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金寨張沖包公廟,揭秘斷案奇人包青天

2019-05-01     視覺金寨



金寨宗教,有佛有道,經民宗局的備案數估計不下16家。這其中有佛教的靈山寺、道教的雙河觀,也有佛、道合一的包公廟,是她們共同營造出了金寨宗教的文化氛圍。


這裡所說佛、道合一的包公廟,即指位於張沖黃畈的包公廟。


包公為北宋名臣,出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的安徽肥東。包公一生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中國歷史人物中,有人遺臭萬年,有人流芳千古。別名有包公、包青天、包孝肅、包龍圖、包中丞、閻羅包老的包拯就是後者,美名至今流傳。包拯生為「青天」,死為「閻羅」,後世將其奉為神明,以致凡大漢疆土,到處都爭建「包公祠」、「包公廟」,塑像供奉、香火綿延。


日前受廟管組邀請,說是包公廟將於6月21日舉辦廟會,紀念包拯1018周年聖誕,要我幫忙拍幾張片子印畫冊。及至到了黃畈,才知道「此廟非彼廟、此廟大不同」。至於人們為什麼會熱衷包公廟、一代接一代地去膜拜包青天?能否運用包公文化清理當前腐敗及我們能否從中學些什麼?姑且不談。今天只說她的「大不同」。

探秘金寨張沖包公廟,揭秘斷案奇人包青天


張沖黃畈,竹海茶鄉,響洪甸、張沖水庫環伺四周,山重水複、茂林修竹,包公廟就掩映其中。走天塘、過霍山,都須經廟前那條旅遊線。古老的張沖包公廟,不僅地理環境優越,而且還能從豐厚的歷史積澱中看到國內革命時期留下的印跡,一塊張懸於門頭上的銅扁,豁然在目的「流波區二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幾個字能頓時將你的思緒拉回到炮火連天的過去,喚起你對這裡九十年前的追思和遐想。除了外在的優美和彰顯的紅色,張沖包公廟還有異於其她的神秘蘊含。


張沖包公廟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仁宗天聖年間的近千年前。

近千年前,古時的建昌(今江西永修)曾發生一起悲慘大案:當地一鄺姓大財主慘遭滅門。後經該財主大管家提供線索,縣衙老爺就將在城裡開茶莊的苗姓一家老少五口給鎖了起來,認定鄺姓滅門案系由苗氏老掌柜帶領四個兒子合夥所為,給苗家父子定了個圖財害命罪,打進死牢,只待秋後問斬。


由於平白蒙冤,年老體弱的苗家老當家沒過兩次堂就死在了牢里,他的小兒子也因性情剛烈,聽到判決後就一頭撞死在了公堂,後來只有老大、老二、老三在死牢里整日以淚洗面、苟且秋決。


也許是苗家弟兄三個命不該絕,就在問斬之期將近之時,初入仕途的包拯被授任為大理評事,於宋仁宗天聖五年來建昌做了知縣。


當初包拯奉旨上任不乘車、不騎馬,只帶了個跟班的包興,從廬州府(合肥)一路便裝走到了建昌。一到建昌城,包拯就在小酒館裡聽到了人們對苗家案的議論,也看到了人們對苗家的同情和對判決的不滿。於是,包拯就叫包興先找家客棧住下,說是上任還有兩天期限,打算再四處聽聽看看。


