中記載的排位順序,明顯不合常規。

李清帶著心中的疑問,去向博學多才的禮部尚書錢謙益討教,錢謙益看了書中的記載以後,也百思不得其解。

他認為是書中記錯了。可是是否真的記錯了?驗證一下不就知道了,於是倆人打開享殿,親自去查驗。

打開享殿後,兩人進去一看,發現裡面牌位的排法,和書中記載的分毫不差。

古人以右為尊,在這裡碽妃的牌位非常凸顯,明顯高於其他妃子們。但是這裡供奉的妃子們,都能找出她們的家世,而唯獨這個排位崇高的碽妃,卻毫無記載。

錢謙益

痕跡三:

明代史學家張岱也曾去過孝陵,親眼看到了孝陵神位的排列順位。後來他在《陶庵夢憶》中也記載了這件事:「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為己子,事甚秘……」

並明確說明,這件事在當時屬於宮廷秘密。

這麼說來,明成祖朱棣,他是有意要抹去有關他生母的一切痕跡,但是在這個神聖的地方,露出了破綻。

當世的史學家傅斯年,在他的《明成祖生母記疑》中提出:「成祖生於碽氏,養於高後,碽氏為賤妾,故不彰也。」

吳晗在其專著《明成祖生母考》中也論證道:「高皇后無子,成祖周王為碽妃出。成祖為高後所養,故冒稱嫡子。碽妃則行歷不詳,只好闕疑。」

於是,這個神秘的碽妃,她的身份一點一點的揭開了,她就是朱棣的親生母親!

顯然是朱棣上位後篡改了歷史。他為什麼這麼做?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馬皇后

朱棣當了皇帝,為著將自己身份正統化,一口咬定為馬皇后第四子,然後命人篡改歷史,抹去痕跡。這也是許多史料缺失的原因,因為關於碽妃的生平,和有關朱棣真實身份的史料,都讓其給銷毀了。

於是就變成正史中這樣的記載:

「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王,次上,次周定王橚。」(《明太宗實錄》)因之,云:「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明史·成祖本紀》)「顧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後孝慈高皇后親生,皇太子親弟,忝居眾王之長」。(《燕王令旨》)

這些官方材料,都言之鑿鑿的說明,明成祖生母當屬馬皇后無疑。

但古代人都相信因果報應的,朱棣為了政治目的,在公開場合不敢露出自己生母的真實身份,但在冥冥之中,他心裡頭總是不那麼踏實。

於是在供奉她們的時候,他覺得應該讓自己生母的牌位,獨自一個在西邊,並且處於位尊之處,以區別於明太祖的其他嬪妃們。

碽妃

根據以上諸多線索,和前人的考據成果,我們來還原一下歷史。

這個碽妃是高麗人,由高麗進貢獻給了朱元璋,她的地位比較低,只是一般妃子。被朱元璋寵幸後,有了身孕。但懷孕未足月,在她懷孕7個月的時候,便生下了朱棣。

由於宮內有史官專門記載皇帝的起居,所以這個做不了假。

但朱元璋懷疑,她在高麗進獻前,就有了私通之嫌,於是龍顏大怒,生產後即被朱元璋處「鐵裙刑」而死。

這個「鐵裙刑」,是中國古代男人懲罰不忠女人的一種酷刑,它是將鐵片做成刑具,形狀就像一條裙子,再給犯人穿到身上,然後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

大火一燎烤裙邊,鐵片被烤紅了,貼在犯人的皮肉上,犯人的肉被烤的滋滋冒油,其慘狀可想而知。

碽妃死後,朱棣從小就沒了母親,是馬皇后把他抱養大的。

酷刑

這樣,也為朱元璋違反常規,越過皇子,讓嫡皇孫繼承皇位做了一個註解。

因為朱棣是諸多皇子中最有才幹的一個,曾經多次參與北方軍事戰爭,兩次率師北征蒙古,為大明江山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太子朱標是嫡長子,當皇儲那是天經地義的,朱元璋當年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因命運不濟,早早就病逝了。

朱標早亡,此時無論從長幼排序,還是在文韜武略上,朱棣都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但是朱元璋卻忽視他的存在,直接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這隻有一個解釋,朱元璋對朱棣的身份雖然沒有明說,但明顯的是不喜歡他。

但朱元璋沒有想到,他苦心孤詣的安排,最後還是被他這個最有才幹的兒子所顛覆。

其實我們看看明成祖的歷史成就,說明他做對了,否則歷史上不就少了一個「永樂大帝」嗎?

參考資料:

《明太宗實錄》

《明史》清·張廷玉

《明成祖生母考》吳晗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hMiw3QBd8y1i3sJ-2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