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名城泰州商業老街

2019-11-19     泰州小叟

泰州「老街」,泰州婦孺皆知坐落在秀麗的鳳城河畔,寬闊的迎春路旁。然傳統意義上的江淮名城泰州商業老街位於何處?並非眾所周知,很多年輕的朋友確是不太清楚。

在泰州老輩人的記憶里泰州歷史上的商業「老街」是由坡子街、彩衣街、籃行街三條街串聯而成,南北走向,總長約兩華里。

舊時 坡子街南起北城河吊橋(解放前,白天放下通行,夜晚收起宵禁),北至西壩口,因南高北低約20度坡度的走勢面得名。原寬度兩輛黃包車難以交會,解放後,1951年將其拓寬至10米,兩側外加行人道各2米,鋪設混凝土路面,是蘇北地區唯一的「水泥馬路」,歷經五十多年直至本世紀初拆遷改造仍完好無損。

泰州歷史上的「老街」由坡子街

坡子街1951年將其拓寬至10米,兩側外加行人道各2米,鋪設混凝土路面,是蘇北地區唯一的「水泥馬路」

坡子街1951年將其拓寬至10米,兩側外加行人道各2米,鋪設混凝土路面,是蘇北地區唯一的「水泥馬路」

坡子街1951年將其拓寬至10米,兩側外加行人道各2米,鋪設混凝土路面,是蘇北地區唯一的「水泥馬路」

坡子街是泰州的一條老商業街,也是泰州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它在里下河地區遠近聞名,位置在今海陵坡子街北路自北門城河邊至中百一店處。六七百年前這裡還是比較荒涼的。南宋時,這裡只不過是挖河填土墊成的一條道梗,南高北低,當時人稱"坡子"。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達奉朱元璋之命,帶兵攻打張士誠的根據地--泰州,因軍事需要,由繆灣向南加挖了十五里河道,使濟川河直通長江口。坡子上買賣也逐漸熱鬧起來。東、西兩壩的修築,改變了泰州城市發展的格局,原在城中升仙橋一帶的商業中心也開始向北轉移。當這個坡子發展成店鋪林立的街道時,"坡子街"之名就隨之叫開了。

彩衣街顧名思義聚集各色布匹、衣著服飾店鋪而取名,經營新衣、舊衣,亦可裁剪現做,從西壩口至通倉橋口。

籃行街因經營各種竹籃、竹椅、竹篙等竹製品而命名,從通倉橋口至揚橋口。越過揚州路(舊稱江海公路)就是下壩地區了,雖也有店鋪但與民宅相間綿延三四華里至迎江橋(舊稱趙公橋)。每年農曆一進臘月,泰州北邊的里下河一帶,南邊的四鄉八鎮及周邊城鎮的群眾都紛紛到泰州來購買年貨。這時坡子街上手推獨輪車的、肩挑大籮筐的,穿梭於南來北往的人群中,到鼎盛南貨店、大興昌雜貨店買年貨的絡繹不絕,天福布店、天成泰布店的店員更是接應不暇。

中百一店門頂上的「三面紅旗」,四鄉八鎮有不少群眾,當成了「坡子街」的代名詞

解放以後,坡子街兩邊的商店、建築,陸續進行改造和擴建,國營副食品商店、中百一店、鳳城商場、天福商場等都先後改變了面貌。1970年,泰州第一百貨商店移址擴建後,營業大廳門頂上的「三面紅旗」,一時又成為坡子街新的標誌。在七、八十年代,四鄉八鎮有不少群眾,把「三面紅旗」當成了「坡子街」的代名詞。

1956年天福布店前群眾擁擠在收聽高音喇叭轉播梅蘭芳先生回鄉訪問演出實況

新華書店北邊高牆臉門是蔬菜公司

國副對面的新華書店

人民劇場(1956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在這裡舉辦「泰州各界人民歡迎梅蘭芳先生回鄉訪問演出大會」

西壩口富春飯店及富春旅社

西壩口富春飯店及富春旅社路南郵電大樓

這條「老街」東西兩側商賈雲集,各式店鋪鱗次櫛比,各類商品琳琅滿目,購物人群川流不息。特別是進了臘月二十至三十晚上,市民及里下河地區百姓都要光顧,來打年雜貨,購衣帽鞋襪、請香火對聯、洗把澡過年,此時從坡子街上向北一眼望去,用「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形容一點不過分。

這條「老街」東側著名商家有:人民劇場,1956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在這裡舉辦「泰州各界人民歡迎梅蘭芳先生回鄉訪問演出大會」,、新華書店、天福布店(店堂掛一匾金字招牌《真不二價》以示誠信,對老顧客尤其是里下河來的老顧客可賒欠布款,招待早茶或午飯)、方廣大茶葉店、大興昌雜貨店、鼎盛寄賣行、文明旅社(1938年陳毅元帥三進泰州城東進談判的下榻處)、泰州浴室、一美醬園、富春飯店(泰州著名的燙乾絲、魚湯麵、長魚焦從這裡聲名鵲起)、沈記米廠、大同照相館、石頭人布店(因門前右側豎一塊約60厘米高的石頭人像而出名,以至不知其原名寶號)、存濟昌藥店等一批老字號。這些店鋪之間夾著天德巷、天祿街、灣子街、紫藤街、塔包巷、儲才巷、徐家橋巷等后街背巷通向「草河」兩岸的民居、豪宅

稻河西岸是一條不足十米寬的稻河路,人們越過架設在稻河上的座座橋樑擁向大街購物、餐飲、文化娛樂。上小學、中學時,我每天從稻河路往返四趟,站在揚橋橋面上眺望一艘艘南來北往的糧船、瓜船、菜船從一座座石拱橋下穿過,岸上開設的「陸陳行」(五穀加豆類)繁忙的稻穀買賣,岸邊熙熙攘攘的人群上船去挑揀各種瓜果、蔬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稻河」與「草河」承載著這座城市糧草的供給功能,又承載著南北商品集散的物流功能。明洪武二十五年在泰州築東、西兩壩,從此上河與下河不能通航,旅客需要「過壩」、貨物需要「過載」,形成了泰州特有的行業——「過壩業」,人流物流繁忙異常。

坡子街大規模改造後,這裡已很難尋覓古街的痕跡。今坡子街南面東、西兩側的景觀橋上,分別安裝有高浮雕銅雕。該組浮雕共四塊,每塊長二十二米,由上海雕塑家吳進貝承製,其畫稿由泰州畫家居志毅繪製。整組雕塑有一千六百多個人物和上千間房屋,畫面整體立體感較強,再現了古泰州坡子街商鋪林立、人車稠密的景象。

坡子街大規模改造後

坡子街大規模改造後

坡子街南面的景觀橋

坡子街南面的景觀橋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d8cjG4BMH2_cNUgf_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