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眼裡,
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
但是披上白衣戰袍的那一刻,
她們化身白衣天使,成為花木蘭。
得意生活在2020這個特殊的三八婦女節之際,
採訪了5位奮戰在一線的武漢女護士,
卸下面罩和疲憊,她們講述心路歷程……
1月28日晚上10點,在睡夢中的陳宏接到護理部的緊急通知,第二天早上8點到武漢市第七醫院負責發熱門診的工作。那一刻,陳宏既興奮又緊張,申請去一線的願望終於實現,但她那時還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艱難……
武漢市第七醫院是武漢最早一批發熱定點醫院,陳宏回憶,門診特別擁擠,一天接診量高達八九百人。「到處都是病人,二樓門診廳門口有坐著的,躺著的,外面排長隊的,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和哀嚎聲,氣氛非常壓抑。」
陳宏等醫護人員安撫病人情緒
由於防護服不透氣,不到一個小時便大汗淋漓,陳宏還以為哪裡漏水,後來才發現是防護服上凝集的蒸汽,滴到了口罩上。
面對大量病患,即使久經沙場,陳宏也難免害怕,生怕每一次呼吸,把病毒吸進體內,不敢大口換氣。
平時生活中的陳宏
後來,隨著進入污染區次數的增多,慢慢調整了心態。讓陳宏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年輕的女護士,產後4個月回到工作崗位,陳宏發現她情緒低落,時常安撫她,為她穿好防護服。
一次,這位年輕的女護士昏倒在污染間,陳宏聽到呼喊聲,還來不及穿上防護服,就和同事衝進污染區,把她拖到了安全區。雖然事後想想也會後怕,但在那一刻,陳宏只知道「隊友一個都不能少」!
2月初,陳宏和她的團隊又到了雷神山醫院。起初,雷神山醫院一邊完善一邊接診病人,從開科、建章立制、梳理流程到為醫療隊做防護培訓、物資領取、設施檢查……陳宏和同事們加快速度規整,為病患爭取時間,為醫護人員多一分保障。
陳宏正在喂一位盲人大爺吃飯,老人好轉後,十分感謝醫護人員
一個月下來,陳宏早已把病人當成了自己的家人,牽掛著他們的安危。
有位病人的家屬在疫情中去世,經常哭泣,甚至有自殺傾向,醫護人員們經常去開導安撫他,現在這位病人已經康復出院了。
更多病人恢復了樂觀和自信
「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這時候命令下來就要往前沖,我們醫護人員就是戰士,哪怕子彈飛過來也要用肉體去擋,這也是一份責任。」
醫護人員為第一位出院的患者送上「雷神抱」
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了,陳宏打算送些小禮物給馳援武漢的姐妹們,感謝她們不遠千里來到武漢,為武漢人民做出的貢獻。
初識方園,是被她朋友圈歡樂的氛圍吸引了,難以想像她其實在最危險的抗疫一線。
方園是位地道的武漢水瓶座姑娘伢,爽朗性子直。曾經是武漢同濟醫院小兒外科的一位護士,1月23日,她主動向院領導請纓,從1月29日正式接收第一批發熱病人起,她進入病房變身成為一名戰士!
性格開朗的方園,是大家的開心果
第一次穿上層層防護服,推開一道道隔離門,見到第一位病人的時候,方園之前的恐懼反而消失了。
「除了覺得身體笨重,有點呼吸困難,其他都能克服。尤其是病人,他們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他們相信我們,依賴我們!」
進入發熱病房以來,方園先後輪轉了4個病區,協助新開了3個病房,上過責護班、組長班、物資班、協調班、外主班、內主班等不同班次。每天,將病人安置好後,常常需要加班加點協調和理順其他工作。
身穿防護服的方園和她的戰友們
從剛開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兒,到聽到同伴倒下的害怕,再到現在是成為老同志的淡定……方園希望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身邊年輕的姐妹們:「看到像我這樣的老同志都好好的,大家才更有希望嘛!」
最讓方園難忘的,是她最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山東醫療隊的戰友們送上的「情書」和零食大禮包,這讓」吃貨「方園高興壞了,還忍不住發朋友圈「嘚瑟嘚瑟」。
方園收到來自山東醫療隊的戰友們送的禮物
原來,他們是曾經和方園在同一個科室戰鬥過的夥伴,經歷了一起開科、一起接收第一位患者,儘管只相處了短短一周,但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至今仍保持聯繫,分享趣聞互相加油打氣!
今年過生日,方園有點「貪心」,許了好多個生日願望,其中一個是希望同濟的楊教授儘快好起來……
方園的老公李冬冬,在漢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疫情發生以來,倆口子雙雙奮戰在一線。
能參加到這場戰疫中,倆人都倍感榮幸,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們的女兒——三歲多的胖小紅小公主,這段時間,他們只能和女兒隔著窗戶見一面。
明天婦女節,方園將堅守崗位。她說,疫情結束以後最想做的事,就是跟老公一起帶孩子再去一趟上海迪士尼,這是他們臨走之前給孩子的承諾,一定不能食言!
