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最美5處古村古蹟,凈土宗發祥地里尋古韻

2019-12-18     古村記

湖北,鄂州。

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是全國著名的「百湖之市」,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源地、馳名中外的「武昌魚的故鄉」。

鄂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裡有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蹟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誌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

這裡還保存著幾處古樸美好的村落和古蹟,一起來看看。

1 李家境村


李家境村地處鄂州市南郊、鄂城區碧石渡鎮西部、鄂東南四大佛教名山五卦山腳、古塘湖畔,距市區約11公里。全村依山傍水,兩面臨湖,4條小港徜徉其中,湖港相連,風景優美,山水宜人,猶如一幅絢麗的山水畫卷。

李家境村內一面依山、兩面傍水,東南為千畝湖,西北為古塘湖和萬畝湖,水質清澈。一把釣竿,一頂蓑笠,配上這湖天相連的風光,足以讓釣魚愛好者痴迷,過足釣癮。

沿著小溪,從李家境廣場前行50米便可上山。山上竹林蒼翠,四季長青,更有鄂州傳說中的「樹王」——將近360年樹齡的銀杏樹,長得枝繁葉茂、高大挺拔,讓人驚嘆不已。

2 朱家堖村


朱家堖位於鄂州市西山街道。居民大部分都姓朱。據村裡介紹,該族屬明太祖朱元璋皇族,是朱元璋第六子楚昭王朱楨的後裔,原住江夏龍泉,該灣太公的父親受封於葛店白滸鎮。清順治統一江南時,到處追殺朱姓人。一隻朱姓族人(朱顯光)率領族人向東避亂,渡過長港後棲宿在雷山腳下的「岳王廟」里,躲過了清軍的追殺,後來為了生存,由一孟姓好心人將他帶到這個「鬼不生蛋」的黃土堖上居住,燒荒開田,艱辛創業。幾十年後,朱姓人丁旺盛,形成了一個灣子,便有了朱家堖灣的叫法。朱家堖灣始祖族人由於當年在「岳王廟」躲過清軍的劫難,非常感激民族英雄岳飛的神靈庇護。自那時起,朱姓人就在自家祠堂里供奉岳飛的塑像,尊為家神,初一十五都去祭拜,緬懷岳飛的大恩大德,向子孫講述岳飛「精忠報國」的民族主義鬥爭精神,勉勵後輩要以岳飛為榜樣,熱愛國家,效忠國家。歷史跨越時空幾百年,朱姓人敬崇岳飛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3 上魯村


村落位於鄂州市塗家堖鎮上魯村。附近有個叫南灣的地方,曾經是梁子湖裡沙洲最好的地方。「以前每年冬天,好多鳥都來『吃年飯』,東方白鸛有十多隻,黑鸛有三四隻。」

4 蓮花山



蓮花山位於鄂州市城區東南部的洋瀾湖畔,有元明塔、六合園、碑林等人文景觀多處。這裡山清水秀,三面環湖,通匯長江,山巒疊翠,煙波浩渺湖山壯美,地靈人傑,是鄂州人周末休閒的好去處。蓮花山旅遊區,以蓮花山為主體的九座山峰,宛似依水綻放的九朵蓮花,景區內湖光山色,歷代文人如屈原、陶淵明、黃庭堅、蘇東坡等曾在此行吟賦詩,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其中元明塔,層層飛檐翹角,覆蓋著金色琉璃。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貫地,為元明塔獨有。景區中的碑林,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碑林,總體設計以旅遊區內的白猿山山勢架構為基礎,依山就勢,周圍建長365米的圓形碑廊。碑林呈現彩色立體模型,整座碑林形成半球體建築,外圈由黑色碑廊環繞,八條紅白二色陰陽碑廊蜿蜒而上。在碑林上,刻畫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還有佛教和道家的文化思想,此外還有楚文化、醫武文化等。

5 西山


西山古稱樊山,位於鄂州市鄂城區西山街,因在吳王古都──今鄂州市區之西,故名西山。西山集雄險秀幽奇曠於一身,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名山。西山昔有楚門東戶之譽,古都明珠之稱。西山一脈九曲,九峰六穀,重巒疊嶂,飛瀑漱玉。山上六條谷澗,串連七泉、三池、一湖和兩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質優良,終年不竭。主峰石門山海拔170米,全山植被覆蓋率達98%,滿山蒼翠氣候宜人,歷代譽為瀏覽勝地。西山歷史悠久,名勝古蹟主要有:吳王避暑宮、武昌樓、古靈泉寺等二十餘處。以吳王故都為特色歷史文化景觀,以孫權、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古靈泉寺為標誌的佛教文化景觀和以西山園林為主體的自然景觀在這裡巧妙融和,交相輝映。古靈泉寺為南傳凈土宗初祖慧遠所建,為發祥地所在。西山留下了三國吳王孫權治國,晉代高僧慧遠參禪以及抗金名將岳飛和歷代名士陶侃、庾亮、李白、蘇軾、歐陽修、王安石、陸遊、彭玉麟、張之洞等人在這裡講經布道、習武修文、遊獵宴飲、避暑隱居的諸多蹤跡。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Lo2H28BMH2_cNUgf6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