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點,已遠離我們12年,12年時間A股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9-10-18     郭施亮

A股市場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創出6124.04點的歷史高位,且至今市場仍未重返這一歷史高點。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則是2015年6月12日,當年上證指數創出了5178.19高點,雖然距離6124.04歷史高點仍有近千點的空間,但2015年A股市場的股票市值已經顯著高於2007年歷史高點時的股票市值。

自2007年10月16日以來,A股市場已經運行了12年的時間。然而,在這12年的時間內,雖然股票市場指數仍處於低位水平,且市場指數仍不到當年歷史高點的一半水平,但從股票市場的總市值規模來看,卻出現了顯著增長的姿態。據數據統計,12年來A股市場總市值從28.76萬億飆升至55.92萬億,而同期A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出現了顯著增長的態勢,股票數量大增一倍以上。

由此可見,在市場指數仍未達到歷史高點一半水平之際,股票市場總市值規模的大幅攀升,多離不開上市公司數量的快速擴容,與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攀升所帶來的市值貢獻相比,上市公司數量的快速擴容卻成為了12年來A股總市值快速攀升的重要推動因素。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這12年來,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分化程度卻非常明顯。其中,一方面是不少中小市值股票或題材概念股票的陰跌不止,有的已較歷史高位回落超過九成,甚至陷入暫停上市乃至終止上市的狀態;另一方面則是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大白馬、大藍籌股票出現了迭創歷史新高的表現,有部分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已較當年的價格攀升逾10倍,成為12年來A股市場的長期牛股。

但是,對於經歷過2007年以及2015年兩輪大牛市的投資者,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12年來A股市場高波動率、高投機性的特徵仍然存在。歸根到底,還是在於國內資金過於龐大,而在欠缺有效投資渠道的背景下,當股票市場形成真正有效的持續賺錢效應時,各路資金也會蜂擁而至,2007年以及2015年的單邊牛市行情也是資金蜂擁而至的真實寫照。

不過,無論是2007年股市創出6124.04歷史高點後的深度調整行情,還是2015年股市創出5178.19高點後的漫長調整行情,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即加速擠壓市場的高泡沫風險,而市場的整體估值也從原來6、70倍的水平大幅壓縮至僅有13、14倍的估值水平。

截至10月17日,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4.16倍,深市平均市盈率24.53倍,深市主板的平均市盈率低至16.79倍。與此同時,按照目前A股市場300餘家破凈股數量來看,時下A股市場的破凈率也達到了9%左右。

事實上,縱觀過去十多年A股市場的熊市低谷階段,股票市場的破凈率卻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在非理性的熊市調整行情下,A股市場的破凈率有時候高至15%左右,而從2005年998點、2008年1664點以及2013年1849點所對應的股市破凈率來看,A股市場的破凈率卻基本上處於10%以上,而股市破凈率多在10%至13%數值附近觸及調整的最低點。由此可見,對於當前9%的股市破凈率,實際上也非常接近歷史底部區域的破凈率水平,而現階段的股票市場也大機率處於歷史底部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改善,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回暖,卻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核心價值中樞區域。很顯然,如今滬市3000點所對應的估值水平遠低於十年前滬市3000點的估值水平。與此同時,隨著A股市場加速市場化與國際化的步伐,仍然徘徊於3000點附近位置的A股市場,其相應的含金量也在顯著提升,A股市場的優質資產的投資優勢正在顯著增強,甚至成為海外資本避險增值的投資標的。

12年時間,A股市場的指數表現不佳,12年來股市點位仍不及歷史最高點一半的水平。但是,值得慶幸的是,經歷了深度調整的行情之後,如今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以及破凈率水平等指標已經比較符合歷史底部的特徵。換一種角度思考,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未來股票市場向上的機率還是明顯高於向下的機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6tS3G0BMH2_cNUguAep.html