2月6日,柯茉莉來到武昌方艙醫院(洪山體育館),被眼前的一幕感動到,門口停著一輛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療隊的救援車輛,走進場館裡,到處都擺滿了物資設備,還有來自全國江西、福建、青海、河北等等醫療隊的支援戰友,茉莉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
每天8:30上班,茉莉中午不願意休息,一直到晚上22:00才下班,目前支援方艙正好滿一個月。
方艙醫院作為一個野戰型醫院,用作傳染病收治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沒有參照,很多工作茉莉都是邊摸索邊進行邊改善。
2月14日晚武漢颳起狂風,下起大雨,艙內連通走廊的遮陽棚全部都吹垮了,為了不讓病人上廁所淋雨,茉莉緊急聯繫生活物資部、後勤保障部,武漢大雪紛飛的那一天,後勤維修的工人們趕製出遮雨棚,地上還鋪設了防滑墊。這樣一個緊急事件的處理,得到了病友們的一致讚揚。
方艙內還發生了不少讓茉莉感動的故事。為了減輕護士的壓力,減少環衛保潔人員進艙工作的時間,有些病友主動承擔起病房垃圾清運的工作,每天如此。
「我覺得作為一名武漢人,又是醫務工作者,也是一名黨員,我沒有理由和藉口在咱們的武漢遭受這麼大災難的時候後退。」
是「戰士」,是妻子,是女兒,也是媽媽。
茉莉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大的滿5歲,小的1歲半,她們都在襄陽老家,那邊有太爺爺、爺爺、奶奶、爸爸和姑媽照料,自己一個人留在武漢,雖然孤單,但茉莉想把更多的時間用於處理病人的事情上。
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茉莉和同事在方艙內準備策劃一場活動,給女性病友送驚喜,希望讓她們感受到來自武昌方艙醫院的關懷。
劉艷還記得,2月初方艙醫院剛剛建立,她前一天晚上12點接到醫院通知,馬上簡單收拾幾件衣物,第二天早上8點就到醫院集合報到,直到現在。
初到方艙醫院的時候,劉艷第一感覺就是震撼,只用了不到33個小時搭建起來了一個臨時醫院,什麼都有,配套齊全。
工作時間一般是早上7點到下午7點,有時候物資送過來的時間比較晚,她們會連夜搬運,加班是常有的事。
「肯定會害怕,但看到這麼多外省的醫療隊,冒著風險千里迢迢來支援我們,作為一個武漢人那就更加義無反顧了,想著要守護我自己的家鄉,保護我們的親人朋友。」
劉艷在方艙遇到一位保潔阿姨,阿姨剛從原來的工作崗位退休,志願加入方艙醫院的衛生保潔工作,經過半個多月的相處,這個阿姨說看見醫務人員就覺得心裡暖,捨不得分開,說等疫情結束了還要去醫院找保潔的工作做,要和醫務人員在一起,讓劉艷特別感動。
劉艷來方艙醫院上班後就住在酒店,一個多月沒見到家人,隔幾天會和孩子視頻,孩子上二年級,很懂事,知道媽媽去與病毒戰鬥去了,乖乖在家待著等媽媽勝利歸來。
三八婦女節這天,劉艷將在工作崗位上度過,她說:「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之中,沒有性別之分,大家都是戰士,我們都是一個個女漢子,上刀山下火海決不比男醫護人員差。」
疫情結束後,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喝上一大瓶冰可樂,然後好好睡一覺。
2月1日,張登加入抗戰一線,至今還記得入院第一天,走廊上睡滿病人,每個病人上了心電監護吸著氧氣,醫護人員忙碌得只能看到背影。
有一次一位病患爹爹引起張登注意,當時是婆婆在照顧爹爹,結果當第三天張登再去上班時,婆婆就已經被隔離。
婆婆走的時候告訴她們,如果爹爹到最後可以醫治就救,如何沒有希望,那就算了,不要讓老伴最後太痛苦了。
生離死別的故事每天在張登眼前上演,年紀輕輕的她害怕過,但從沒選擇去退縮,她說「病人需要我們」。
之前她和朋友開玩笑說,說自己還沒有結婚,最美的婚紗都還沒穿過,所以她一定會平安回來的。
明天三八婦女節,張登準備一個人在家裡自我隔離,給自己做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等待疫情結束後回家看看爸爸媽媽,她想父母了……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女性占比60%,
護士女性占比超90%。
有人說「與其歌頌女性的「奉獻」,
不如肯定她們的「專業」」。
你可能沒有在熱搜或新聞上看見「她」,
但在這場戰疫中,
無數個「她」用專業、溫情、勇氣和堅韌,
扛起不可或缺的重任。
向「南丁格爾」致敬!等你們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