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著名軍旅作家,《半夜雞叫》作者高玉寶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2月5日16時12分逝世,享年92歲。《半夜雞叫》源於高玉寶自傳體小說《高玉寶》,曾入選1988年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里地主老財周扒皮的形象深入人心,《半夜雞叫》被拍成木偶電影。
這兩天,高玉寶的兒子高燕飛和生前好友胡世宗。他們分別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講述了高玉寶病重期間的情況以及曾經生活里的那些感人故事。
聽著《我是一個兵》,離開了人世
高燕飛是高玉寶的大兒子,在北京工作生活。他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電話專訪,談及父親高玉寶生前的身體狀況時,聲音哽咽地說道,「我父親生前患有世間很罕見的惡性血管肉瘤。這個病折磨地他很痛苦,腦子一時糊塗一時清醒,常常失眠,最長時有一個月沒有睡著過。」
高燕飛還透露,就在今年「十一」國慶節,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大閱兵時。父親高玉寶穿著病號服,坐在病床上對著電視機螢幕收看閱兵式。當他看到有100面戰旗出現的鏡頭時,非常興奮。因為這裡面有衡寶戰役「塔山英雄團」的戰旗,他參加過這場戰爭。
緊接著,進入11月份,父親高玉寶言語不清,不能正常表達。在他痛得無法躺在床上的時候,高燕飛就背著他在醫院走廊里踱來踱去。「父親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他最喜歡唱《我是一個兵》,但是每次唱時總跑調。即便這樣,他也常常教我們學唱這首歌。如今他重病在身,我背著他,將他當成一個老小孩,並將《我是一個兵》唱給他聽,也只有這樣,他的腦子才能反應過來,有片刻的清醒和寧靜。」
高燕飛說在高玉寶彌留之際,大家守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不斷地打著節拍,邊哭邊唱」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愛國愛人民……」,父親聽後眼眶濕潤,流下了最後一行眼淚。伴隨著這首歌曲,老人離開了人世。
背著子女給英烈家屬捐款 講課從來不收課時費
在高燕飛的印象中,父親高玉寶還是一個對自己很吝嗇、對別人很熱情大方的人。就在他去世後,子女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的床底下壓著一本密密麻麻寫滿捐款數字的筆記薄,那上面有給國內各災區捐款的記錄,有給塔山紀念館的10萬元捐款,還有給一些老戰友及英烈家屬的捐款名單。「這些捐款情況,好多我們都不知道,他從來不對我們子女講。」
看著父親生前工作戰鬥過的軍營對他的評價,毫無列外地繞不開他是「掃盲運動的標誌性人物」這樣一個榮譽稱號。他從一個只上過一個月學的文盲戰士,到刻苦識字搞文學創作,這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苦奮鬥地勵志精神。「他到全國各地作紅色傳統文化報告,從高玉寶哥哥,講到高寶玉叔叔,再講到爺爺,他講了一輩子。他在全國100多所學校擔任輔導員,卻從來不收講課費,每次講完課得到的全是紅領巾。他將這些紅領巾小心地珍藏著。」高燕飛說道。
為人熱心腸 經常給街坊領居磨菜刀
在胡世宗的印象當中,高玉寶是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我的子女海泉、海英小的時候,高玉寶都給他們贈送過紅領巾,還在贈送給他們的相冊上寫了勉勵他們好好學習的贈言。」胡世宗追憶說。一次,原總裝備部瀋陽局的黨員舉辦活動,請他聯繫到高玉寶家拜訪,請高玉寶講黨課。當時的通訊不方便,他與這幾位黨員戰友很突兀地趕到大連,高玉寶卻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大家。
胡世宗還親眼看見高玉寶在大連干休所大院裡給街坊領居磨菜刀。堂堂戰鬥英雄就像個普通的磨刀師傅,被一群老頭兒老太太圍著七嘴八舌,他耐心地一把刀一把刀給大家磨。據說某次在過年節的時候,他連著磨了60多把菜刀。再後來,誰家的鍋底漏了也去找他,他就幫忙焊上,誰家的小孩兒推車軲轆不轉了,他也幫忙修理好。
「高玉寶跟我說過,1952年夏天,他在北京給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做報告。中間休息時,在主席台上,他請主持報告會的郭沫若在自己本子上寫幾個字,郭老給他寫了一句話:進一步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05J3W4BMH2_cNUgM_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