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真正的性能車離我們有多遠?

2019-07-05     侃車獨行俠



每一個喜歡車的人都會想擁有一輛性能車,或者一輛性能很好的車,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車的屬性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同時也是一個大玩具,除了開著它上下班,車還會帶給他們趣味和快樂,所以開著一輛性能車,即使是日常通勤,也是愉悅身心的。

一提到性能車,人們的反應除了快,就是貴。沒錯,一款車的性能版本肯定要比普通版本貴,有的頂級版本會貴出兩三倍甚至更多,不理解的人就會問,花這麼多錢都可以買XX了,這時候只需微微一笑,不必解釋太多,因為你們不在同一頻道,多說也無益。

擁有性能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無論買什麼車都是大事,除了需要金錢支持,車的定位和用途也同樣重要,性價比肯定是首要考慮的,而想要購買一輛性能車,就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推崇性能為王,只是想說一說對於國內性能車市場的比較重要的幾名選手,還有一些我對於它們的理解。

高爾夫GTI




毫無疑問,大眾高爾夫打開了國內的兩廂車之門,而國內車迷最早對於「鋼炮」的認知就是高爾夫GTI,「GTI」這三個字母代表了很多人最初的情懷。堪稱巔峰之作的MK4 R32被國內極少數玩家視如珍寶,07年售價高達40萬元的MK5 GTI註定只能被小部分GTI狂熱粉絲據為己有,只有從MK6 GTI開始,這台國民小鋼炮才開始走進越來越多工薪階層車迷的家中,眾多車迷為最開始的信仰買單,升擋時獨特的排氣聲音在深夜裡迴響,2.0TSI發動機可以帶你在6秒左右破百,當時的年輕人終於體會到了性能車的美妙。時至2019年,國內市場日漸成熟,玩車氛圍越來越好,對於性能車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GTI」曾經的輝煌日趨平淡,當年擁有它們的車迷開始將曾經的愛車擺上貨架,MK7 GTI的江湖地位也不如從前了。




目前在售的高爾夫GTI已更新至7代的中期改款車型,獨有的一抹紅色能夠喚起不少人心中的回憶,科技范兒的內飾仍不能免俗,2.0TSI+7速DSG似乎有些讓人審美疲勞,6.9秒的破百時間在如今也不是那麼能打動人,現在花20多萬元可以買到開著更有面子、加速更快的豪華品牌,高爾夫GTI可能很快就會從候選名單中被划去,其實就現在來說,「GTI」已經不是一台適合從理性層面分析的車了,而是一台從情感角度出發能夠接受的車。

福克斯ST




說完高爾夫,接下來出場的選手一定是福特福克斯,這兩款最有名氣的緊湊級家用車註定要糾纏。時間回到2005年,福克斯進入國內,和高爾夫瓜分著運動緊湊型轎車市場。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車迷對於福克斯ST/RS的認知只是停留在雜誌和網絡,由於在WRC賽場的出色表現和相比高爾夫GTI更強的性能數據,讓國內車迷對於高性能福克斯的渴望愈加強烈,俗話說:得不到的就是好的。人們時刻關注著汽車板塊,不停地刷新頁面,終於在姍姍來遲的2013年,福克斯ST引入國內。



相比直接對手高爾夫GTI,福克斯ST的最大優勢就是有且只有6擋手動車型,這對於真正注重接機械感、操控感的車迷來說無疑是福音,坐在駕駛位,那種擋擋油門到底、整個車全由四肢支配、人車合一的駕馭感是自動擋車型無法給予的,路上遇見GTI可以不屑一笑,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純粹。不過話說回來,福克斯ST對於駕駛者有更高的要求,進口身份也令其有著稍高於GTI的價格,所以提高了入手門檻,6.5秒的破百時間也沒有那麼的快,最後成了一位叫好不叫座的選手,但每當碰見路上跑著的福克斯ST,心裡總會默念一句:手擋牛X!

領克03+



看到領克03+,大家一定會說:這是什麼鬼?GTI和ST好歹是進化多代、有歷史底蘊的正牌性能車,把領克和這些車放一起不太合適吧?沒錯,我本人非常同意這種觀點,拿新興產品和有歷史底蘊的產品做直接對比是很難說服人的,但不得不承認,領克03+是首款以性能車身份示人的自主品牌車型,而且它的帳面數據已經超過了前面兩位選手,而領克作為自主品牌,之所以推出這樣一款高性能緊湊級轎車,就是要開闢歷史、樹立形象。也許領克並不指望03+能有多高的銷量,但需要03+這樣一款車來提高品牌形象,刺激普通版的市場需求。



有了沃爾沃的技術背書,領克在03+上大玩了一把炫技。在領克03的基礎上,領克03+不僅換裝了更誇張的車身組件、更具運動性和檔次感的內飾配色及材質,更高性能的底盤及車身附件,更是搭載了一台最大功率254馬力的高功率版2.0T發動機,也就是目前沃爾沃T5動力車型所使用的,傳動系統匹配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及博格華納智能四驅系統,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5.9秒,100km/h剎停距離為34m。看著這些出色的數據是不是很眼饞,別著急,領克03+就要在7月底上市,到時候看看那些每天喊得熱鬧的人到底有沒有勇氣提一輛!

