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和家樂福、沃爾瑪一樣是最早進入中國掘金的外資零售商,「家底」更雄厚,但是進入中國22年,開店居然不足百家。2012年-2016年,連虧五年,合計虧損額度近11億,現在市值不足三成。
這家企業就是卜蜂蓮花!
01
落寞的巨頭!
卜蜂蓮花名聲不大不小,本來並不會被太多的關注。但是9月11日,卜蜂蓮花發布聯合公告,按照預期時間表,普通股在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生效日期為2019年10月28日。
這樣一則消息讓不少人把目光放到了它的身上。
今年6月19日,卜蜂蓮花正式對外宣布,公司控股股東C.P. Holding(BVI)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要求董事會提出建議將公司私有化。其中,將涉及實施普通股計劃以註銷計劃普通股及向計劃普通股股東支付普通股註銷價,以及撤回普通股在港交所上市。
而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在於卜蜂蓮花股市交易表現不佳,公司無法通過股權融資籌集更多的資金,感覺沒有必要浪費資金和資源維持上市地位。
其實,卜蜂蓮花早已經開始傳出各種不利的消息!
2012年-2016年,卜蜂蓮花連虧五年,合計虧損額度近11億元;2017年,由於減少商店配送及營運成本1.84億元及行政費用1.3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但2018年又落入虧損泥淖,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卜蜂蓮花年度虧損2.88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上半年收入約為52.65億元,同比微增0.2%,凈利潤僅為4006.5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1.38億元相比,下滑幅度達 70.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卜蜂蓮花同比店鋪銷售下降達5.3%,但2018年下半年開設的8家新店鋪及2019年上半年開設的8家新店所產生的收入整體平衡了同比店銷售下降的影響。
02
來頭不小的巨頭!
卜蜂蓮花是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業務,正大集團在種植、飼料、養殖、農牧產品加工、進出口貿易、醫藥、金融、電訊等各個行業均有涉足。
2010年8月4日,正大集團旗下港交所上市公司正大企業宣布改名卜蜂蓮花,隨後一些表現不錯的門店相繼進入上市公司。
在這樣強力的背景之下,截至今年6月底,卜蜂蓮花在中國擁有及經營合共87家零售店鋪及3家購物中心,包括大型超市79家,精品超市4家,生鮮超市1家,鄰里便利店3家。
相比沃爾瑪的400多家門店,家樂福210家大賣場和24家便利店,這樣的數據著實寒酸了些。
卜蜂蓮花也曾想過要擴張門店,2004年,卜蜂蓮花提出「千日百店」的口號,計劃用三年時間,在2007年底前,投資50億元,在中國開滿100家連鎖門店,但是最後只實現了72家門店。更重要的影響是,這些高速擴張期間開出的門店難以消化,日後成為累贅。
擁有正大集團農牧產品供應鏈的優勢,卜蜂蓮花本可以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在供應鏈上,卜蜂蓮花安常守故,幾乎沒有什麼亮點。生鮮上比不上永輝,服務比不上711,效率比不上沃爾瑪……
可以說是生生的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沒有任何特色、優勢的存在。再搭配緩慢的擴張速度,緩慢的反應速度,讓這位來歷不小的巨頭步步落後各大競爭對手之後。
03
卜蜂蓮花何時能夠趕上?
家樂福賣身了、麥德龍賣身了……一波外資超市之後,ALDI、COSTCO等新模式的商超開始進入中國,對於卜蜂蓮花而言,老的競爭對手還沒走,新的競爭對手已經到來,在緩慢的改變道路上,未來註定坎坷。
此次私有化開始,截至今年6月19日公布私有化為止的最近180個交易日內,卜蜂蓮花普通股在87個交易日在港交所沒有任何買賣。在上述180個交易日,每日平均成交量約為37萬股普通股,僅占普通股的0.01%,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約為3.27萬港元。
而作為私有化的的理由難以通過股權融資籌集資金,在私有化之後是否能夠得到解決仍未可知。而最大的可能是在私有化之後,正大集團再次注資融資,加快卜蜂蓮花的發展速度。
但是就現在的零售模式而言,整個行業都在發生變化,大小巨頭都面臨著該往哪走的問題。卜蜂蓮花想要脫穎而出不僅要加快發展的速度,更要在模式上進行轉變,從服務、供應鏈、產品甚至新的模式開發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這些對於現在的卜蜂蓮花而言都有些力不從心。創新業務需要不斷開發,開店計劃需要快速展開,模式需要轉變,業務需要豐富化,專業化,這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卜蜂蓮花有更明確的目標,更清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