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下去的每一巴掌,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回落在你的心上

2019-11-24     父母圈

家庭教育中我們該打孩子嗎?

今天跟幾位家長談到是否能動手打孩子的話題,「 嘴巴管不了了就動手 」,這似乎是很多家長採用過的方法。「 棍棒之下出孝子 」這句流傳了幾百年的古訓,也頗有地位的被很多人傳頌了一年又一年只到現在,不知道又會讓多少個家庭懊悔,多少個孩子沉淪。

今天我想表達 「 關於能不能對孩子動手這事兒,不需要用古訓做憑據,也不用專業論述去佐證,只用問問打孩子的父母,問問自己的心,在打過孩子後會不會後悔?或有愧疚、有自責?」

「打」會造成孩子的錯誤認知

很多家長在打過孩子之後,又會滿臉懺悔的抱著孩子道歉,這種行為被稱之為「 對孩子最殘忍的道德綁架 」。一邊讓孩子承受著身體和心靈的傷痛,一邊又讓孩子理解和明白這都是源於對你的愛。

看看我們的愛是多麼扭曲,我們的孩子該有多麼分裂,他要在多少次的扭曲和分裂中去明白和了解:原來愛一個人,是需要用如此殘忍的方式去表達。原來對一個人的傷害才是對他的愛,打的越痛就是愛的越深。

孩子是如何愛父母的

如果是這樣,有多少孩子不想再被愛?有多少孩子學會了用這種方式去傳達自己的愛?又有多少孩子在痛苦和糾結中自我攻擊和傷害?我們只知道自己有多麼愛孩子,卻不知道那些愛是我們以為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相反的是,我們的孩子卻是用他們的全部身心在愛著我們。他們從不要求我們應該是什麼樣的父母,從不拿別人的父母跟我們比較,從不苛責我們的工作應該做的g怎麼樣,從不抱怨我們沒有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執行,從不因為我們做錯了事而憤怒失望。他們會在我們難過的時候貼近,會在絕望的時候安慰,會在失落的時候支持,會在分離的時候依戀。這才是愛真實的樣子 !

打下去的巴掌會回落在你心上

打下去的巴掌會成為未來很難跨越的鴻溝,裡面盛滿了怨恨和愧疚。在未來的日子裡無形的讓彼此越來越遠。你試圖想要安慰的伸出手,而曾經的記憶讓他以為是傷害而本能的離開。在靠不近彼此的感覺里,很傷感也很無奈。不知道要用多少次嘗試才能填補這道溝,有人終其一生都在療愈曾經的過往帶來的傷害。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請收起那個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的樣子。為了讓自己的內心不再受到傷害。

文/曉斐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5M3CW8BMH2_cNUgo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