奧迪S3




即便GTI已經沉澱40年,即便ST有著迷人的6擋手動,但依然抵擋不住能夠5秒內破百的豪華品牌性能車,奧迪S3就是這樣一名選手,即便需要多付出一些金錢。2014年之前,奧迪已經在國內部署了不少性能車,S5、RS5、S6、S7、RS7、S8、SQ5這些當時都已經可以在國內買到,已經足以彰顯奧迪品牌的運動基因,但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貴。2014年底,奧迪S3正式在國內上市,進一步完善了奧迪品牌性能車陣容,最重要的是,奧迪S3是第一輛不到40萬元就可以擁有的豪華品牌性能車。




引入國內的奧迪S3是Limousine版本,也就是三廂版,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為了照顧國人更喜歡三廂車的主流審美,其實國內車迷對引入三廂版多少有些遺憾,「Hot Hatch」鋼炮本意就基於兩廂車而來的,不過這時已經無需鑽牛角尖,通過在路上的曝光率就能明白, 奧迪S3在國內是多麼的受歡迎,其中有不少第一次購買性能車的朋友,但我敢肯定,由GTI和ST置換而來的老車主也不在少數。中期改款之後,目前在售為2019款車型,看看這些數據吧,290HP、380N·m、quattro四驅系統、4.8秒破百、終端售價接近30萬元,奧迪S3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性能車了,當初在2014年上市時,高爾夫R就已經敗了。

寶馬M140i




寶馬1系性能版是國內最有歷史的豪華品牌鋼炮了。2008年上市的E87 130i搭載了經典的N52系列3.0L直列六缸發動機,自吸發動機令人著迷的線性輸出已經成為了不能忘卻的情懷;2011年的1M Coupe堪稱巔峰,N54系列3.0L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6MT變速箱+後驅布局,絕不是一般人可以駕馭,甚至被專業車手稱為最有樂趣的M Power,而如今已被M2繼承衣缽;目前在售的F20 M140i搭載N55系列3.0L直列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8AT變速箱,似乎不像前輩那般有稜角分明,但只有當深踩油門、後輪輕鬆突破極限、完成其它選手沒法完成的漂移動作時,才可以真正體會到後驅布局的魅力。




目前的M140i由此前在2012年上市的M135i升級而來,售價42.98萬元。極其緊湊的車身、後驅特有的操控感、4.6S的破百能力,每一項特質都是同級別中獨一無二的,值得一提的是,直線並不是寶馬的最強項,出色的賽道素質才是寶馬真正的魅力所在,當其他選手都已換裝四缸機時,只有M140i仍堅守的6缸的尊嚴。隨著UKL平台的逐漸推廣,兩廂1系將採用前驅布局,即便是全新M140i也將變為四輪驅動,後驅1系即將成為歷史,如果你是後驅愛好者,又鍾情兩廂鋼炮的話,那麼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北京奔馳AMG A35 L 4MATIC




之所以把奔馳放在最後,是因為奔馳旗下和奧迪S3、寶馬M140i最直接的競爭車型還沒有在國內上市,那就是A35 AMG,確切地說是北京奔馳AMG A35 L 4MATIC,這款車將於北京奔馳C 450 L AMG車型一同成為最早實現國產的豪華品牌性能車,同時給已經著手布局國產的奧迪S/RS系列打個樣兒。奔馳A級的高性能形象是由A45 AMG樹立的,由於定位過高,所以需要AMG A 35 L 4MATIC進行下探,但其國產化和軸距加長的做法,讓本就不純正的AMG基因再次受到了質疑,不過對於這個問題,還需理性分析。




北京奔馳AMG A 35 L作為首款在德國本土以外投產的AMG車型,搭載由AMG調校的高功率版M264系列2.0T直列四缸發動機,其最大功率達到了306HP,峰值扭矩為400N·m,傳動方面為7速雙離合變速箱和4MATIC四驅系統,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4.9秒,這些足以滿足狂熱分子對於性能的需要;軸距加長令該車有著更寬敞的後排空間,這相比於其它的原裝進口標準軸距車型來說,實用性絕對更好,況且沒有人會不喜歡這代A級的內飾。



最後不妨猜一下價格,目前搭載1.3T發動機的頂配A 200 L車型的指導售價已經達到29.38萬元,這個價格已經接近於奧迪S3的終端市場售價了,綜合A35較高的配置和動力水平,我認為它的定價將會接近40萬元,別忘了奔馳向來不會有太大的市場優惠。

總結



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早已成為了世界各大車企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之前匱乏的汽車文化正在逐漸形成。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多了,購買力和品位的提升必將會帶來選車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努力完善國內的性能車市場布局,可供我們選擇的性能車將越來越多。

還是那句老話,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up0E2wBmyVoG_1Zeb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