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偶像背後的薛丁格標準

2021-04-30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完美偶像背後的薛丁格標準

第3165期文化產業評論

伴隨著或慶祝或不甘的聲音,創造營在夏天來臨前落下帷幕。90個少年的旅程還在繼續,其中的11位成團選手則以INOT1男團的身份正式步入娛樂圈。在兩個月的觀察式養成綜藝之後,他們被資本、市場、粉絲選擇出來,也即將面臨內娛「完美偶像」的考驗,其中的不完美者,無疑將被淘汰出局。

作者 |曹學燕(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王夢宇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6847字 | 預計閱讀時間18分鐘

「當公務員得政審合格,偶像怎麼就不用?」在各類選秀節目助推下的偶像市場逐漸呈現飽和狀態,大眾對於偶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初代偶像選秀《超級女聲》靠嗓音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的偶像得經得起360度的考察——個人品德、學歷背景、家庭關係、情感生活等都是重要的指標,相比之下,成為偶像的基本條件「能唱會跳」反而成了次要因素。

拿最近創造營2021來講,C位出道的劉宇「成團詩朗誦式發言」「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等詞條熱度幾乎壓過了他的中國舞才藝。而同樣是C位熱門人選的周柯宇在早期曝光的宿舍吸煙事件和老賴爸爸周武軍的雙重負面新聞之下,最終低位出道(第10名)獲利的人有中國風標籤加分,失利的人則是受個人品德和家庭因素影響。

在偶像選秀業中,與其說是選偶像,更像是選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每個粉絲都成了「望愛豆成龍」的追星雞媽,一旦發現自己的偶像有一點不完美的瑕疵,要麼拚命掩蓋自欺欺人,要麼迅速放棄,尋找下一個績優股。

所謂的「完美偶像」似乎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唯一清楚的是,當偶像過氣時,ta一定不夠完美了。

內娛不缺偶像了

Into1出道拿下20個大品牌的合約,迅速成為資本的寵兒。近五個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數超過3000萬,系列視頻播放量超過2億。熱搜,熱度指數都在昭示著這群新偶像的到來,今天人們沉迷於他們的完美,明天或許就會因他們的「塌房」而離去。

into1下島照

創4選手合唱起風了

就像是李海鵬在《佛祖在一號線》中的一段話:「對英雄的消費,只有兩回讓人們真正爽到不行:第一回是樹立英雄,第二回則是幹掉英雄。」

對偶像的消費亦是如此, 成於完美,毀於不完美——中國偶像已經在不斷飽和的過程中,越來越應驗傳播理論家利奧·洛文塔爾(Leo Lowenthal)分析20世紀40年間流行雜誌傳記主體後得出的結論:「僅僅在二十年前,娛樂界人士在傳記作品中的角色還是微不足道的,而現在,從數量上看,他們是最大的群體」。

維基百科統計:新浪微博粉絲數排名前十均為明星

從影響來看,他們的力量也不小。澎湃美數課數據也顯示,2020年搜索量最高的兩條熱搜是「羅志祥周揚青分手」和「羅志祥回應」,都有超過2700萬的搜索量,比第三名「特朗普夫婦確診新冠」還要高出700萬,更不用說其他疫情相關的重要話題也在偶像人設崩塌、塌房事件面前落了下風。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逐漸理解日本、韓國的「卑微」偶像文化——現役偶像誰沒有向粉絲鞠躬、道歉過?韓國偶像車銀優因臉上長痘哭著道歉,反省自己沒有做好自我管理;日本偶像若被發現戀情,在社交平台上曬剃頭照向粉絲道歉成為了一種規矩……

臉蛋天才車銀優道歉

中國的偶像也開始加入道歉大隊,事情無論大小,必須道歉來維持自己的「完美形象」。 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道歉關鍵詞,相關話題下有不少偶像的身影,道歉的理由也千千萬萬——政治相關:「日本福島核廢水」不當發言;商業相關:明星名下產業出現安全事故;社會相關:駕車等紅燈時玩手機等。

道歉排排站

日韓偶像道歉,在於違法了身材管理、生活管理、感情管理等專業操守條例;中國偶像道歉更多的是一切與個人相關的「壞事情」。兩者總會在道歉信中加一句辜負了粉絲的期待,這種期待對於偶像來說更傾向於「完美的標準」在中國的背景下,這條完美的標準會衡量偶像相關的所有事、所有人,讓偶像防不勝防,如履薄冰。

偶像:從生產到消費

不得不說,偶像的門檻越來越高了,既然享受著高收入、高回報,那似乎承擔著常人不能承受之重也理所當然。 「要配得上粉絲的愛」的訴求合理化背後,實際上是消費型偶像不可避免的枷鎖。在洛文塔爾的定義中,消費偶像是隨著大眾媒介發展而被塑造出的偶像,如影星、體育明星、歌星等,他們的根基本就在於大眾的追捧和喜愛;與之相對的是像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等具備改造社會能力的生產偶像。