包拯的辦事果敢、明察秋毫、英明決斷,可從建昌苗案舉一反三。聽了議論、走訪了酒保、商販,他很快就從紛亂中理出端倪。當晚,包拯就一身茶商打扮,帶上包興去會鄺財主的大管家。經過打聽,包拯知道了這個管家姓江名青紅,為人狡詐,是鄺家老婦人浙江老家的遠房親戚,此時正在一酒肆自在享樂。循跡而至的包拯這時儼然一富商作派,進了酒肆後只是一個勁地吩咐酒保多上好菜,並不直接問哪個是鄺家管家,然後就高聲大嗓地放話說他是來自黃山的茶行掌柜,想在建昌盤個茶莊。熟料話音未落,一獐頭鼠目的男子便從鄰桌起身,端著個小酒杯、滿臉殷勤地來到包拯近前邀酒。包拯見狀不由一陣竊喜,隨即一抱拳:「哪裡哪裡!相請不如偶遇,我看兄台人好,就由小弟做東吧,小弟也正好有事請教」。說話間,假意客氣了一番的那個管家就被包拯給按在了上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眼看時機已到,包拯便長嘆一聲,說是自己已來建昌多日,盤茶莊的事至今仍無頭緒,並表示願與他江某結交。正有心巴結富商的江管家哪能聽講這話!於是就趁酒興說自己是鄉里有田產、城裡有茶莊,兩頭顧不開,現正愁賣茶莊,並為顯示其身份了得,除了把自己的姓名身世和盤托出外,還將自己跟衙門裡的曾師爺是同鄉、鄺財主的義子、苗家四子的把兄等等都統統抖露了出來。聽罷管家大侃,為能使這個管家相信是自己命好撞了大運,包拯立即掏了十兩白銀定金,並約定次日晚還是此時、此地、此桌,再詳議盤點事宜。


第二天晚上,江管家一身綾羅、腰揣房契,興匆匆如期而至。這一晚,包拯計劃要灌醉他。要他多喝,首先得要他高興,所以在買賣茶莊上,管家開口要價三千貫,他包拯在略作思忖狀後馬上豪爽應允,同時還一個勁地作揖感謝,以表示自己是遇到了好人、撿了個便宜。


俗話說老狐狸逃不過好獵手,之後便是喝、喝、喝!就在這個江管家酒已酩酊之時,包拯朝門口一擲筷子,門外驟起一片驚呼之聲:「哎呀......快跑啊!索命老苗來了啊,要出人命了哇」,同時店內燭火全息、一片黢黑。黑暗中,又聞包興急促高喊:「老爺快跑啊!我搪不住了呀,快別管那傢伙了哇!」及另一更顯瘮人的聲音:「你......個......畜......生......好......狠......哪,快.....還......我.....命......來......」,且漸漸逼近,好像馬上就到桌前。這時的包拯也是將桌子一掀,故意弄出響聲,假作驚慌狀一把抱住了江管家。可憐此時的江管家已是被嚇得三魂只剩兩魂半了,癱倒在地、劇烈抖顫,氣若遊絲地不住嘟噥:「不是你、不是你......」「那不是他是誰?」包拯急忙附耳追問,答說:「是......奴.....仆......周康......兄弟」。


原來酒肆這一幕都是包拯的精心安排,是他包下了酒肆,是他僱傭了能裝扮苗掌柜和一干能起鬨的人。


結束了「四處聽聽看看」,感到一身輕鬆的包拯一大早就走進了建昌縣衙府,匆匆接任。接任後的他沒給衙役們喘息的機會,當即升堂,一邊發捕簽,令捕快速拿江管家、周康兄弟,一邊調案卷,查看鄺、苗案審結過程。果決乾脆,正氣凜然。聽說要拿鄺家管家江青紅,一旁的曾師爺預感不妙,便想悄悄開溜逃跑,結果被包拯叫住:「過來、過來,請問師爺是哪裡人氏?」「在下府上浙江。」「你可認識鄺家總管?」「不認識。」「哦,那就在這等一會吧,馬上叫你認識認識。」聽了這話的師爺這時已經開始發抖,漸漸抖掉了一個師爺的應有斯文。


不多時,一干人犯全部到堂,包括從死牢里提出來的苗氏兄弟。後在審理時,居然無須用刑,當包拯驚堂木一響,主犯江青紅抬頭一望,看到堂上坐著的正是買他茶莊的那個人時,便知道狡辯已經多餘,精神已經崩潰的他只好從實招供。


原來這個江青紅的確狼子野心:是他覬覦鄺家財產,是他僱傭了周家兩兄弟殺害了老東家;同時也是他在老東家沒死前串通了苗、鄺兩家的往來,有意為後來的栽贓準備證據;還有就是他買通了縣衙的曾師爺,由曾師爺幫他得到了鄺家的財產、買到了苗家的茶莊。


