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國僑報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道 當新冠疫情年初暴發的時候,來自鄭州的中國留學生梁思思(Sisi Liang,音譯)一開始並沒有重視。她從2017年起住在匹茲堡,目前在匹茲堡大學學習外語教育。她去年畢業後,通過選擇性實習訓練項目(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延長簽證留在了美國。
6月10日,美國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街頭行人逐漸增多。隨著紐約市進入重啟第一階段,法拉盛華人社區也逐漸復甦。(圖片來自中新社)
據耶魯大學政治學雜誌《The Politic》網站報道,在她聽到疫情暴發的消息時,因為了解中國政府採取的積極行動,她並不為自己在中國的家人和親戚擔心。她說:「他們嚴格遵守政府的指示。」她覺得,只要他們按要求做就不會有事。
3月初,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她認識的人都沒有感染,而且在和父母用微信聯繫的過程中,她也很少聽到負面消息。
但是,在中國的情況開始好轉時,梁思思的家人開始擔心她。第一次警告出現在2月初,當時她教漢語的匹茲堡漢語學校(Pittsburgh Chinese School)宣布休課兩周,並且要求春節後從中國返回美國的人隔離14天。
不過,總的說來,梁認為自己很幸運。她現在有一份在家上班的工作,有可能獲得簽證延期。她躲過了這場疫情帶來的最嚴重的動盪。她的許多同齡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對於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來說,從很多方面來看,這次疫情都是他們經歷過最艱難的時刻。已經與家鄉隔絕的他們,在這裡也越來越與世隔絕。
中國歷來是美國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他們支付的學費和帶來的人數為美國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為美國經濟貢獻了數十億美元。據非營利機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計,2018至19年,約有37萬中國留學生進入和退出美國高等教育系統。
這個數字創下紀錄。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實際註冊的國際留學生數量每年都在減少,與此同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國際留學生人數在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政府頒布的政策使得簽證變得更加困難。2018年,特朗普助手米勒(Stephen Miller)甚至推動禁止中國學生來美留學。
過去兩個月,因為新冠疫情,這個國家面臨著一場全面的危機,現在似乎是鬆開這一政策的時候了,要知道來自中國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博士生中,90%都在美國待了至少十年。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中國留學生似乎會成為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的下一個犧牲品。
5月29日,特朗普發布了一項行政公告,禁止向部分中國學生髮放F-1或者J-1學生簽證。雖然受影響的大約只有3000人、占在美中國留學生的很小一部分,但紐約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即將上任的院長吳華揚(Frank Wu)認為,數字不是重點。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一開始人們會說,『只是這麼一個群體而已』,然後這個群體就會越來越大」。
也許他是對的。像米勒和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這樣的反移民政客正試圖把這次疫情當作實現他們長期政策目標的機會。簽證問題的下一個焦點是OPT項目,科頓最近指責該項目奪走了美國出生公民的工作機會,並將技術知識泄露給了中國。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取消OPT將使美國失去數十萬個工作崗位,在科技行業創造大量空缺,削弱美國的競爭力。
在梁思思的朋友圈裡,簽證難題和緊張的美中關係造成了重大影響。她有兩個已經和美國公民結婚的朋友,她們曾計劃3月份返回中國,讓學生簽證到期以換成配偶簽證。但是現在她們仍然留在美國,前景也不明確。另外還有一些申請H-1B工作簽證的人,原本這些人預計在學生簽證到期和9月份H-1B簽證決定公布之前的這個暑期能夠留在美國,但現在他們也不知道到底該做些什麼。
對梁思思本人來說,這次疫情讓她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複雜。今年是她目前簽證身份的最後一年,她必須在簽證到期之前更換新的簽證,否則就要返回中國。不過美國政府也為像她這樣的學生提供了轉換成另一種簽證身份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在美國停留更長時間,但是必須要通過一個在梁思思看來很繁瑣的申請程序。
官方行動不是中國留學生和華裔移民感受到的唯一壓力。新冠疫情帶來的反華情緒,尤其是特朗普的一些言行,也同樣讓他們很是擔驚受怕。
美國政府對新冠疫情的應對也讓梁思思很失望。她認為美國對此採取的行動過於遲緩,並且表示「美國夢」或者美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國家」的說法已經過時。(原標題:疫情影響簽證 中國留學生:「美國夢」已經過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ldZr3IBiuFnsJQVZS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