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住宅重回「毛坯」時代 你願意為了省事每平多花3000+?

2019-11-20     旅居青島

想要買房的你,可還記得,從何時起,市場上難覓毛坯交付的普通住宅嗎?

2015年9月,山東省印發《山東省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在第三部分實施路徑中的第二點第五條中提出:「推進土建裝修一體化。引導開發企業從委託設計入手,組織實施土建裝修一體化,建設銷售成品住房,避免施工過程中的拆改,避免業主購房後二次裝修造成的材料浪費、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研究制定地方強制性技術標準,2017年設區城市新建高層住宅實行全裝修,2018年新建高層、小高層住宅淘汰毛坯房。對全裝修商品住宅,在銷售時實行毛坯房和裝修分別計價,分別開發票,分別納稅。」

而後到2017年,青島近乎所有在售待售的新建普通住宅項目都開始推行「裝修交付」,特別是交付日期在2018年後的,更是很難找到毛坯交付的房源。相應的,在這段時間裡,房價也上了一個新台階。

從住房成為商品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那天開始,對於毛坯房和精裝房的爭論就從未停止。當然在最初的時候,精裝房是作為一種「高級商品」存在的。在遍地毛坯房的時代,精裝社區無論從品質還是口碑上都要高於同品牌(或同等級)的毛坯房社區的,自然在價格上也不普通。

精裝交付的初衷無疑是從體貼購房者的角度出發的,不但可以省去買建材看工地的時間,裝修款合併在房款中可以使用貸款,減輕了因裝修需一次性交款而產生的負擔。

但現實的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

即便是在精裝交付項目「少而精」的時代,精裝房入住後產生的質量問題也時常見諸各大媒體。諸如管道破裂泡壞地板,防水不到位牆角發霉,定製櫥櫃門板開裂等問題,只有想不到沒有見不到。這時候大品牌開發商通常會有比較完善的售後體系解決問題,而買了小開發商產品的業主可能就投訴無門了。

而到了購房者並沒有多少選擇權的「土建裝修一體化」時代,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刨去室內設計單一、建材質量良莠不齊等老生常談的話題,最重要的是裝修標準更是無從談起。

一些開發商會在銷售話術上把「精裝交付」改成了「裝修交付」,在樣板間裡到處貼滿「非交付標準」的提示,在合同里會註明「購房者不得以裝修費的標準衡量交付標準」等內容。言下之意就是,雖然你們每平方多交了二千、三千、四千甚至五千的裝修費,但我們不會在交付的房子裡按照二千、三千、四千甚至五千的標準給你裝修的。

購房者在每平多花費了兩千至五千不等的裝修費後,得到的也並不是拎包入住的全裝修成品房源。就算沒有雷人的石膏裝飾和配色辣眼的壁紙牆漆,購房者也還需要再添置家電家具等日用產品,這些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也要五到十萬元。如果購房者對居住品質有更高的要求,部分二次拆改軟裝家電的費用也要在十五萬左右;如果要敲掉全部重裝,裝修費多少就不說了,「拆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那個關於裝修的小品大家還記得吧,一錘八十!

所以說,為什麼在2016到2017的兩年間,開發商們像說好了一樣(實際上可能就是說好了),都開始主推「裝修交付」?彼時,樓市向好,市場火爆,而部分拿地早備案早的開發商受限於政策,不能明目張胆的大幅度提高房價,只好抓住「土建裝修一體化」這根稻草,把要提高的那部分價格以「裝修費」的名義合併到房款里。實際上,用陰陽合同收裝修費交毛坯房的事情有,收高價裝修費交低品質裝修房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完全不符合政策提出時,對於「全裝修」住宅的要求。而對於剛需購房者,除了不買或者買二手房,在那段時間似乎都逃不脫開發商的這些套路。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青島主城區的普通住宅市場上開始又有了毛坯房的身影,而東李某名企盤整個項目毛坯交付的開盤價,不但把毛坯房重新帶回購房者的視野中,更是把區域房價一夜拉回兩年前。如今李滄在售待售項目中超過三分之一有毛坯房源出售,在售毛坯房源價格更是降回了兩萬以內,基本在17000-18500元/平之間。究其原因,無非市場因素和環境因素導致的房企以價換量,年底衝刺罷了。但這對於普通的剛需購房者而言,卻是真金白銀的實惠。

其實,「土建裝修一體化」要求,從長遠的角度看確實是對購房者最大的體貼,就像一些業內人士所說的那樣,普通業主對高端裝修公司的議價能力比較弱,對於裝修公司業務能力的甄別比較困難,而開發商組織統一裝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在未來,開發商可以在銷售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裝修菜單,避免「千房一面」的設計問題,真正做到房款裝修款分別計價,分別開發票、分別納稅,相信這樣能做到拎包入住的全裝修住宅,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至於現在,你願意為了省事兒每平多花3000+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eA1jG4BMH2_cNUgki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