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頻現扎堆現象,但拐點未到,零新增並不代表零風險

2020-02-24   健康plus

現在大家最想聽到的消息應該是疫情被徹底控制住了,在家呆了一個多月了,很多人表示等解封了,自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胡吃海喝,吃遍天下美食,還有人表示出去旅遊,看遍天下美景,另外也有人最想做的就是去人多的地方轉轉,感受一下繁華是多麼美好。做這些事情的前提是解封了,即疫情控制住,確診的患者都順利出院,各地都未出現新增患者,而非拐點沒出現,就慌裡慌張開始出去扎堆。

​確實,隨著各省市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疫情在朝好的態勢發展,各地也相繼出現零新增的情況,截至2月23號,全國21個省市實現零新增,即沒有出現一例確診病例。西藏連續23天未出現確診病例,青海16天未出現新增病例,湖北神農架等地區確診病例也已經清零。

戰疫的好消息持續傳來,似乎給大家打了定心劑,然而,零新增是否代表著可以高枕無憂?當然不是,以雲南、海南等地為例,前一日「零新增」後,又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海南在保持40個小時內「零新增」後,於19日新增5例確診病例。其中海南新增的病例主要是局部發生本地聚集性疫情,主要跟返程復工有很大關係。

​但是最近幾天隨著疫情被不斷控制以及部分旅遊景區、飯店相繼開門,加之很多人似乎在家憋壞了,於是出現了扎堆的情況。從各地網友爆出來的圖片能夠看到,一些商場內部、飯店門口以及景區內摩肩接踵,部分人甚至連口罩都不戴,就三五成群在一起聊天,這是已經徹底放鬆警惕了?有網友甚至吐槽:惜命的自己忍不住瞪大不可理解的雙眼。

此前,鍾南山院士根據模型測算,2月中下旬全國病例數可能將達到峰值,在4月左右疫情才有望平穩,且峰值不等於「拐點」。多地零增長之後出現疫情反覆,與近期復工等人員流動密切相關,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即使已經零增長,依然會出現疫情波動。拐點未到,零增長並不代表零風險,由於病毒的潛伏期長達14天及更久,因此暫時出現零增長不代表之後不會出現新增病例。

​小心駛得萬年船,隨著復工的開始,在辦公室辦公以及在外面吃飯是大勢所趨,但是不代表就可以徹底放鬆警惕了,在2月21日情況通報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講了一個確診患者的故事:一名女性在家人確診後,照常復工,隨後確診,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對該女性工作時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逐一排查,最後66名密切接觸者需要集中進行醫學隔離,另外200多名一般接觸者需要再加進行隔離。復工重要,身體健康更重要。

李蘭娟院士之前說過一句話:不要對傳染病有思想上的鬆懈,雖然目前疫情在朝好的態勢發展,但是依然不能放鬆警惕,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清醒。已經自覺在家裡呆了這麼久了,如果死灰復燃那便得不償失。

​對於上班族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預防。

1、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的情況要及時說明,切不可帶病上班,此時公司應該不需要如此敬業的員工,因為可能會給其他人帶去困擾。特殊時期,辦公室出現一個咳嗽的人,恐怕其他人都慌了。

2、保持室內通風,一天至少在2-3個小時,有效通風也可以預防其他呼吸道疾病。

3、建議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同時做好辦公室、走廊、廁所燈地方的消毒工作。集中供餐的單位,建議實行分餐制以及錯峰用餐,避免扎堆。

4、勤洗手,在觸碰過其他東西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潔手部。

​還是那句話,小心駛得萬年船,如果大家都能夠重視起來,復發的事件根本不會發生,對於傳染病,要從內心重視起來,做好防護,勤洗手,減少人員聚集,注重個人衛生,實行分餐制,最大限度減少聚集性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