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不管你現在閱讀習慣保持得如何,每年能有這樣一個日子定時給予提醒,把讀書這件事重拉回被繁忙充斥的視野,真好!
今天,我們集結了繪本作者,繪本編輯,童書機構創始人,閱讀推廣人……
同時,他們也是爸爸,是媽媽,是親子共讀踐行者……
今天我們就來一場「雲約會」,一起聊聊與孩子每晚20分鐘的閱讀時光怎麼過?(文末繪本滿100減50!別錯過哦~)
閱讀,必須從中獲得點什麼嗎?
做一件事,大人們喜歡追尋「意義」,而說到閱讀對孩子的意義,第一個念頭非常想聽聽艾瑞·卡爾怎麼說?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流傳甚廣的啟蒙繪本,估計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人手一本!這本繪本的作者,可愛的卡爾爺爺即將迎來91周歲生日(在這裡提前祝福生日快樂),這位經歷過二戰、見證歷史和發展,閱歷豐富卻童心永駐的老人,是怎麼看待閱讀的呢?
「圖畫就像我灰暗童年的解毒劑」
(背景:卡爾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都是德裔,6歲時他隨父母舉家遷至德國斯圖加特定居,在那裡度過了小學、中學和大學時光。)
說到童年,我其實有著非常心痛的回憶,當時德國正處於二戰,特別是我有一個非常"冷酷"的小學老師。有時我會覺得,那些豐富多彩的圖畫就像是我灰暗童年的一種解毒劑。可能這也是我的圖畫首先能讓人感到快樂的原因——當然也要從中學習到知識,但是教學卻僅僅扮演一個次要的角色:秘密、情感、快樂對我來說更重要。
我小時候沒有太多書,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我父親為我讀報紙上的連環畫時,我是如何坐在他的膝上看的。我喜歡米老鼠和閃電俠的故事!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與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與情感連接。
絕對不能忽視的是什麼?
「讀者分齡,圖文分級」
與成年人用知識和經驗去判斷世界完全不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其認知習慣和生活邊界共同決定了其到底能夠理解什麼樣的語言、看懂什麼樣的圖畫。
比如6個月大的孩子感官還不是很敏銳,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跟父母的連接上;1歲之後的孩子感官被刺激後,會試圖向外探索、摸索;再長大一點,比如到了去幼兒園的時候,會面臨各種轉變—既要離開父母,也會交到新朋友,既想出去又害怕。
所以我們講究「分級創作」,不管是圖像還是文字,都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不同特質,然後來進行創作。
如何判斷一本繪本適不適合?
「閱讀分齡要精細」
由於不同年齡寶寶在身體及認知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存在差異,所以閱讀繪本時,不同年齡要各有側重:
0~1歲:比較適合兒歌童謠類讀物、認知啟蒙類讀物和情節簡單的繪本。
1~2歲:正處在空間敏感期,精細動作也在逐步發展,可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撕壞的紙板書,同時也可多多提供一些帶有「小機關」的立體書。
2~3歲:寶寶更好動了,是培養寶寶安靜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建議家長開始給寶寶建立固定的閱讀時段,比如睡前親子閱讀。選書的範圍以與孩子生活相關的為主。
4~5歲:上幼兒園的階段,孩子接觸的層面和閱讀的層面都在進行廣度擴延,孩子也懂得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了。這時候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5~6歲:孩子的個性特徵開始彰顯,不同性別、性格的孩子可能會對不同類別童書有所偏好。同時孩子也將開始從親子閱讀到獨立閱讀的過渡,選書時注意「橋樑書」的引入。
孩子該看哪些書?
「把閱讀的自由選擇權交給孩子」
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每逢周一我都會帶她們去圖書館,給她們一個數字,然後讓她們自由挑選相同數量的任何想看的書(順便還可以練習一下數學),她們為此每次都特別開心。
我覺得在任何情況下,都儘可能地把閱讀的自由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這特別棒!小說類、非小說類、漫畫類、簡單的書、難的書……孩子們需要閱讀,在閱讀內容上應該有自己的選擇,也應該得到鼓勵,這有助於讓她們更願意花時間在閱讀這件事上。
如何讓親子關係快樂升溫?
「既要有技巧,還要會『討好』」
我女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就開始跟她一起讀繪本了,雖然她不會說,但聽得懂。一開始給低幼年齡段的孩子選繪本,形式要大於內容,最好帶有一些動作性、立體性以及觸摸感,故事可以非常簡單。記得我和女兒第一次看的是一套「動物朋友神奇立體書」,其中一本的內容是找蝴蝶,書頁中間可以抽出很多小昆蟲卡片,最後才能找到蝴蝶,她總是會在這個過程中被逗得咯咯笑。
讀繪本時也有技巧:一方面,小孩子特別喜歡重複,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講已經感到厭煩了,他們卻樂此不疲。另一方面,他們喜歡朗朗上口的東西,所以我有時會稍微把繪本原文變動一下,以童謠的形式唱出來。
孩子鍾愛同一本書,真的好嗎?
「這是發現孩子真正興趣點的好契機」
孩子對一本書表現出特別的興趣,通常情況下是因為這本書里的圖畫、顏色、形狀,或者故事裡的主人公或故事本身,與孩子之間產生了某種情感上或者情緒上的密切連接。
他們反覆觀察和感受這本書,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發現,每一次都被自己新的發現所吸引,於是一遍遍去重複自己的探索過程,樂此不疲,享受其中。
其實,這也是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和愛好點的好契機。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興趣具體落實在這本書的哪些內容或者部位上。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用語言溝通,可以帶著濃厚的好奇和興趣詢問他「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好的親子陪伴和對話也就此展開。
如何讓閱讀成為孩子的日常?
「習慣的養成,環境氛圍很重要」
我家大多數時候沒有那類直接的感官上的刺激娛樂,只是偶爾會讓孩子們用手機看一點比較好的小視頻,平時連電視機都不怎麼開。再加上我自己很喜歡讀書,家裡的各個角落,不管是客廳還是廚房,到處都放著書,走到哪兒都可以隨手拿起一本,所以孩子們就很容易形成閱讀的習慣。
1.《DK小科學館》
2.《凱迪克大獎系列套裝:你好燈塔+小白找朋友+奶奶的紅披風》
3.《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套裝共5冊)
4.《給孩子的大師繪本精選》(套裝共17冊)
5.《給孩子系列》(套裝共12冊)
你家寶寶對哪部繪本情有獨鍾呢?親子共讀和寶寶更親密,你有什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