案情大白後,苗家兄弟重獲新生,建昌縣不但歸還了苗家茶莊,而且還將本應收歸縣衙的鄺家無人繼承的財產全部都給了苗家,以抵苗家兩條屈死的人命。


「沒有青天包公,就沒有建昌苗家」。這是苗家的千年祖訓。後隨著包拯的離任,不想再蹲在那塊傷心地苗家兄弟就變賣了家產,帶著刻有包拯名諱的「恩公牌」一路北上,輾轉來到了他們曾經買茶到過的張沖黃畈。


選址黃畈定居的苗家人先是為恩公找了塊風水寶地建了個「恩公祠」,然後就依著「恩公祠」開基建屋、買田置地,墾荒植茶、繁衍生息。這個「恩公祠」,也即後來的包公廟。


斗移星轉,暑來寒往,數百年的黃畈苗家已是人丁興旺,加上後來遷居於此的鄧姓、陳姓......,張沖的黃畈開始了逐步的繁榮,南來北往人增多,苗家「恩公祠」的故事也不脛而走,以致傳到了元末紅巾軍領袖徐壽輝的耳朵里。於是這個住家羅田、僅與金寨張沖一嶺之隔的徐壽輝就在稱帝天完國之前來了趟張沖黃畈,並在祭拜了包公後丟下百兩黃金,說了句「恩公祠小,青天不大」。


元、明之交,大別山一帶普鬧鹽荒、腹地黃畈更是食鹽奇缺。有道是市上食鹽缺,路上行人稀,由於三餐無鹽,體軟無力的人們多半是成日貓在家裡。忽一日,灣子裡來了個化緣的老道。只見這個老道手持雲板,身披道袍,道袍前後各綴「妙不無可言」幾個大字。


說是化緣,可這個老道是什麼都不要。有人好奇問他,老道只回說是來此是為化情緣。這樣也就驚動了塆里的老人們、隨著老人們湧出門外的男男女女。再問何為化情緣、又為何身披「妙不無可言」?老道先是避而不答,也不管苗家人同意與否,居然徑直步入「恩公祠」,捧著包公的牌位就朝門外走。奇怪的是在場人等不但無人出言攔阻,反而都緊緊跟在老道身後。直到行至現在的廟基處,老道才把包公牌位輕輕放下,然後又佛塵一揮說道:「貧道想為包公化下這塊寶地,不知施主們可否隨緣。」聽了此話,塆里的幾個長者即刻邁出人群:「哎呀!那行那行,前陣子萬歲爺來說「恩公祠小,青天不大」,我們正想著動工呢,材料都已經籌辦齊備,奈何現在沒鹽吃,人人都是渾身無力。」「那就明天來吧!咸鹽廟上有。」黃畈包公廟也就自此開工。


開工頭兩天,上工的只有十來人,但他們都能吃到鹽。後來漸漸人多了起來,三十人有鹽吃,五十人有鹽吃,結果聽說廟上有鹽,全塆人都齊齊湧向工地,也照樣有鹽吃。這時才有人對「妙不無可言」幾字回過味。所謂人多力量大,不出一月,包公廟起來了,又一月,滿堂神像登位了。就在塆上人齊齊為包公廟的建成要找老道舉杯慶賀時,天天不離工地半步的老道卻不見了,遍尋不到他的蹤影。「那不是老道嗎?怎麼長了鬍子呀。」一個稚氣未脫的小童指著廟裡太白金星的神像,出語驚人。


自清雍正時期前,黃畈包公廟裡只供奉以包公為主的神像,到了乾隆年間,國運昌盛、四海平安,包公廟才得以擴大,增塑了佛像,始出現佛、道合一局面。從此包公廟香火日盛,遠近佛、道信眾都爭相黃畈包公廟敬香。


黃畈包公廟,歷史上也曾數度遭難。咸豐年間,清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累及包公廟蒙受戰火;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也曾因是共產黨紅色政權的流波區二鄉蘇維埃政府的辦公場所而遭受到了國民黨部隊的無情清洗............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自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信眾發揚愛國愛教精神,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致力包公廟建設發展,現在這座佛、道合一的包公廟已經成為維護一方穩定的陣地、社會和諧的家園。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99M_WsBmyVoG_1ZOS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