在中國,偶像發展並不是個新鮮事。

第一階段:建國初期——生產型偶像風靡

在國家早期發展階段,提高生產力是刻在國家和人民心裡的目標,相對應的榜樣(即偶像)也多從人民中來,並為人民和社會帶來實在的好處,或者是在某些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專業人才。那更像是一個真正的草根偶像,平民英雄時代。憑著高尚品德留名的有樂於助人的雷鋒,以拼勁動人的有「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專業領域中也是人才輩出,兩彈元勛系列人物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等科學家至今仍然是美談。

鐵人王進喜

鄧稼先

這些偶像有時也會受到「粉絲」的輿論捆綁,比如電影《芳華》中的好人劉峰先進的一生最終因為時代不容的愛情而從頂峰跌下。但是大多數時間,生產型偶像本身的生產力既不可替代,又具有很強的利他性,哪一點都有各自的硬指標,不需要所謂的「完美」標準。

《芳華》中好人劉峰跌落神壇

第二階段:社會發展——消費型偶像出現

在基礎產業發展走上正軌之後,生產型偶像逐步退出歷史舞台。第三產業的興起和傳媒技術的革新助推了消費型偶像的出現。 消費型偶像,一方面能夠刺激消費帶動新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偶像自身甚至也成為一種消費品。

港台明星掀起了第一波中國偶像潮,中國風背景的武俠劇和緊張刺激的現實警匪題材捧出了第一批偶像。女明星有朱茵眨眼,林青霞喝酒,王祖賢穿衣,張敏回頭四大巔峰之作,男明星最帥的一面也往往留在了武俠劇中。

視覺層面上對於偶像的高要求成為核心,美麗的皮相以及與角色相符的神韻氣質透過電視熒幕無限縮短與觀眾的距離,也自帶美人的疏離感,至今仍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亞洲偶像鼻祖自然少不了先行的日韓地區,90年代的日本巨星木村拓哉更是在廣告行業破壁代言女性產品——口紅。他所代言的「佳麗寶KANEBO」口紅,兩個月內銷量達到300萬支,打破了日本口紅的銷售記錄,已經隱隱顯出粉絲經濟的苗頭。

當然,此類以形象出眾的偶像們在年老之後,也會歸於沉寂。其重要的消費屬性——顏值的保質期有限,因此導致了「王祖賢彎腰駝背吃火鍋「等言論出現。 靠出眾形象火爆一時,也難逃」不許人間見白頭「的詛咒。

王祖賢被爆出日常照片

第三階段:技術賦能——消費主導,生產為輔

在各類社交平台興起的時代,技術給了每個人話筒,也增加了每個人成名的機會。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提出15分鐘理論——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在短視頻等新曝光媒介及選秀節目新模式的推動作用下,人們不光更輕易地消費偶像,甚至可以如自己所願製造偶像。

來選秀之前當遊樂園NPC的甘望星

一方面,消費型偶像爆髮式增長,量大且更新疊代速度極快;另一方面,粉絲選擇自己偶像的空間也變大,主動性更是增強,總而言之,消費偶像已成為一種常態。

中國報告網《2021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00後的偶像更加多樣,偶像團體已成為是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社會科學院包蕾萍老師研究發現,青年崇拜的偶像排名前五位的領域分別為 :政治領袖(34.9%)、歌星(16.8%)、影視明星(15.1%)、商業人物(9.7%)、體育明星(6.6%)。且由於偶像數量多、時效性短,具體到某位個體身上,比例很低。

圖源:2021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由此可見在「買方市場」的這一屆粉絲容易「變心」,一丁點不完美都會讓他們對捧在手上的偶像棄之如敝履。

同時,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也再次凸顯出了生產型偶像的力量,醫藥領域的專家、醫生、護士等在那個時期起著安定人心,力挽狂瀾的作用。但即使擔得起偉大二字的他們,也時常被拉入消費型偶像的行列用完美來嚴格要求。

成為偶像,就必須完美,可完美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

薛丁格的完美標準

從創造營2021的學員口中,其實已經可以獲得一些完美標準的啟發。比如被粉絲稱為「內娛第一守房人」的伯遠出道後上的第一個熱搜就是「伯遠要單身8年了」,因為該學員為了通過選秀節目實現舞台夢想6年都沒有談戀愛,成團後限定活動時間2年更得與戀愛無緣;而另一名泰國學員高卿塵在攝像頭面前的「我想要旅遊」被舍友誤聽成「我想要女友」,舍友直接大驚失色,連連提醒……不和異性近距離接觸、談話,是第一守則。

對於吃著男友女友人設福利的偶像,單身的要求只是基礎,粉絲的潛台詞就是——戀愛即失業。但是,內娛偶像標準的內卷化也令人望而生畏。

首先才華必須得橫溢,不會跳舞游泳射箭的演員不是好偶像,偶像不光要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也要在儘可能多的領域蟾宮折桂。偶像能不能跨界,能不能跨更多的界成了一個隱形標準。很多偶像不滿足於舞台的幾分鐘,雄心勃勃進軍演藝圈,電競圈,體育圈……表現出一副不光單項強,還要全面發展的狀態。

偶像出身的宋茜認證已經是演員、歌手

去年的演技類綜藝《演員請就位2》男團愛豆陳宥維就受到了評委和觀眾的演技質疑,今年的創造營中也可以看到有劇集待播的選手周柯宇。偶像搶起了演員飯碗,一次搶不好可以繼續嘗試,一次搶得好便可以實現質的飛躍。

陳宥維在演員2中的表現

同時隨著越來越多類型的綜藝出現,觀眾們可以看到偶像們在短跑、游泳、射箭等領域盡顯體育精神,也可以看到偶像和電競、歌手、作曲等專業領域的選手一爭高下。

新浪「跨界也很出彩的愛豆」「跨界愛豆有多猛」詞條下可以看到不少粉絲的拚命安利,「全能愛豆」則更是不少偶像的金字招牌。粉絲們頗有幾分「雞媽「風範,現在颳起的媽媽粉潮流也可以從粉絲對偶像的完美標準上得出原因。

在硬體條件包裝完畢後,偶像們的個人道德、家庭關係等也成了軟實力的考察標準。只是偶像道德的邊界被無限延展。在粉絲眼裡,小到排隊讓行,大到愛國發聲都是考量偶像合格的標準。 以日本偶像為例,其流行的三大自我修養包括講禮貌;正能量;傳遞快樂三部分。

除了和傳統社會道德吻合的要求,一些粉絲和偶像共同約定的規則令人唏噓:要有過人的自制力來進行身材管理,無任何不良嗜好(喝酒、吸煙;玩遊戲除外)…… 一絲疏忽,全盤皆輸。

但偶像管得了自己的未來行為,卻不能回到過去重新書寫自己的完美簡歷,更不可能管理好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藉助網絡記錄下的一切,粉絲對自己的偶像開始了扒「底褲」行為(了解偶像爆火前的資料),既為了解偶像,也為排查潛在的黑點。《山河令》爆火的兩位男演員龔俊張哲瀚兩人的早期資料被曝光出來,由粉絲來細細品鑑;《創造營2021》堪稱民選頂流的利路修利老師也差點在粉絲扒底褲的過程中翻車。

同時偶像的家人也成為重要的關照對象,2020年翻車的不少明星自己沒做妖,但礙不住老賴家人的出現,一瞬間變成了人見人罵的老賴之子,成了人們恨屋及烏的對象。多位偶像在爆出父母限制消費等新聞後,完美光環也黯淡下來。

對於偶像的標準,雖沒有專業層面上的指標、維度,但粉絲和偶像業自主建立起了一套貫穿偶像一生、包含偶像相關的所有人或事的行為規範,與其說是讓偶像敬業,不如說是讓偶像滿足粉絲心目中的完美標杆。 可問題還在於,粉絲的完美標杆根本不是不變的真理,而是一種玄學。

能力不行顏值來湊,顏值不行人品提高,甚至不完美本身也成了一種獨樹一幟的完美,這也是為什麼不愛唱跳,只想下班的創造營中2021學員利路修為何能頻上熱搜? 逆反心理還是厭世氣質,他的粉絲也給不出標準答案,但不妨礙利路修的謝幕舞台被稱一句「完美」。

唱跳一般只想下班的利路修

與TFBOYS歌詞「努力做個完美小孩,滿足所有人的期待。」相應的卻是粉絲變幻莫測的完美標準,對那些能力明顯有待提高的偶像,粉絲們願意只看顏值,夸一句 美麗廢物;對那些已有一定成績的偶像,粉絲們則繼續推進,向著全方位 完美邁進;黑點不大,粉飾太平繼續洗腦一句完美;黑點過大,直接放棄奔赴下一個偶像。

在偶像標準的上限、下限被無限拉長的時候,完美的標準也變得薛丁格起來——粉絲說好就是真的好。

結語

回歸偶像最早的概念,其實「偶像」(idol)的意思本身就不是指人,而是指代雕塑、圖形等無生命的崇拜標誌。 被賦予偶像之名的少年少女們似乎只有摒棄人性的七情六慾等部分,才能具備完美的品格。但眾口難調,人非聖人,完美偶像的結局很難不是打臉收場,畢竟粉絲在追捧偶像的時候,常常忘記他們有血有肉的人,徹底把他們視為一類消費品;偶像們也應該思考,比起所謂的完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裡?

話題互動

您對完美偶像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曹學燕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 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B4-JHkBrsvY2_Uu7q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